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2024-05-05 23:18

1.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2. 审计重要性水平怎么确定

一是从“定性”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性质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
二是从“定量”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数量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

三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确定的低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发现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四是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

3.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怎么确定 的

重要性水平是个很带主观性的数据~~~~~

它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计算方法~~~~~我们一般把比如营业收入的0.5%~~~~净利润的5%等等作为重要性水平~~~~但其实实务中我们看一下财务报表~~~大概就能决定一个重要性了~~~~是比较主观的~~~~【摘要】
审计中重要性水平怎么算【提问】
重要性水平是个很带主观性的数据~~~~~

它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计算方法~~~~~我们一般把比如营业收入的0.5%~~~~净利润的5%等等作为重要性水平~~~~但其实实务中我们看一下财务报表~~~大概就能决定一个重要性了~~~~是比较主观的~~~~【回答】
这边是规定用5%,是用收入乘5%吗【提问】
这边是规定用5%,是用收入乘5%吗【提问】
收入是用本年累计算吗?【提问】
收入是用本年累计算吗?【提问】
是的【回答】
那能源行业有哪些财务舞弊呀【提问】
那能源行业有哪些财务舞弊呀【提问】
穗恒运(000531)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发电企业。2007年,国家对发电机组实施一项“上大压小”的政策。公司三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面临关停,公司为此计提1.0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同时公司上马两台30万千瓦机组,需要支付关停小机组的补偿款。这一金额是一个不确定数,少则一千多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而且补偿款最终是由政府负担还是由穗恒运负担也是不确定的。但财务经理不得不提前考虑好这个问题,因为当年三台5万千瓦机组可能关停已经导致企业亏损,如果将这笔补偿款作为费用处理,无疑将加大本年的亏损。考虑到这一后果,财务经理想到了资本化处理。但与审计师沟通后,审计师不同意资本化的做法。后来经过与独立董事、审计师共同协商,大家认为这是企业遇到的一个特殊的、新的经济业务,最好是征求权威部门的意见【回答】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怎么确定 的

4. 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是指什么

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一个水平值。
比如说:审计时,重要性水平是10万元,当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单位的财务有差错,但是金额只有1000元,按照一般的操作原则是PASS,因为差错低于重要性水平,不属于重大会计差错,不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基本)。

5.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亲,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答:确定 审计工作重要性的五个阶段:1.接受业务委托,此阶段最重要的是接受和保持客户的相关考虑,涉及到独立性的判断。2.计划审计工作,此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重要性水平,要充分理解与掌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及应用。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这是要注意实施那些风险评估程序,哪类程序针对哪类错报风险。给一堆材料,并适当要能够辨别出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另外,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4.风险应对阶段,对于内部控制测试相关内容要重视,要会判断内部控制有缺陷时会影响到认定;给出控制目标时会设计相应的控制测试程序。实质性程序主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程序,比如监盘、函证、分析性程序,截止测试、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的相关程序。5.审计完成阶段,要判断审计意见类型。在掌握必要会计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正确编制调整分录。【摘要】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提问】
亲,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答:确定 审计工作重要性的五个阶段:1.接受业务委托,此阶段最重要的是接受和保持客户的相关考虑,涉及到独立性的判断。2.计划审计工作,此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重要性水平,要充分理解与掌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及应用。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这是要注意实施那些风险评估程序,哪类程序针对哪类错报风险。给一堆材料,并适当要能够辨别出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另外,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4.风险应对阶段,对于内部控制测试相关内容要重视,要会判断内部控制有缺陷时会影响到认定;给出控制目标时会设计相应的控制测试程序。实质性程序主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程序,比如监盘、函证、分析性程序,截止测试、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的相关程序。5.审计完成阶段,要判断审计意见类型。在掌握必要会计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正确编制调整分录。【回答】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6. 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方法

 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重要性的评估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意见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执业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作出合理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了特殊要求,就应当谨慎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的要求越严格,被审计单位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对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点。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报表使用人范围较广,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个报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并集,另一方面,报表使用人主要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故应将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既经营房地产、又经营电器,还经营其他业务,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广,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故会计处理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应将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5、错报漏报的性质。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等等,不论其错报漏报的金额多少,注册会计师都必须将其视为是重要的。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是存在差别的,会计报表使用人对某些报表项目要比另外一些报表项目更为关心。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个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得不考虑这种相互联系。7、会计报表个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成为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反应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金额及其波动的幅度。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在对重要性水平作了上述定性分析后 ,我们就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例如,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1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净资产为50万元。根据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原则,我们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为确定利润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8%,选择资产总额作为确定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0.5%,于是判断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1600元(20000*8%)、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5000元(100万元*0.5%)。又根据判断原则③,我们应把整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定为1600元。六、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注册会计师量化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之后,就必须要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帐户中去。目前,在审计实务中存在两种分配的方法:一种是在没有考虑错误金额与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平均分配法;另一种是考虑到特定帐户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和审计策略或资源的限制,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不平均分配法。如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表二:重要性水平的分配项目 金额 平均分配法 不平均分配法现金1400 14 5.6应收账款4200 42 50.4存货8400 84 140固定资产14000 140 84合计 28000 280 280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0%.平均分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但是其没有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也没有考虑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因而是不科学的。不平均分配法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根据各项目审查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帐户的重要性水平,对难查的,分配了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易查的,分配了较低的重要性水平。这样,在不降低整个报表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使审计成本的降低超过了审计成本的增加额,使审计总成本下降,从而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践工作中,不平均分配法比较受到注册会计师的推崇。总得来说,注册会计师在分配重要性水平时,应该从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对于重要性的帐户,对报表使用人特别关注特别敏感的帐户,重要性水平应定得低一些;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帐户则可以定得高一些。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业务交易较大的帐户,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这样就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在决定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时,注册会计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专业的判断,寻找到成本和质量的最佳结合。

7.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什么阶段进行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A)中进行。
A.  准备阶段
B.  实施阶段
C.  终结阶段
D.  后续阶段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愈低,所需的证据数量愈多,重要性水平愈高,所需的证据数量愈少。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或修正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更趋于客观的量,可能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将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

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如果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意味着原来较高的重要性水平,较低的审计风险,因而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和所收集的证据相对较少。
而现在看来,因为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比原来有所降低,则审计风险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什么阶段进行

8. 审计中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的区别是?

楼上说的都不对。
审计中的重要性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审计专业术语的重要性是指某一交易或事项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做决策的程度,重要性与某一事项的金额或性质相关,并取决于特定环境。重要性水平是对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比如说,审计师可以接受的财务报表错报为10000元,如果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很高(重要性水平高),则审计师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就越低。
楼主对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产生混淆是因为没有理解重要性的含义,审计的重要性不是说某个项目重不重要,而是对错报风险的一个衡量指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