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条件是什么

2024-05-22 17:46

1. 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条件是什么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时,会使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上升,
当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会使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降低。
这就是所谓的失业和通胀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认识,但遗憾的只是理论上的模型结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涨就说明了这个结论不成立。
 2、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通常是指实际收入(非货币收入或名义收入),即实际产出或产量,所以总供给就是国民收入,二者也是一回事,所以也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条件是什么

2. 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总需求增加,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上升。(AD移动至AD1对应Y1,P1)。
总需求减少,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AD移动至AD2对应Y2,P2)。

3. 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1)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
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2)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集约化因素,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3)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在生产过程中,节约使用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意味着用同量的生产资料,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在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余的就是国民收入。因此,在社会总产品一定的情况下,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就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加。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4. 现代宏观经济学关于总需求水平决定的收入是均衡国民收入的观点,是否可以理解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中文名
宏观经济学
外文名
Macroeconomics
别名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类型
经济学流派
发起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快速
导航
主要内容
 
加速原理
 
政府作用
 
货币政策
 
对比区别
名词定义
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1]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2]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2]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5. 总供给,总需求,总收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假定他们是一样的?

1、总收入和总支出,这两个宏观经济总量是相等的。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其中收入法对应的就是你这里总收入的概念,具体来说是一国的雇员报酬+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间接企业税。支出法对应的是你这里总支出的概念,核算方法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生产法不对应问题中的任何概念,简单介绍一下,生产法是把生产环节中的各个增加值加总得到的GDP,在数值上与前两种方法相等。

2、总产出和总供给(AS)是等价的概念,也就是资本、劳动、土地、资源等投入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生产函数)结合,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总产品。

3、总需求(AD)和总支出是等价概念,计算方法完全一样,就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

4、总需求和总供给。当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一国的经济处于出清状态。目前新凯恩斯和新古典学派已达成共识,即短期内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总需求可以影响总供给。
在长期中,总供给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和技术决定,位于所谓的产出的自然水平上,不受总需求的影响。

因为,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总供给=总收入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是生产角度,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是从收入角度,只要不等就说明不均衡,这是便要通过市场,也就是价格来自动调整,最后均衡时相等。
四者都是从不同角度说的是经济总量,均衡时可两两相等!

总供给,就是从产品生产角度来说产出,而总收入就是产品卖出后货币化的数值(别说生产了不一定卖出去,需要明白这个问题);

总需求就是你说的定义,不过既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当然就是总支出了。
另外,明白计划支出和实际支出不一定相等,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一定相等。供参考。

总供给,总需求,总收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假定他们是一样的?

6. 决定一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是

  正确答案A。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两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前者是源,后者是流,源远则流长。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人均占有GDP(国内生产总值)上,它表明一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反映一国社会产品丰裕程度及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形成财政收入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收入不断增长,该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7.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作用大小取决于( )。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作用大小取决于
A、   政府购买多少 
B、  公共工程开支 
C、  税率大小 
D、  投资乘数大小
选D投资乘数大小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作用大小取决于( )。

8. 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相比 ①两者的质有区别,但量相等。 ②二者都是社会全体

答案C
解析:应选C。此题考察的是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的关系。用符号表示:社会总产值是C+V+m,国民收入=V+m,V+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而C则是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它不是新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减去生产资料的价值C,就等于国民收入,因此,国民收入全部来自社会总产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