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和不理财的人生会有多大差别

2024-05-17 19:35

1. 理财和不理财的人生会有多大差别

理财和不理财,人生到底会有多大差异呢?我想先给出我的答案,我认为理财的人生活幸福的概率更高。
接下来,我从四个方面来说。
1.理财的人更懂花钱
其实理财无非就是花钱和赚钱两个方面,先来说说花钱。
有这样一个公式:你愿意支付的价格=内在价值+外部溢价
外部溢价,就是所谓的“为了让别人羡慕”而花的钱。理财的人,往往更能分清楚内在价值和外在溢价,花钱花得非常聪明。

我希望大家能记住,花一笔钱,自己喜欢比其他人怎么看更重要。
2.会理财的人生活更有规划
理财就是理人生,理财能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划以启发。
首先制定目标、然后针对这个目标了解自己的现状、查看按照现在自己的状况和进度,能不能达成目标,最后对之间的差异进行纠正,反应到接下来的行为中。

不断地实践理财规划,进而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变得更有条理。
3.理财的人更自律
有句话流传度很广,自律给我自由。自律这件事跟我们本能会产生的反应通常是相反的。比如冬天我们肯定想赖床,人会本能地逃避一些困难的事情。
举个理财上的例子。公募基金到目前为止一共是4000多支,过去12年里,所有的公募基金(包括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不考虑规模的要素,把他们每年的收益率简单做个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是16%左右。
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大部分人是亏钱的。为什么?

中国投资者投资基金的平均期限是6个月,很容易追涨杀跌。在真金白银面前,能够保持反人性的理智,才能享受到后面幸福的果实。
4.会理财的人,会更有钱
最后,一句大白话,会理财的人,会更有钱。
从根本上说,理财是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有钱只是我们通过理财获得的重要结果之一。
总体来说,会理财的人获得幸福生活的概率更高。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里分享给你,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与你共勉。

理财和不理财的人生会有多大差别

2. 一个不会理财的人,后果是怎样?

一个不会理财的人,不管他赚再多钱,到最后还是一穷二白,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钱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花钱大手大脚,头脑简单的人,对钱根本没有正确的概念,更别说以钱生钱了。

总之,他们思想上会停滞不前,更不懂的热爱生活,也不会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 学会理财人会不会变的吝啬?

不会的,吝啬不吝啬我觉得取决于人对钱的认识.先来想一下什么是吝啬,咱们不搞学术,不用研究言语文字,我觉得该花的钱都舍不得花,才叫吝啬,不该花的钱不乱花应该叫节俭,不该花的钱也花叫做浪费.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记得在人大论坛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最早为什么黄金做为货币,那时候开采黄金非常困难,在奴隶社会里,谁拥有的黄金多,就说明谁控制的奴隶多.而到了纸币时代,他虽然只是个强制使用的符号,但他还是可以使控制各类资源,钱多了,你就有了财务上的自由,居住的自由,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喜欢钱的原因.所以喜欢钱其实是想得到自由罢了.如果你发现在自己想要的是自由,不管你学理财还是学什么,有了多少钱,还是没有钱,都不会很吝墙,只有当你觉得自己只喜欢钱,才会变得很吝啬.
再有就是别人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很重要.比如说,一个很穷的人,他一顿吃2个饼会饱,他的钱也够,但他因为怕以后没钱的时候没得吃,在有能力吃2个饼的情况下每顿只吃一个饼,这时候估计没人会觉得他吝啬,他是节俭.但如果你很有钱,而且喜欢吃饼,每顿吃2个饼很开心很饱,但很多人可能就会说,这人很吝啬,那么有钱都舍不得吃点好的.所以被吝啬发生在有钱人身上的可能性要比没有钱大很多.
巴菲特说:我有一辆车代步就够用了,我不需要很多车,但他捐了很多款;李嘉诚一条领带系十年,一双鞋穿5年,但他捐了很多款,他们吝啬吗?有些人有钱了就去澳门一掷千金,每天花天酒地,他们很大方吗?
在一些神奇的地方,人变得唯利是图,他们眼里只有钱,越来越贪婪,越来越吝啬,无非是因为在这里,钱的支配力已经超越了道德,法律,真情.他们喜欢的仍然不是钱,只是那种可以主宰别人,持强凌弱的快感而已.
理财是一个很好的增长财富的手段,除非你害怕被吝啬,不然学习它会对你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祝你成功

学会理财人会不会变的吝啬?

