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税务会计的原则有哪些?

2024-05-12 16:54

1. 请问税务会计的原则有哪些?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密切相关,财务会计中的核算原则,大部分或墓本上也都适用于税务会计。但又因税务会计与税法的特定联系,税收理论和立法中的实际支付能力原则、公平税负原则、程序优先于实体原则等,也会非常明显地影响税务会计。税务会计上的特定原则可以归纳如下:
1、修正的应计制原则。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突出地反映了税务会计的重要原则——现金流动原则。该原则是确保纳税人有能力支付应纳税款而使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基础。但由于现金制不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只适用于个人和不从事商品购销业务的中小企业的纳税申报。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税务当局都接受应计制原则。当它被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存在某些差异:*9,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使得纳税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时支付税款;第二,确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第三,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例如,在收入的确认上,应计制的税务会计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则所覆盖而包含着一定的收付实现制的方法,而在费用的扣除上,财务会计采用稳健性原则列入的某些估计、预计费用,在税务会计中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后者强调“该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在美国税制中,有一条著名的定律,即克拉尼斯基定律。其墓本含义是: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到确认,而费用永远得不到确认,税务当局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永远得不到确认,而费用立即得到确认,税务当局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不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2、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原则。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密切关系,税务会计一般应遵循各项财务会计准则。只有当某一事项按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日确认以后,才能确认该事项按税法规定确认的应纳税款;依据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日尚未确认的事项可能影响到当日已确认的其他事项的最终应纳税款,但只有在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确认导致征税效应的事项之后,才能确认这些征税效应,这就是“与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包含:
(1)对于已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2)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事项的当期或递延应纳税款,以确定当期或未来年份应付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金额;
(3)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法或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
3、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这两种收益具有不同的来源和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在税务会计中应严格区分。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税法规定的资本资产时所得的利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的收益等),一般包括纳税人除应收款项、存货、经营中使用的地产和应折旧资产、某些政府债券,以及除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的版权以外的资产。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就应该有划分两种收益的原则和具体的划分标准。这一原则在美、英等国的所得税会计中有非常详尽的规定,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明确。
4、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般规范。将其应用于所得税会计,便成为支持“所得税跨期摊配”的重要指导思想。将所得税视为一种费用的观点意味着,如果所得税符合确认与计量这两个标准,则应计会计对于费用就是适宜的。应用应计会计和与之相联系的配比原则,就意味着要根据该会计期间内为会计目的所报告的收入和费用来确定所得税费用,而不考虑为纳税目的所确认的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与导致纳税义务的税前会计收益相配比(在同期报告),而不管税款支付的时间性。这样,由于所得税费用随同相关的会计收益在同一期间确认,从配比原则的两个特征——时间一致性和因果性来看,所得税的跨期摊配方法也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5、确定性原则。确定性原则是指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上应具有确定性的特点,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在递延法的处理中。在递延法下,当初的所得税税率是可确证的,递延所得税是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历史交易事项造成的结果。按当初税率报告递延所得税,符合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报告绝大部分经济事项的特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这一原则也用于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凡税前扣除的费用,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6、可预知性原则。可预知性原则是支持并规范“债务法”的原则。债务法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模式,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所报告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将分别收回或清偿。因此,未来年份应税收益只在逆转差异的限度内才被认可,即未来年份的应税收益仅仅受本年暂时性差异的影响,而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将可预知性原则应用于所得税会计处理,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的预测价值。因此,在该原则下,支持并规范的债务法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7、税款支付能力原则。税款支付能力与纳税能力有所不同。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应以合理的标准确定其计税基数。有同等计税基数的纳税人应负担同一税种的同等税款。因此,纳税能力体现的是合理负税原则。与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有所不同,税款支付全部对应现金的流出,因此,在考虑纳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税款的支付能力。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时,应选择保证税款支付能力的会计方法。

请问税务会计的原则有哪些?

