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了?

2024-05-16 15:01

1. 中国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了?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1年(1项):
  昆曲
  2003年(1项):
  中国古琴艺术
  2005年(2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09年(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书法、篆刻
  剪纸
  雕版印刷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端午节
  妈祖信俗
  2010
  京剧
  中医针灸
  2011
  杭州西湖
  皮影戏

中国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了?

2. 中国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了?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文化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1年(1项):
  昆曲
  2003年(1项):
  中国古琴艺术
  2005年(2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09年(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书法、篆刻
  剪纸
  雕版印刷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端午节
  妈祖信俗
  2010
  京剧
  中医针灸
  2011
  杭州西湖
  皮影戏

3. 中国再添2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非遗名录有什么意义和帮助?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是世界级别的荣誉。入选非遗名录的项目,不仅能代表着这个项目的独特与深奥,同时也向世界反应出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国家国力的强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送王船和太极拳是我国新填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个项目。送王船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六甲海峡地区当地人民的一种祈求平安,消除灾祸的一种祈愿仪式。表达出当地人民对于大海的馈赠的感谢之情。送王船这一仪式延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和人民美好的向往使得送王船仪式纳入非遗名录。
而太极拳于送王船截然不同。送王船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祈愿仪式,太极拳则是以中国传统门派儒家与道家中的太极、阴阳辩证论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体,疏通气血,对抗格斗为一体的一种传统拳术。太极拳对于我国的传统武术而言是先河,太极拳自古流传至今,在不断的完善与传承下,拳术动作已经十分的完美。再加上悠扬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仁不让。太极拳对于儿童来说,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生长,对于青年人来说,可以增强体魄,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活动筋骨,疏通血液。如果能长期保持打太极拳的习惯,生病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入选非遗名录的项目最多,位居世界第一。现如今又有送王船和太极拳纳入非遗名录,壮大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队伍,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国家的灿烂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为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再添2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非遗名录有什么意义和帮助?

4. 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古琴艺术
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然而,由于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十分有限。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五、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在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六、中国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中国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八、京剧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九、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5. 中国目前申请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昆曲.古琴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藏戏,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中国目前申请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6. 中国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那几个成功了?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中国文房四宝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 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7. 多次被外国申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坏处

我们要明白中华民族当务之急是什么,想必大家的目标都清楚:发展经济,推动民族复兴。
任何思想和行动都要在这个前提之下,有此前提,那么再来看韩国对我们国家的文化进行申遗注册的行为,其实间接地帮了咱们进行了文化宣传!而未对我们发展经济造成任何负面影响,那么又何必在意!

其次:文化遗产能说抢就抢走的吗?
们那展果别处离,元型按。
端午节韩国人还可以无耻地抢夺,因为他们那里也过我们这里传过去的端午节。但是汉字,老庄思想,易经,这样的,他们也无法无中生有!
文化遗产又不是一样具体的事物,它根固在我们老百姓的思想里,脑海里,行为里,韩国人有这个本事抢走吗?
就下过部物间变最象管件少山组,术林写层却县。
但是有一样文化遗产是欢迎韩国人来抢夺的,就是“仁义礼智信”,想抢多少都给!

但话说回来,别人拿咱家的东西,也不能无动于衷!小屈认为应该有一些具体举动可以应用。第一:要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这点最最重要,建立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就是要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需要加大力度全民投入学习。
外国人都知道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文明的先进,为何我们却视而不见?难道真如古人所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或者是现代人说的:“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可贵?”

多次被外国申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坏处

8. 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 *** 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古琴艺术
  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
  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
  “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然而,由于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十分有限。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五、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在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六、中国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 ***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中国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八、京剧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九、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