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这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为什么呢?

2024-05-05 05:26

1. 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这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为什么呢?

国内汽车的销量近一年并不是特别好,但自己觉得并不是汽车的需求量饱和了,而是说现在很多人他有买车的需求,但是没有买车的能力,人们是想买车的。但是现在这个经济环境以及个人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这事情要往后放一放。
车子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代步工具,并不是非要买一个很贵的车子,因为正常买个车子在10万块钱左右就已经可以有很多车型的选择了。无论是车子的动力更好一点的,还是说车子空间更大一点的故障率更低的都可以,10万块钱就可以选很多了,这个价格是大多数人能承受的,在工作了5年10年的人们看来这个价格并不高。但是现在疫情当下人们可能手中有钱却并不会去买车。
因为过完年之后疫情进一步复发,出现了很多地方的疫情严重的情况,交通管制,全员核酸,居家隔离,停工停产,这样的情况他就不敢去进行大额的消费。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失业,现在所在的大部分私企都是这个企业,还能运转下去还赚钱,那就做企业,如果亏钱并且亏的很多了,那企业可能就解散了,国企央企虽然稳定,但有几个人是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呢?肯定要留下一部分经济储备的。
就是预防未来出现的由于疫情影响的工作状态的变动,手中就算有10万块钱,也不可能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去买一辆汽车,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状态,因为买个车虽然对于提升生活品质有帮助,但这并不是一种必需品,还是要为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做一定的应对准备,自然要把手中的钱留下相当多的一部分。买车,这个事情不怎么着急,出行的需要又不是特别旺盛,那自然短时间之内就不会有买车的打算了。

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这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为什么呢?

2. 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这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

我们来谈谈日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的面积比较小,汽车保有量也应该比较小。但事实上,日本的汽车保有量是相当惊人的。人均人口要比中国高得多。

可以发现,我们的汽车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国内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没有达到饱和。现在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00辆左右,离发达国家的500辆还有一定距离。当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汽车保有量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是很正常的。但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有增长空间,在达到饱和之前不会稳定下来。

中国的交通网络是如此的完善。众所周知,汽车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们的长距离外出和小距离外出。但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依靠私家车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目前在高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到达任何汽车可以到达的长距离城市。在城市交通方面,地铁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一个家庭可能有一个以上的汽车产品,但对于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绝大多数家庭可能没有任何汽车产品。中国的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3. 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这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为什么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面临寒冬,产销双双大幅下滑。所以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市场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都不大。那么中国的汽车市场真的饱和了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有多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切都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几年我们会从一些新闻中了解到,虽然汽车市场越来越大,但是汽车的销量却在不断下滑。原因是什么?汽车作为现代人重要的出行工具,需求量应该是非常大的,那么销量怎么会下降呢?今天,边肖将和你一起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17个月呈现销量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饱和。

按照目前的国际标准,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目前只能排在第17位,其中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是中国的4-5倍。换句话说,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数量远未饱和。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共享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人人都可以用的经济。

由于共享经济的出现,网约车行业逐渐受到市场关注,人们的出行观念发生了改变。当他们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约车进行长途出行。其次,由于我国公共交通相对发达,地铁、公交、高铁等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导致消费者对私家车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的销量。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推广,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也在不断提升,汽车的成本和价格也在不断降低,所以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国内汽车销量持续走低,这是汽车市场饱和了吗?为什么呢