2. 税务知识:会计人员需注意的小细节有哪些

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需注意的小细节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可以没有公章吗?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指出:“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二、原始凭证分割单如何使用?
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给其他应负担单位原始凭证分割单。收到原始凭证分割单的单位以分割单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
三、什么样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
根据《规范》要求,所有记账凭证都必须附原始凭证,只有两种情况例外:1、结账的记账凭证,2、更正错误的原始凭证。
四、复印的原始凭证可以作为记账凭证的依据吗?
根据规定,复印的原始凭证不得作为记账凭证的依据。原始凭证丢失的应按《规范》的具体规定办理。
五、记账凭证装订的厚度如何把握?
《规范》中对记账凭证的装订厚度没有作具体的规定,一般3厘米为宜。
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能作为调账的依据吗?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七、哪些账簿可以跨年度使用?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簿等,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抄写工作量大,因此可以跨年使用,另外各种备查簿也可以连续使用。

3. 税务会计的原则

税务会计遵循的原则
1、依法原则:即依照税法进行会计处理。
2、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第一要务。
3、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的原则: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实体问题,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为程序规定,税务会计中应遵循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原则,例如缴纳税款时有疑问,应先完税,再进行申诉。
4、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监督原则:税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税务会计核算,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监督。

税务会计的原则

4. 简述纳税会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 些

 简述纳税会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 些, 纳税会计在核算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  1,根据税法认真填写纳税申报表。  2,正确、及时核算各项税费。按规定到税务局认定发票。  3.,及时申报、按时缴纳税款。
  简述稽核应遵循的原则  稽核的原则:  时时核对标准,  具体做法为五到(口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总结时务必心到三个特性:符合性,操作性,有效性;
  管理会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成本效益原则,稳健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重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模糊性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指管理会计在各项决策过程中所决策专案取得的效益应大于该专案所发生的成本,即此决策专案必须为决策主体带来净效益。
   