4. 为什么生活中有一些人只存钱从不舍得花钱,是太抠门

这里的不花钱,指的肯定不是一分一毫都不花的人。因为人总有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指的是消费的金钱比例只占了自己收支的极小一部分,其他的都存起来了。

现在把钱存在银行,利息低的可怜,五年死期利率也不过4%,一年到头,户头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里一万元为例)所以钱少存起来真是意义不大。还不如把钱花在有意义的投资上,这样一万元可能翻上几番,满足了生活的所需,同时也丰富了生活色彩。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应该想着怎么让钱生钱,而不是成为钱的奴隶。为了能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应该学会超前消费。就像一个很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样,你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继续坚持这种消费观,也许有的人这辈子都买不起房子,车子……。

喜欢存钱,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葛朗台,葛朗台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自己唯一的女儿,全都不舍得花钱,只喜欢存钱。这类人,往往对周遭充满了不信任感,觉得唯有把钱存起来才最安全。
我听说过一句话,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你一味的把钱放在银行里,到头来只要一进医院就全没了。还不如把钱用在合理的地方,学一点基本的理财比傻傻的存钱更好。但是大手大脚一味的乱花钱也是不提倡的,量力而行,理性消费。

另一部分人,可能是如今的70后、80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家立业,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但是80后普遍面临买房的压力,也许房子首付搞定了,也许按揭款能持续按月交,但是,接下来一大堆压力接踵而至。结婚生子了,孩子的费用,接下来的教育、学区房等等,甚至家庭的改善住房,这都让70后、80后感觉压力山大。银行信息港一位朋友,在二线城市,每个月工资1.5万以上,但是还是舍不得花钱,问其原因才知道,这位朋友如今生了两个小孩,老大小学5年级,老二才3岁。为了这个老二,朋友的老婆辞去了工作,专门管两个孩子。朋友说,尽管自己收入还不错,在所在城市相当于工薪阶层两个人的收入,但是他自己根本乐不起来。买了一套学区房,但是名额只能用一次,也就是说只能老大读,老二再过三年就要读小学了,学区房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他的面前。前一阵网上热传的“中年男人不如狗”,朋友自嘲说,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连生病都生不起。朋友的情况很典型,因为当前的压力很大,而且对未来的担忧也很多,所以根本舍不得花钱。

比如靠辛苦赚钱的农民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靠着自己的体力挣钱,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自己都舍不得花。
凡活明白的人都不会把钱看得很重要,天道电视剧中的丁元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根本就不把钱当钱,在自己没钱时,也去帮助别人,因为他已经活明白了。
所以,该吃的还是要吃;该喝的,还是要喝;该出去玩的,还是要出去玩,不然,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5. 作者写葛朗台理财运用了哪个生动的比喻

写葛朗台太太“皮色黄黄的像木瓜”;台·格拉桑太太“仿佛过时的最后几朵蔷薇”;

作者写葛朗台理财运用了哪个生动的比喻

6. 为什么现在的人需要理财?