4. 数说车市 | 市占率之忧下,自主品牌加速分化

本报记者 金晓宇
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回暖,车市也迎来了难得的“金九”。在9月单月中,乘用车的销量一举突破200万辆,创下年内新高,为整个行业重新带来了信心。作为中国车市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品牌乘用车也迎来复苏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延续了上月增长势头,共销售78.4万辆,环比增长19.8%,同比增长7.5%。
喜人的形势下,却潜伏着隐忧。如果撇开单纯的销量,而用另一关键指标——“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中国品牌则依然处于低迷之中。同样是中汽协的数据,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为37.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6.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而如果再将时间视角拉长,中国品牌乘用车1—9月的累计销量市场份额甚至是过去15年来的历史最低位。
40%一直被视为中国品牌市占率的“红线”,而在巅峰时,这一数字甚至逼近50%。“从长远看,中国品牌理应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
一面是逐渐回暖的销量,一面则是冰冷的市场份额,这种“撕裂”的景象也折射出中国汽车品牌在复杂的新市场环境下更具挑战的生存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之景?事实上,从9月的数字来看,虽然同样在增长,但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的销量增速都要高于中国品牌。同时,疫情的冲击之下,合资品牌加速价格下探,中国品牌长期占据的1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更加受到挤压。此外,疫情和经济的波动也使中低端群体的收入减少,购买力自然更加孱弱。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换购与增购需求正推动‘高端化’趋势的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安全性、高舒适性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在持续增长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很容易陷入‘降价的悖论’,即越降价越卖不出去。中国品牌必须要通过提升性价比,同时要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向高端化发展的态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
中国品牌市占率的隐忧下,品牌间的两极分化正进一步扩大。9月,头部的长安、吉利、长城、上汽通用五菱均实现了月销量破10万。据企业批发量数据,9月长安系自主品牌销量为15.3万辆,同比增长31.9%。其中,CS75、UNI-T等车型成为热销产品。吉利汽车9月销量为12.64万辆,同比增长11%。吉利汽车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在9月销量为18745辆,同比增长37.70%,创下了最高月销量记录。长城汽车9月销量为11.78万辆,同比增长17.79%。其中,哈弗H6累计88个月稳居SUV月度销量冠军。9月,上汽通用五菱整体销量达17.6万辆。其中,五菱品牌、新宝骏品牌和新能源产品都大幅增长。
但与此同时,华泰、力帆等企业已被市场淘汰出局,而竞争力较弱的二三线企业的淘汰赛仍在残酷进行中,头部企业和尾部企业的分化现象将愈发明显。
“自主品牌市占率的下降,是整体自主品牌市占率的下降。但是从头部几家车企数据来看,总体上是呈现上升趋势。我认为,在经历一番淘汰之后,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市占率反而会比现在更高。而就奇瑞汽车来看,目前产品价格已经呈现倒梯形结构,价格较高的车型逐步增加,产品结构呈现更好的态势。”奇瑞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贾亚权告诉记者。
但是,我们也不必悲观,“我相信自主品牌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份额不会出现持续下滑。虽然这段时间总体态势出现下滑,但从6、7月份开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开始上升。可见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往正常方向恢复和稳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国产车要提升还能靠什么?

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里面的多项数据都值得大家关注。车市寒冬在今年上半年仍在继续,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7.8万辆和1012.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4%。并且从市场销售份额这一块来看,率先站不住脚的似乎是我们的中国品牌。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报告中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自主品牌、美国品牌以及法国品牌车型的市场份额都同比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在国内一直有着不错口碑的德系和日系则逆市上扬。一度饱受负面信息影响的韩系车份额则与去年持平。具体来看,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9%,美系车下滑1.1%,法系车下滑1.0%。而德系和日系分别实现了2.2%、3.7%的提升。

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的明显下滑不禁让人深思:自主品牌的销售是否去到了一个瓶颈位置?要想突围,国产车还能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在以往,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性价比方面是有着不错的优势,空间大配置高,与朋友炫耀起自己的爱车时还是谈资满满。但就连豪华品牌也在不断降价,自主品牌在价格上的优势似乎荡然无存。上有豪华车,下有老牌合资车,它们的放价收割销量令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两面受敌。这种围攻之势给自主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众所周知,我们自主品牌和日系车都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就是不管是哪个级别的车型,它们总是要比其他国家的车型稍便宜一点。但为什么大家不愿选价格更低的中国车而去选日系车呢?在用车成本上,日系车被公认具有优势,这种优势是其研发和精细化生产能力的体现,是多年造车经验的结果。在国内整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国人的消费无疑变得更加谨慎,能省的地方肯定不多花。此时日系车的优势则被放得更大,除此之外,日系品牌的4s店布局也相当合理,不仅在销售体系上较为合理,就连售后的服务体系也让人感到满意。目前很多一线大城市都开始了限牌的政策,这也令大家在购车时顾虑更多。相信谁都不希望把这块几万甚至上十万的车牌随随便便套在一款相对低端又或是不能长期拥有的车型上。
而以德系为首的豪华品牌车型价格不断下探,这也令大家在考虑“人生第二台车”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且在20万以上的售价区间里,自主品牌几乎没有能与合资平台抗衡的产品。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如果这一块的空缺不能及时补上,自主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只会逐步减少。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品牌附加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些豪华品牌之所以能走今天,它们也是通过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成长的。而这也要求我们自主品牌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好车,做精品车。

