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问题

2024-05-18 13:35

1. 会计学原理问题

准则和制度的联系、区别 
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地盘存制是指期末通过实物盘点,确定存货的结余数量,并据以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存货发出(销售或耗用)成本的一种方法。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就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对日常发生的存货增加或减少,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面上结算各项存货的结存数。其相同点在于都是用来确定期末存货数量和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在期末都要进行期末存货盘点。其不同在于:1)记账方法不同:实地盘存制日常只记录增加数不记录减少数,而永续盘存制日常既记增加数又记减少数。2)期末盘点的目的不同:实地盘存制期末盘点是为确定期末存货数量,然后倒挤出本期的发出存货成本,而永续盘存制期末盘点是为验证账面结存数与实有数是否相符。
    实地盘存制的主要优点: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主要缺点有两点: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动态仍不能挤出的销售成本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包括一部分损失或差错等,因而不得发挥账簿记录对存货的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随时了解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其主要缺点是加大了核算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盘存制。

会计学原理问题

2. 会计学原理问题

21、答案选C 资产高估、净利润高估 
费用会引起利润的减少,而将一笔费用计入到存货的成本中,而该存货没有实现销售不需要结转成本时。会使利润虚增(高估利润) 同时该费用计入到存货成本使得资产的虚增(资产的高估)
22、D
该账户核算的是计划成本法下在途的物资的实际成本。账户的结构是借增贷减,借方等级的是在途物资的增加。贷方登记的是已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入库的在途物资。

3. 讲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

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务;会计实务,要靠会计理论来指导。没有实务基础的会计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会计理论指导的会计实务,是盲目的会计实践活动。所以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
  (一)会计理论是对过去会计实务进行的总结和评价
  会计学是一个更重视应用的科学,会计理论最终都要与会计实务相结合,不断从过去符合国情、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会计实务中提炼出精华,形成理论。对会计实务逻辑性、合理性的评价是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等为依据,而这些依据又是根据会计理论制定出来的,所以评价会计实务的根本依据就是会计理论。
  (二)会计理论为会计实务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增多,企业面临的会计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刚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会感到茫然,这时就需要会计理论作为指导。许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在遇到从未接触过的会计事项时,通常也会再研究会计理论,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由此可见,会计理论实现了为会计实务服务的目的。
  (三)会计理论为未来的会计实务指明发展方向和目标
  会计理论是要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的,经过不断的研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事项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会计理论的提出到全方位应用到会计实务是需要过程的,提前做好理论上的研究,就可以在面对会计实务时有方向和目标。

讲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

4. 有关会计学原理的几个问题

以上问题12两个是对的。收入-费用=利润  如果利润为负,表示损失;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第三个问题错误。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并不总是等于注册资本,大于注册资本的部分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小于注册资本的部分,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第四个问题错误。企业的权益分两种,一种是债权人权益;另一种是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目前各国会计准则中均没有对各项资产指定其所对应的权益。

5. 会计学原理的问题

准则和制度的联系、区别 
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 
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地盘存制是指期末通过实物盘点,确定存货的结余数量,并据以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存货发出(销售或耗用)成本的一种方法。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就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对日常发生的存货增加或减少,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面上结算各项存货的结存数。其相同点在于都是用来确定期末存货数量和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在期末都要进行期末存货盘点。其不同在于:1)记账方法不同:实地盘存制日常只记录增加数不记录减少数,而永续盘存制日常既记增加数又记减少数。2)期末盘点的目的不同:实地盘存制期末盘点是为确定期末存货数量,然后倒挤出本期的发出存货成本,而永续盘存制期末盘点是为验证账面结存数与实有数是否相符。
    实地盘存制的主要优点: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主要缺点有两点: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动态仍不能挤出的销售成本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包括一部分损失或差错等,因而不得发挥账簿记录对存货的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随时了解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其主要缺点是加大了核算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盘存制。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会计学原理的问题

6. 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1.不能只做第三笔,你可以发现,三笔加起来相当于任何一个账户的数都没有变过
首先,盘亏100元是账大于实,账上的数是多的,如果只做第三笔会使账上的数更多,最后结果还是少100元现金。
其次,出纳赔偿了100元钱,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应收款是个过渡科目。出纳没给钱时是借:其他应收款,出纳赔偿了,再贷一下,最终结果相当于其他应收款没有发生过。
这个业务处理基本上不能简化,要是在实务中真的发生还不想记这么多的话,那只能出纳自己把钱补上,不记账了。
2.因为实务中领料的次数太频繁,种类繁多复杂,因此有的偷懒的会计就不完全按照制度记账,可能根据月末的盘点数倒轧一下,自己做个表做为原始凭证。但这其实是不对的,这反映企业的内控很不好。很容易让生产人员钻空子。

7. 会计学原理的问题

1.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沿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电费、水费、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等。
预提费用既可为资产类科目,又可为负债类科目。原因是,预提费用一般余额应该是在贷方,为提前计提未来若干会计期间要付的费用,而暂时未付,所以为负债类科目。而但预提费用余额出现在借方时,则是当初预计计提的费用小于实际支付的费用,简单的说就是提的少交的多,则为资产类科目,要补提后,将其作平。
2.属于。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应当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3.关干商誉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商誉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即超额收益能力;二是认为商誉是企业的一种超额收益能力,但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有一些未入账的无形资产。其理论基础在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超额”利润决不会凭空而生,必然有一种起积极作用的资本或者说资产与之对应,只是这种资本在账面上没有反映,这就是商誉;反之,如果相同数量的资本,获得了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利润,那就说明企业一定存有某种不可识别的起消极作用的资本,即负商誉(Negative
Goodwill)。由此,我们可以将商誉的性质界定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

会计学原理的问题

8. 会计学原理的一些问题

判断题1错,因为企业不一定采用计划成本法。
2对,因为增值税可抵扣
选择题
1ABE
因为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时,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
它与资产有关
2  ABC
在应交营业税时,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在交所得税时,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在实际支付税费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
3,ADE
举例库存现金多出的,与其他个人有关的款为付造成的,借:其他应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一般会通过坏账准备的计提进行,和营业外收支有关,ED和A一样处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