  (二)稳健性原则
  指管理会计人员在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决策时应保持适当的谨慎,以免因过于乐观的估计给决策主体带来损失。它包括不高估收益,也不低估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及风险只做合理的估计。管理会计人员的决策存在许多风险,应贯彻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费用与风险,尽量降低费用和化解风险,预警和防范风险的发生,提高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
  (三)客观性原则
  指管理会计人员能客观地预测决策物件的活动,使决策产生的管理会计资讯能客观真实。这就要求决策依据的资讯和决策运用的管理会计方法都要客观。
  (四)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资讯要与使用人的决策有关。相关性强调三点:1.可预测性,即:根据相关的管理会计资讯能预测未来的管理会计水平,或者说根据相关的资讯,通过改善决策者的预测能力来影响决策;2.可反馈性,即:能够将会计主体过去或现在管理会计的资讯反馈给有关资讯使用者或决策者,或者说通过统一或修正决策者原来的预期来影响管理会计决策;3.及时性,即:预测和反馈的资料必须是及时的,及时才能有用。及时性本身并不能使资讯具备相关性,但是,不具备及时性的资讯就不具备相关性。
  (五)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依靠或者能相信所报告的资讯。管理会计资讯的可靠必须建立在对该资料如实反映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提供的资料除应计量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外,还应如实地反映会计资讯准备反映和应当反映的管理会计事实。
  管理会计资讯的可靠性要求提供管理会计资讯的人依据正确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站在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上反映。可靠性可以有定性的判断和定量的描述,不同的管理决策对可靠性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定量描述上对精确程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决策时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对同一问题可既有质的判断,又有量的确认。对不同的决策专案,在质和量的判断上可有所不同,但对每一专案都要有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定性分析离不开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也离不开定性分析。
  (七)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是指在提供管理会计资讯时,不仅在时间上有要求,在范围上也要求管理会计资讯必须具有充分反映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说,单位的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应分清主次,对重要的资讯需要重点处理、重点对待。重要性应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判断。重要且相关又可理解的资讯,应具有更高的质量特征。
  (八)综合性原则
  管理会计决策时,要求所划分的责任中心和规定的考核指标要符合各责任中心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能够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责任中心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如在责任指标的综合性方面,一般可设定效益、消耗和资金等相应的配套指标。其中,效益指标应通过内部利润、利润率、净收益和净收益率、报酬率、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益率来反映;资金指标可通过货币资金、材料资金、成品资金、债权债务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占用的时间和周转次数来反映。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较强的管理活动。企业在管理会计中只有贯彻综合性原则,才能克服由于考核指标单一而忽视工作中其他方面的倾向,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九)反馈性原则
  管理会计要根据各部门反馈的资讯做出决策。1.对各管理部门已达到的目标、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考核,了解其目标完成情况;2.检查是否有不可控因素反映到管理范围中来;3.根据反馈回来的资讯随时调整各责任中心的可控范围等,所有这些都要求管理会计中贯彻反馈性原则,反馈的资讯必须可靠、准确和讲求实效。
  (十)适应性原则
  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部门在划分管理中心,规定管理中心的考核指标时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管理会计部门就要随时、准确地调整各管理中心的管理范围和考核指标。要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会计部门必须将企业内外各有关因素结合起来,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和确认变化了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要求,来确定管理范围等。同时,管理会计的适应性原则还表现在管理会计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巨集观决策(如 *** 的方针、政策等)相适应,即管理会计决策既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还要适应人们道德规范等。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正常、顺畅地起作用,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目标相一致。
  (十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会计在考虑选择最优方案时,既要从目前利益出发,又要考虑将来的利益,两者要同时兼顾,不可偏废。若只顾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畸形发展;反之,若只考虑长期利益则有可能使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意见增多,从而使企业无法进行属于长期收益的投资。
  (十二)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管理会计资讯可与其他会计单位的相似资讯相比较,并可与同一会计单位不同时期的相似资讯相比较。这就要求管理会计资讯既具有同一的基础又具有一致的内涵,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同时,可比性也是国家和单位为实施巨集观经济管理对会计资讯的又一需要。可比性包括统一性和一贯性两个方面的内容。统一性是发挥管理会计资讯在巨集观经济管理中的价值的必要条件。一贯性是指管理会计资讯在时间上前后各期必须连贯一致,可以互相比较。
  (十三)模糊性原则
  模糊性是指由于价值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人为的非客观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会计资讯的不精确。管理会计资讯的模糊性是日常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此资讯的使用者在进行管理会计决策时,则要求会计资讯精确无误。虽然管理会计资讯的模糊性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但也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改变或控制,因此,只要通过研究认识其规律,寻求有效控制模糊的途径,就能够使管理会计资讯既经济又可靠。
  估值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在评估市场价值时,应遵循的估价原则主要有(ACDE )  A.独立、客观、公正  B.诚实信用原则  C.替代原则  D.最高最佳利用原则  E.合法原则
  交友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做人要讲原则,交朋友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但如果连最基本的诚实守信都做不到,其他就无从谈起。在交友中,第一条原则就是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与诚实的人打交道,我们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句话在社会交往中可以灵活一些,但对朋友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否则,日后被朋友识破而失去朋友的信赖。
  简述护理书写应遵循的原则  (1)可衡量性原则  没有资料就没有质量的概念,因此在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时,要尽量用资料来表达,对一些定性标准也尽量将其转化为可计量的指标。  (2)科学性原则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而且要能够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规范护士行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3)先进性原则  因为护理工作物件是病人,任何疏忽、失误或处理不当,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因此,要总结国内外护理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在充分循证的基础上,按照质量标准形成的规律制定标准。  (4)实用性原则  从客观实际出发,掌握目前护理质量水平与国内外护理质量水平的差距、根据现有人员、技术、装置、物资、时间、任务等条件,定出质量标准和具体指标,制定标准值时应基于事实,略高于事实,即标准应是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  (5)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制定各项质量标准时要有科学的依据和群众基础,一经审定,必须严肃认真地执行,凡强制性、指令性标准应真正成为质量管理法规;其他规范性标准,也应发挥其规范指导作用。因此,需要保持各项标准的相对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
  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  一、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三、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 *** 巨集观调控相结合。  四、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五、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六、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各种资讯、资源来支援教学。  3、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学策略与技能。  4、强化“协作学习”。  5、强调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5. 税务会计的原则有哪些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密切相关,财务会计中的核算原则,大部分或墓本上也都适用于税务会计。但又因税务会计与税法的特定联系,税收理论和立法中的实际支付能力原则、公平税负原则、程序优先于实体原则等,也会非常明显地影响税务会计。税务会计上的特定原则可以归纳如下:
 