汽车市场的洗牌现象已经开始,面对更严苛的排放政策以及新能源的推进政策,自主品牌车企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才能直面对抗拥有更多相应技术积累的外国品牌。不知道大家认为,我们自主品牌想要重回40%的市场份额需要做的还有哪些呢?

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国产车要提升还能靠什么?

6. 2017年中国车市销量增速大幅放缓成定局?

在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的刺激以及车企层面大规模官方降价促销的推动下,2016年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整个国内汽车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表现,狭义乘用车领域全年累计销量达到2368.5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7%,增幅可谓远超预期。但面向2017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表现,整个业界却都出现了相对悲观的情绪,认为今年整个狭义乘用车市场的增速会放缓到个位数,有些合资车企对于其今年销量增速目标的制订也显得非常保守。但对于今年中国车市的走势,我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我认为业界并没有必要太过悲观。

从呵护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国家层面应该不会让汽车产业出现大幅波动。
从宏观经济层面考虑,2016年中国经济实际取得了略为超过预期的表现,全年GDP增速表现超过之前的6.5%的目标。应该来讲,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认识到实体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努力呵护实体经济的增长。而2017年,国家层面对于宏观经济的定调是稳字当头,因此,确保实体经济的继续向好发展无疑是关键一环。而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自然也会十分关注,不会任其大幅波动。众所周知,虽然目前汽车尾气排放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国家层面仍然坚持今年继续实施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于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呵护,今年只会有增无减。而万一出现中国车市大幅低开或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我相信国家层面甚至还会通过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来谋求对车市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提振。

购置税优惠政策今年的继续实施以及明年可能不再实施的预期,使其对今年车市透支的影响没有想象中大。
从汽车市场层面考虑,业界之所以认为今年中国车市乐观,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去年的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对于市场需求造成了一定的透支,同时今年的购置税优惠幅度又出现了减小。我认为,去年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的确透支了一部分市场需求,但其前提是消费者层面担心今年购置税优惠政策不再继续。但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是,消费者的上述担心其实还是集中爆发在去年的第四季度,而今年的第四季度消费者的上述担心是否会再来一次呢?也因此,去年的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带来的对今年车市的透支部分,其实可以从今年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带来的对明年车市的透支部分来填充。同时,虽然今年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幅度有减小,但目前已经有很多车企通过自身的补贴,继续给予消费者相当于购置税减半优惠的优惠力度。因此,所谓购置税优惠政策带来的市场透支对于今年车市的影响,可能并没有业界想象的那么大。

加大促销力度,强化产品策略以及更务实的战略,或是今年车企提拔销量的重要举措。
从车企层面考虑,客观的讲,目前一些车企对于今年整个车市场的预期也的确不是很好,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判断,车企在相应的营销层面,相信会出台较以往更强有力的促销举措;其次,新品对于市场销量的拉动也一直是关键一环,今年车企在这方面的力度同样不会小,尤其是针对目前市场仍有旺盛需求的SUV和MPV市场,此外,聚焦精品策略相信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车企不会味谋求产品的多,也会更注重于打造经典产品;此外,相较于自主品牌更为艰难的品牌向上之路,一些合资品牌如果能够坦然于向下展开市场竞争,将战略调整到与自主品牌进行直接PK的角度上来,强化品牌、产品和渠道的“下沉”,也许今年这些合资品牌会有与预期不一样的表现。