一、为什么要理财? 
首先明确一点,理财的目的不是财产迅速增值,而是保值的基础上稳定升值。这里,保值是第一位,升值是锦上添花。
如果你在资金量很少,企图通过钱生钱的方式一劳永逸财富自由,那么你一定会陷入概率学意义上赢面低于50%的赌博,黄金、石油、现货期货、美元这种高杠杆游戏确实能以小博大,但是All in之后的倾家荡产比比皆是,控制好风险率用极少的资金博一把是可以的,然而很遗憾极少的资金意味着赢了也不等同于一夜暴富。所以很多大佬都说控制风险是理财极为重要的艺术,而在我看来,这就是保值的内涵。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理财界最有名的一本入门书籍,是Robert T.Kiyosaki写的《富爸爸穷爸爸》。这也是我在大学毕业以后看的第一本理财类书籍,当年青涩的我如获至宝,觉得看完此书财富金山定在眼前,现在想想真是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简称智障。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里强调的最重要理念就是:
1.让金钱为人工作,而不是人为金钱工作
2.购买资产而不是负债。
第一点很容易理解,就是通过理财的方式让金钱二十四小时不停生钱,其实存银行获得利息也是其中一种方式,只不过钱的获利效率低了点(笑),起码得跑过通货膨胀吧。
第二点可能稍难理解,举个例子吧,在Robert看来,购买理财产品、房产、股票、提升技能的培训等是投资行为,而购买华丽的衣服、最新款的iPhone、新汽车均是购买负债。 所以资产和负债的区别是什么呢?资产就是可以给你带来现金流入的产品,而负债则是导致资金流出的产品。
具体分析一下,购买理财产品、房产、股票,在稳妥的投资下是可以获得现金流入的,提升技能的培训是对人主体的投资,而遵循技多不压身的传统规律,变得优秀是可以带来现金流入的。 另一方面,华丽的衣服、新款iPhone、新汽车不仅存在到手就折旧的风险,而且对这些产品的维护、使用均会产生现金流出。不过,看待事物也要一分为二,经济学讲究“效益”,引申出了诸如“边际效益”、“效益最大化”等许多概念。而值得一提的是,“效益”这个词本身的内涵是丰富而模糊的。如果购买一台新的iPhone可以为你带来极大的持久的愉悦和工作方便,购买一台汽车可以为你省去大量的通勤时间,你那么这个行为本身的边际效益是很大的,那就果断买。如果购买的物品与节约时间相关性很大的话,我私以为也是属于资产,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对于这句话的认可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加深的。
二、理财原则 
1.保值(稳妥=总体低风险) 
2.确保一定现金流,或者流动性很好的理财产品 
3.分散投资 
这三个原则非常好理解,在此原则上,我试着给出一个比较折中的理财方案。有小伙伴一定会提到广为流传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如下图:

图1 标准普尔家庭配置象限图
简要的说就是要把资金的10%作为流动现金使用,20%购买保险和突发大额开支,30%购买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资产,40%购买低风险资产。 标普配置是投资界的宝典,不过它更加适合资金总量比较稳定的中产阶级,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指导意义并不明显。对于这一点,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在“吴晓波频道”公众号里也做了说明,感兴趣的宝宝可以查看“吴晓波频道”7月17日的第一条推送。
三、资产配置示例
结合现阶段投资市场的特点,推荐以下资产配置,以供参考,以净资产10万为例。

图2 推荐资产配置

图3 流动性说明
做几点说明:
1.风险高低和流动性好坏是根据个人偏好定义的;
2.资产以10万元为例,投资比例应每3-6个月做一次调整,以动态适应个人状况;
3.此表为推荐资产配置,每个人需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再次警告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四、关于保险 
每当我对身边的人提起保险,他们总是一脸怀疑地看着我,眼神里都是“你是不是转行做保险了”……这个现象是有历史原因的,大陆长期以来的保险营销策略导致了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的互相不信任,一方面人们不愿意被“忽悠”参保,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于主动投保人也提防“骗保”行为。 在财富积累阶段,最难以承受的就是意外和疾病带来的大量资金消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重大意外和疾病可以瞬间摧毁一个普通家庭的积蓄,甚至背上负债。还记得投资的第一原则吗,保值。保险就是在我们遭受重大意外等小概率事件时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保证资产价值不过分缩水以小博大的最好投资。大多数人情愿每年为几十万的车买保险,却总是幻想意外与自己无关。 操作起来很简单,选择大陆的知名公司,无非平安、太平洋、人寿等,每年买一份意外险和一份重大疾病险,小提示:保险越年轻买越实惠。近年来也流行去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性价比高,当然前提是必须亲自去香港签合约。
五、关于股票 
就我自己经验而言,投资基金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投资某几只股票,务必放长线钓大鱼,眼光放长远一点,时间一定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投资需趁早,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状态,你的努力定会迎来回报。 
六、关于互联网金融
2016年底开始,我定投的产品就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了,因为也是选了比较稳健的理财平台,专服务体验也很好,可以满足我10%的年化收益率,又不用花时间去管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反应是P2P,但其实还有P2B。 P2B是个人对企业投资,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所有信息,知道钱借给谁,借款方如何做抵押,相对比较放心。 但P2B同时也是最难做的,因为需要平台有足够的产品源及风控能力。
我就说说怎么判断自己投的平台稳:
1.基本指标:银行存管、信息披露、风控系统、三级等保……硬核过关
2.历史记录:从没有逾期记录,甚至节假日有时候还提前还款
3.企业风格:不是高大上,但是小而美;标的有就上,没有就不上,不做假标
4.平台活动:不用高息返现来吸引投资,这家平台最近做的活动就是注册投资送500京东购物卡的,比起其他平台来说,其实蛮普通的,但是有总比没有好。100红包+500京东卡
5.客服水平:一家尊重客户的公司,任何时候提问,客服都会第一时间相应,如果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在客户群吐槽,连CEO有时都会出来和客户沟通,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什么可美化的
6.信息渠道:有个专门的论坛无界部落,是投资者可以任意发言的,可以看到其他人在这里理财的感受。还有公司员工每周都会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正我看着挺踏实
其实我投资的麻袋、桔子、小金,都还可以,但是整体来看还是这家最安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们就按照我这个标准挑就对了

