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下,取得投资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一样,怎么处理?

2024-05-04 15:32

1. 权益法下,取得投资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一样,怎么处理?

1、如果是交付的收购费用大于账面价值则算作商誉,需要记录但不调整投资成本,不需做专门的会计分录处理。
2、如果是交付的收购费用小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调整投资成本,使其投资成本与其账面价值相对应,差额计入贷方营业外收入。
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方是认可购买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所以对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然后按照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扩展资料:
后续计量: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下,取得投资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一样,怎么处理?

2. 权益法下,取得投资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一样,怎么处理?

1、如果是交付的收购费用大于账面价值则算作商誉,需要记录但不调整投资成本,不需做专门的会计分录处理。
2、如果是交付的收购费用小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调整投资成本,使其投资成本与其账面价值相对应,差额计入贷方营业外收入。
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方是认可购买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所以对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然后按照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扩展资料:
后续计量: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益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3. 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对净利润的调整?

合并报表采用权益法核算。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方是认可购买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所以对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然后按照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对于购买日被投资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的差异,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这一差异会逐步实现,而每期调整利润的金额就是当期这些资产随着使用实现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部分。对于存货就是出售使其差额得以实现,出售多少就是实现了多少,当期净利润就应该调整多少;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折旧、摊销,所以当期计提了多少折旧、摊销,其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对应的部分就是当期净利润应该调整的部分。

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对净利润的调整?

4.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俺公允价值入账,为什么不对?

这里有个入账顺序的问题。固定资产作为投资的入账顺序是:优先合同或协议价格;无合同或协议价格的才按公允价值入账。
所谓不公允是指资产的合同价格明显地小于或大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很多。为了避免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弄虚作假或使国有资产流失,会计准则才明确了这点。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曾一度叫停,会计界争议较大,其原因就是我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于欧美先进国家,不能简单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强调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对于公允价值也仅承认资产评估值,而非企业自己确定。

5. 【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怎么调?】

1、会计上处于谨慎性原则,把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税法上强调实际发生,站在税法角度,此笔收益并不存在,所以从税前利润中剔除。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时的调整方法如下:调整后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被投资方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已经包含在投资方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里(也就是这部分公允价值包含在投资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里),如果出售,自然要把这部分价值表现的净利润剔除掉,这样才真实反映为投资方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2、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方是认可购买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所以对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然后按照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对于购买日被投资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的差异,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这一差异会逐步实现,而每期调整利润的金额就是当期这些资产随着使用实现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部分。对于存货就是出售使其差额得以实现,出售多少就是实现了多少,当期净利润就应该调整多少;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折旧、摊销,所以当期计提了多少折旧、摊销,其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对应的部分就是当期净利润应该调整的部分。

【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怎么调?】

6. 【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怎么调?】

会计上处于谨慎性原则,把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税法上强调实际发生,站在税法角度,此笔收益并不存在,所以从税前利润中剔除。
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时的调整方法如下:调整后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被投资方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已经包含在投资方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里(也就是这部分公允价值包含在投资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里),如果出售,自然要把这部分价值表现的净利润剔除掉,这样才真实反映为投资方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方是认可购买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所以对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的,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然后按照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对于购买日被投资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的差异,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这一差异会逐步实现,而每期调整利润的金额就是当期这些资产随着使用实现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部分。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投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会计处理答案】
(1)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核算。理由:A公司能够参与B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说明A公司对B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2)①2009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2500
贷:银行存款2500
初始投资成本2500万元小于应享有权益份额2700万元(9000×30%),需要调整入账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②调整后B公司净利润=900-(1600/8-1000/10)-300+300/10×1/12=50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50.75
贷:投资收益(502.5×30%)150.75
③2009年末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500+200+150.75=2850.75(万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百度百科——账面价值

7. 如何确定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

请问评估价值就是公允价值吗? 【解答】 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有所不同。 (1)不属于合并的一般投资,这种情况下,被投资单位不需要结束旧账,所以评估被投资单位价值所采用的方法与将来的账务处理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投资前后各方权益份额的依据,不涉及被投资公司账面价值差异的处理问题。 (2)改制企业在改制同时吸收投资,一般来说,改制后企业建立新账时各项资产应该按公允价值入账,这种情况下如果仅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常常不能满足后续工作需要,所以,原理上通常是同时采用收益法与成本法进行评估,或者以收益法为主,但为了确定所有者权益价值,对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也予以列示,以便于确定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这样,建立新账是各资产、负债项目就可以按评估结果确定。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其应用指南规定: ①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母公司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合并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列示,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自购买日起设置备查簿,登记其在购买日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以后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资料。对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准则应用指南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可以依据。 至于评估价值是否公允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级次:第一级次,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级次,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级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也不满足第二级次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我们通常采用的评估就是估值技术的一种。所以评估的结论可以视为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并不只能采用评估手段取得。

如何确定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

8. 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如何确认

  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有所不同。
  不属于合并的一般投资。
  这种情况下,被投资单位不需要结束旧账,所以评估被投资单位价值所采用的方法与将来的账务处理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投资前后各方权益份额的依据,不涉及被投资公司账面价值差异的处理问题。
  改制企业在改制同时吸收投资。
  一般来说,改制后企业建立新账时各项资产应该按公允价值入账,这种情况下如果仅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常常不能满足后续工作需要,所以,原理上通常是同时采用收益法与成本法进行评估,或者以收益法为主,但为了确定所有者权益价值,对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也予以列示,以便于确定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这样,建立新账时各资产、负债项目就可以按评估结果确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这种情况按《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及其应用指南规定,分三种情况: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母公司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合并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列示,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
,母公司应自购买日起设置备查簿,登记其在购买日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 债的公允价值,为以后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资料。对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准则应用指南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可以依据。
  至于评估价值是否公允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一般分为3个级次:第一级次,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级次,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级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也不满足第二级次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我们通常采用的评估就是估值技术的一种。所以评估的结论可以视为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并不只能采用评估手段取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