1、修正的应计制原则。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突出地反映了税务会计的重要原则——现金流动原则。该原则是确保纳税人有能力支付应纳税款而使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基础。但由于现金制不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只适用于个人和不从事商品购销业务的中小企业的纳税申报。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税务当局都接受应计制原则。当它被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存在某些差异:第一,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使得纳税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时支付税款;第二,确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第三,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例如,在收入的确认上,应计制的税务会计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则所覆盖而包含着一定的收付实现制的方法,而在费用的扣除上,财务会计采用稳健性原则列入的某些估计、预计费用,在税务会计中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后者强调“该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在美国税制中,有一条著名的定律,即克拉尼斯基定律。其墓本含义是: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到确认,而费用永远得不到确认,税务当局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永远得不到确认,而费用立即得到确认,税务当局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不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2、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原则。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密切关系,税务会计一般应遵循各项财务会计准则。只有当某一事项按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日确认以后,才能确认该事项按税法规定确认的应纳税款;依据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日尚未确认的事项可能影响到当日已确认的其他事项的最终应纳税款,但只有在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确认导致征税效应的事项之后,才能确认这些征税效应,这就是“与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包含:
 
(1)对于已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2)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事项的当期或递延应纳税款,以确定当期或未来年份应付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金额;
 
(3)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法或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
 
3、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这两种收益具有不同的来源和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在税务会计中应严格区分。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税法规定的资本资产时所得的利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的收益等),一般包括纳税人除应收款项、存货、经营中使用的地产和应折旧资产、某些政府债券,以及除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的版权以外的资产。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就应该有划分两种收益的原则和具体的划分标准。这一原则在美、英等国的所得税会计中有非常详尽的规定,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明确。
 
4、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般规范。将其应用于所得税会计,便成为支持“所得税跨期摊配”的重要指导思想。将所得税视为一种费用的观点意味着,如果所得税符合确认与计量这两个标准,则应计会计对于费用就是适宜的。应用应计会计和与之相联系的配比原则,就意味着要根据该会计期间内为会计目的所报告的收入和费用来确定所得税费用,而不考虑为纳税目的所确认的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与导致纳税义务的税前会计收益相配比(在同期报告),而不管税款支付的时间性。这样,由于所得税费用随同相关的会计收益在同一期间确认,从配比原则的两个特征——时间一致性和因果性来看,所得税的跨期摊配方法也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5、确定性原则。确定性原则是指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上应具有确定性的特点,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在递延法的处理中。在递延法下,当初的所得税税率是可确证的,递延所得税是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历史交易事项造成的结果。按当初税率报告递延所得税,符合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报告绝大部分经济事项的特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这一原则也用于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凡税前扣除的费用,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6、可预知性原则。可预知性原则是支持并规范“债务法”的原则。债务法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模式,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所报告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将分别收回或清偿。因此,未来年份应税收益只在逆转差异的限度内才被认可,即未来年份的应税收益仅仅受本年暂时性差异的影响,而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将可预知性原则应用于所得税会计处理,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的预测价值。因此,在该原则下,支持并规范的债务法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7、税款支付能力原则。税款支付能力与纳税能力有所不同。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应以合理的标准确定其计税基数。有同等计税基数的纳税人应负担同一税种的同等税款。因此,纳税能力体现的是合理负税原则。与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有所不同,税款支付全部对应现金的流出,因此,在考虑纳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税款的支付能力。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时,应选择保证税款支付能力的会计方法。