7. 求投资方面的名言或格言,激励类的名言和格言(不要巴菲特的)


求投资方面的名言或格言,激励类的名言和格言(不要巴菲特的)

8. 请问:小说《高老头》和《葛朗台》谁是守财奴?这两个人有什么区别么?是不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多谢了!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为人却极其吝啬,在他眼里,女儿妻子还不如他的一枚零币。是守财奴的代表。

小说《高老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格朗台和《高老头》中的高老头均可看作是为了子女甘愿付出一切,拥有伟大父爱的人物。老葛朗台和高老头二人有着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极其的有钱,都是社会上的富豪,对自己的女儿又都喜爱有佳,在他们的余生之际都把自己的家业交给了自己的女儿,然而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在此本文着重探讨两个财富相当,爱女相似,同样爱女为何会上演出来截然相反的结局,以期能够引起我们现代青年的思考:如何正确亲人之间的感情和正确使用金钱的思考。

[关键词]:老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性格,教育方法,生活际遇

《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和《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有着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当时商业活动中的佼佼者,拥有着商业的头脑,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或来两人都成为了社会中有钱的大地主,大富豪,对自己的又都女儿十分的疼爱,并却都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给了女儿。然而最终是老葛朗台在临死的时候有女儿陪在身边,在其死后女儿继承了他优秀的商业运作技能,而高老头却临死也没能把一个女儿叫到身边来,死不瞑目。为什么两个财富相当,又都是爱女,又都给女儿很多财产的父亲,换来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呢?从表面上看,老葛朗台和高老头从财富,爱女,和都给女儿财产上看,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人的相似之处只是几点,也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其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而这本质上的不同正是造成其的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一、社会背景

老葛朗台和高老头虽然都生活在19世纪初期,拿破仑战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其社会背景是相同。但是,他们对社会背景所做出的反映是不同的。

资本社会里,金钱毁灭人性,破坏着家庭的关系。谁掌握着钱,谁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握了一切。老葛朗台正是因为他看透了着一点,所以他把钱看的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在其教育儿女的时候也是着重培养她的理财之道。在其死后,她成功的继承了老葛朗台的经商之道。

高老头认为父女关系之爱是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像当时一般中小资产阶级那样,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他通过百万财产把女儿送进了上流社会,是满以为自己也好乘机插足其间,安享天伦之乐。他对女儿满怀深情,认为父女之情胜过金钱,可他又相信金钱的力量,以资产阶级的金钱方式笼络女儿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父爱。

正因为如此,老葛朗台成功的在那个年代操控之自己的命运,而高老头却因为失去了掌握命运的砝码——钱,而将自己仍入社会的底层,从而陷入绝望的深渊。

二、不同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其不同的人物性格,而这不同的性格导致了其不同的结局

老葛朗台是一位精明强干,善于经营理财之人,甚至可以说是掌握积累财富秘密的人,是一位从平凡的工人成为富翁的白手起家者。其次,他为人处世低调,不事张扬,大智若愚,且具有永不满足的精神。第三,他是因为追求单一狭隘的生活目标,丧失了人的自然本色之人,更是缺乏良好教育和审美情操,难以体验丰富的精神乐趣之人。

因此,不难看出老葛朗台的一生都是在为钱而活着,贪婪,吝啬就成了其性格的全部。

高老头首先是一位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是一位依靠个人奋斗,时代际遇积累巨大财富的普通人。其次,他一个拥有巨大财富却未能赢得相应的尊重和社会地位的不幸的人。第三,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是无私忘我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只能表带父爱,却不能施加有效影响的父亲。