因此,从国家对于实体经济的呵护来看今年汽车产业的发展,从汽车市场对于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反应力度来看今年车市场的需求,从车企对于今年车市的不乐观预判来看今年车企的策略举措,我相信今年中国车市的表现不会如当前预期那般不理想,今年的中国车市场表现又超预期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7. 综合评论一下当前中国的汽车行业以及汽车市场占有分额

这是诸多原因所导致的
其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比较晚
其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重工业等转被制造业的底子薄,无法进行一些精细或者是核心部件的生产从而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此阶段基本上也是属于卡车时代,造出来的汽车多数上都是为了军事所生产的
其三;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入世以后外国汽车集团大规模的进入我国市场,他们以优良的品质和叫好的服务赢得了市场抢占了市场份额
其四;创新不足,我国汽车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不足,我们的企业多数的盈利都是把钱用于员工的福利上了,这是管理和体制上的原因
其五;宣传的力度不足,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比如拿奥迪来说吧 他做的广告是铺天盖地而且广告的宣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他的广告基本上覆盖了奥迪的主力品牌和主力车型,所以避免了重复的选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综合评论一下当前中国的汽车行业以及汽车市场占有分额

8. 车市持续下滑,豪华品牌销量却保持增长背后原因都有哪些?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销售1012.7万辆,同比下降14%,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哀鸿遍野,不过,与市场中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豪华品牌的一派欣欣向荣。今年上半年,宝马、雷克萨斯、红旗、沃尔沃等品牌保持高速增长,宝马成为“BBA新的领跑者”,凯迪拉克突破10万辆,完成年销量目标的55.6%,雷克萨斯上半年在华销量增长36.5%,这些销量的背后,除了近两年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还有哪些原因,使豪华品牌销量实现逆势增长?

譬如说今年上半年领跑豪华品牌的宝马,销量“夺冠”也并非巧合,今年是宝马的“豪华之年”,宝马新款7系、宝马X7、宝马8系轿跑车等车型相继推出,宝马推出的一系列产品也充分体现了宝马品牌的现代豪华。宝马3系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月均销量近1.5万的豪华中型轿车,在6月22日,第七代宝马3系正式上市,经历7年变革新一代3系摒弃了套娃式的家族化设计,本次换代后,它具备了各个层面超越同级对手的产品力。抛开消费升级不谈,产品线的丰富以及产品力的提升,助力宝马在华销量增长。下面,各位卡友跟随本篇文章一起回顾今年上半年豪华品牌在华的销量表现吧。

★宝马成为BBA的“领跑者”
今年上半年,宝马(含MINI品牌)销量达35,0070辆,同比劲增16.8%,成为德系BBA品牌增长势头“最猛”的豪华品牌,2018年是宝马的“X之年”,X2、X3、X4和X5组团相继中国,上半年宝马凭借X系列销量的强势增长,实现整体销量的提升,也正因如此,今年上半年宝马赶超奔驰,成为BBA的“领跑者”。



上半年奔驰销量与宝马接近,从奔驰国产车型销量数据来看,在豪华品牌中的产品力还是很强的,奔驰E级以及GLC都在细分市场中表现优异。与宝马、奥迪相比,奥迪上半年过的“并不如意”,去年奥迪总销量领衔宝马、奥迪,今年上半年却被赶超,以31.18万辆排名第三,在今年下半年对于奥迪来说,也将面临挑战,产品力的提升以及新车型的投放将是奥迪下半年的重点,在今年下半年,Q8 、Audi e-tron、Q2L e-tron三款车型的陆续投放,奥迪将在华实现产品矩阵的再次加强,同时也将为中国汽车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宝马:
2019年上半年销量:35万辆
同比增长:16.8%
日前,爱卡汽车通过官方渠道获悉,2019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350,070辆新车(含MINI品牌),同比增长16.8%,继续实现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对此,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上半年的良好表现离不开强大的产品实力、以及中国团队和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努力和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宝马决策果断,战略清晰。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2+4’战略举措,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激动人心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并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创新成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