税务会计的原则有哪些

6. 税务会计有哪些一般原则

1.依法原则   税务会计必须以现行税法为准绳,而税收法规可能会因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需要有所变更,即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税务会计必须坚持按现行税法处理的原则。
2.公平税负原则    公平税负原则是指税收要公平负担,合理负担。这要求税务会计必须真实核算企业的各项计税依据、应纳税额,正确处理收益分配。任何有意或无意逃税和骗取减免税金,都是有违公平性和一致性的行为,都不符合税务会计的社会效益原则。    
3.修正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义务的发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归属,能够合理、有效地确定不同会计期间的收益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体现了公允性和合理性。因此,企业会计核算中,坚持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4.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具有不同的来源和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困此,为了正确地计算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就应该合理划分这两种收益。    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    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税法规定的资本资产时所得的利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的收益等),一般包括纳税人除应收款项、存货、经营中使用的地产和应折旧资产、某些政府债券,以及除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的版权以外的资产。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
5.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一特定时期的收入应当与取得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
6.税款支付能力原则    税款支付能力与纳税能力有所不同。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应以合理的标准确定其计税基数。有同等计税基数的纳税人应负担同一税种的同等税款。因此,纳税能力体现的是合理负税原则。与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有所不同,税款支付全部对应现金的流出,因此,在考虑纳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税款的支付能力。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时,应选择保证税款支付能力的会计方法。

7. 税务会计原则

1、修正的应计制原则。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突出地反映了税务会计的重要原则——现金流动原则。该原则是确保纳税人有能力支付应纳税款而使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基础。但由于现金制不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只适用于个人和不从事商品购销业务的中小企业的纳税申报。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税务当局都接受应计制原则。
2、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原则。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密切关系,税务会计一般应遵循各项财务会计准则。只有当某一事项按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日确认以后,才能确认该事项按税法规定确认的应纳税款,这就是“与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的原则。

3、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这两种收益具有不同的来源和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在税务会计中应严格区分。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
4、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般规范。将其应用于所得税会计,便成为支持“所得税跨期摊配”的重要指导思想。将所得税视为一种费用的观点意味着,如果所得税符合确认与计量这两个标准,则应计会计对于费用就是适宜的。
5、确定性原则。确定性原则是指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上应具有确定性的特点,这一原则具体体现在递延法的处理中。在递延法下,当初的所得税税率是可确证的,递延所得税是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历史交易事项造成的结果。
6、可预知性原则。可预知性原则是支持并规范“债务法”的原则。债务法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模式,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所报告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将分别收回或清偿。因此,未来年份应税收益只在逆转差异的限度内才被认可。
7、税款支付能力原则。税款支付能力与纳税能力有所不同。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应以合理的标准确定其计税基数。有同等计税基数的纳税人应负担同一税种的同等税款。因此,纳税能力体现的是合理负税原则。

税务会计原则

8. 税务会计有哪些一般原则?

1.依法原则   税务会计必须以现行税法为准绳,而税收法规可能会因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需要有所变更,即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税务会计必须坚持按现行税法处理的原则。
2.公平税负原则    公平税负原则是指税收要公平负担,合理负担。这要求税务会计必须真实核算企业的各项计税依据、应纳税额,正确处理收益分配。任何有意或无意逃税和骗取减免税金,都是有违公平性和一致性的行为,都不符合税务会计的社会效益原则。    
3.修正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义务的发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归属,能够合理、有效地确定不同会计期间的收益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体现了公允性和合理性。因此,企业会计核算中,坚持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4.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具有不同的来源和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困此,为了正确地计算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就应该合理划分这两种收益。    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经常性的主要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    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税法规定的资本资产时所得的利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的收益等),一般包括纳税人除应收款项、存货、经营中使用的地产和应折旧资产、某些政府债券,以及除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的版权以外的资产。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
5.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一特定时期的收入应当与取得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
6.税款支付能力原则    税款支付能力与纳税能力有所不同。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应以合理的标准确定其计税基数。有同等计税基数的纳税人应负担同一税种的同等税款。因此,纳税能力体现的是合理负税原则。与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有所不同,税款支付全部对应现金的流出,因此,在考虑纳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税款的支付能力。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时,应选择保证税款支付能力的会计方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