在高老头的性格中,除了有高超的理财技巧,还有着伟大的父爱,而这对女儿无私忘我的父爱成了其性格和后半生的全部。

正因为,老葛朗台的父并非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在金钱和儿女亲情方面更看重前者。他对儿女的教育也是如其本人那样,重在理财之道。而高老头固然懂得理财之道,可是他更看重对女儿的亲情,以至于这种亲情具有畸形,变异的极端性,从而无法使女儿真正把父爱看的伟大。

三、不同的教育方法,表爱方式,导致其不同的结局

老葛朗台教育完全是“金钱教育”,欧也妮过生日的时候,老葛朗台要给她一枚金币,并且要求欧也妮把所有的金币拿出来在他面前摆弄。这就显示了其对金钱的渴望和贪婪,并且把这种思想传教给欧也妮,但是,作为从未离开过庄园的欧也妮并不理解其父亲的行为,也并不知道金钱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她所知道的只是老葛朗台的持家之道,家人的亲情和对表哥的喜欢。所以,金钱和老葛朗台的金钱教育并为对她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让她的心灵看到了金钱更善的一面。

高老头的父爱缺乏理性的表达方式,从而其女儿的对待父女关系的情感时,也趋于了社会金钱化的变态发式。他给女儿百万的财产,将两个女儿送进了上流社会,貌似是父亲舍身忘我的父爱,其实他又像一般中小资产阶级那样,怀着往上攀爬的虚荣心,将自己的家财赠给女儿是想借女儿之力,帮助自己也插入上流社会,并安享其晚年。他对女儿的感情胜过金钱,可又相信金钱的力量,以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方式笼络女儿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父爱。当其女儿进入上流社会,并由被上流社会那种奢华,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吸引,到把上流社会的金钱至上的理念根深蒂固的植入心底的时候,高老头开始失去了掌控女儿的砝码,从而失去了一切。

老葛朗台除了把金钱看成的十分重要外,也把女儿看的十分重要,因为他认为欧也妮也是他的财产,也是和金钱一样的。但是,高老头则不然,高老头对自己的女儿是多少还有些情谊的,他幻想过父女之情胜过金钱。因此,将金钱和女儿看的很重的老葛朗台到死都将他们楼得很紧,而高老头则因为放弃而失去了一切。

四,欧也妮与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不同的生活际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欧也妮从小就生活在庄园之内,从未离开过,她了解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在被在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吞噬的现象。生活在庄园里的她只能懂得父亲的吝啬,妈妈的慈爱和女佣的照顾,以及对表哥的好感。老葛朗台每当她过生日的时候都会赠给她一枚金币,当老葛朗台欣赏给她的那些金币的时候,她却有些麻木和不以为然的看着。钱对于她来说就失去了本有的意义,因为她不需要。没有对金钱贪婪欲望的欧也妮显得格外可爱,对父亲的话也是格外的听从。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恰恰相反,当高老头用百万的家产将他们送进上流社会的同时,他们自身也处在变化之中了。在这个资本主义茁壮成长的年代里,他们深深的被“金钱至上”的观念吸引着。他们的人生道路已经不是由他们的父亲高老头来指引了,而是在金钱的指引下,慢慢的前行着。他们的生活习性,对金钱的渴望,奢华糜烂的生活已然取代了从前,并将他们改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挥霍者。在上流社会的生活际遇使他们忘记了亲情,看透了金钱主宰一切的本质特征,从此走上了金钱之路。

父爱女关系本来是很单纯的,父女之爱本来也是很高尚和舍身忘我的,本是没有阶级性的,但在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成长阶段,表达发式却有了很大的阶级差异,以及表达发式带来的后果。虽然,老葛朗台死的时候有欧也妮的陪伴,但是他没能让女儿得道真正的幸福,他的父爱也不能说是成功的。高老头虽然给了两个女儿很多家产,并将他们从入上流社会,但是女儿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而自己也沦落到在临死也无亲人想念,安葬的下场,更是悲剧的失败者。这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在现代社会里应该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我们该如何使金钱成为我们表达感情的手段,载体,而不是目的本身,或是如何避免手段大于目的。同时,高老头的悲剧的教训还告诉我们要注意在表达情感时,不能迷失自己,即在热爱之中保留自己的意志,决不能让对方的意志决定一切。


两部都是巴尔扎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