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晋时期会有"竹林七贤"?"七贤"又是指谁?

2024-05-19 00:41

1. 为什么魏晋时期会有"竹林七贤"?"七贤"又是指谁?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缩影,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情况。魏晋时期,司马氏为笼络人心,打出“礼教”的幌子,有些知识分子不满意他的作为,不肯为之效命,便放荡不羁,不以富贵享受为目的,而以畅游山林为乐趣,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其中最有名的七人因常在山阳县的山间竹林饮酒清谈而被称为“竹林七贤”。#历史#

其中有傲世权贵曲终人亡的嵇康;有逃避现实,用“青白眼”看人的阮籍;有以醉为乐,与酒仙杜康结成至交的刘伶;有圆滑处世,既为司马氏效力,又想赢得好名声的山涛;有阮籍的侄儿,名气成就都不及乃叔的阮咸;有旧情不忘,欲言又止的向秀;有小时神童,后为官奇贪的王戎。

七人中为首的嵇康性格较为刚强,遭遇更加不幸。他不愿为司马氏效命,只好在家闲居,开了个铁匠铺维持生计。只因冷待了大将钟会,便被借题发挥,将他打入监狱处以死刑,享年四十岁。阮籍在嵇康被杀不久后也病死了,他对司马政权采取消极避世和装疯卖傻的态度,来对付当时严酷的政治现实,以保全性命,不过也只活了五十三岁。当时司马昭曾想要求阮籍的女儿嫁给他儿子,阮籍竟然大醉六十天让这事不了了之。

其余五人也很有才华,但都不愿尽情施展,他们都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学士,又要做出反对礼教的怪异样子,事实上,他们是不愿让礼教来为司马氏服务,并非真正反对礼教。
在这样一个政治背景下,他们内心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但是却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诗》。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为什么魏晋时期会有"竹林七贤"?"七贤"又是指谁?

2.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谁?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谁?
    竹林七贤是谁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东),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一般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
   

3. 竹林七贤都有谁啊?

竹林七贤:嵇康jī kāng、阮籍ruǎn jí、山涛hān tāo、向秀xiàng xiòu、刘伶liú líng、王戎wáng róng、阮咸ruǎn xián
1、嵇康
嵇康(223年-262年)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3、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说,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
4、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此时写作《思旧赋》。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

5、刘伶
刘伶,字伯伦,(约221年-300年),沛国(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
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7、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 必绝于时”(见《晋书》本传), 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
他与阮籍一样放达任诞, 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其姑认为不符合礼教。便带婢女走了,阮咸得知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此事为世人所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都有谁啊?

4.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第一男团“竹林七贤”

点评:   
竹林七贤,他们以老庄思想为核心,返璞归真,率性自然,“放浪于形骸之外”,这种飘逸洒脱的风神气韵,给这个本来以污血为底色的时代加涂了一层明丽浪漫的色彩.
对于竹林七贤的介绍很详细,而且有很多到位精辟的评价,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有作品的介绍,对于学习古代文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体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5. 竹林七贤:引领魏晋风流的人气男团凭什么圈粉无数

要说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可是不少,比如:开创思想先河的孔子、旷古烁今的诗仙李白、智计无双的诸葛孔明,这些风靡当时又能影响后世的人物可谓是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了。
  
  
 一个人的出彩也许比较常见,但是组团出名的却不多。历史上就有这么七个人,以竹为友、以酒为伴,由性而为。而在我们现代人眼里那些“另类”和“疯魔”的行为,却在当时备受推崇、引领半世。
                                          
 那么,他们这些风流人物是如何组团的呢?在司马家族争夺曹氏天下的夹缝中,他们是如何成功圈粉的?作为一个团体,他们能够抵挡分崩离析的解体命运吗?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魏晋时期的“竹林”时代,去看看这些风流人物有哪些精彩故事。 
  
  01竹林相遇,开启男团大聚会盛宴的序曲 
  
 不知道大家对男团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帅”和“才艺”?是的,从古至今,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发展,人们对崇拜对象的标准还是基本相同的。
                                          
 竹林七贤,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向秀、山涛、王戎、阮咸和刘伶。这七个人的才能先摆在一边不说,颜值绝对堪比当代“小鲜肉”。当然,颜值与才华并重那才是红极一时的资本。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在世人眼中简直就是谪仙一般的人物,风姿绰约,气度不凡。他自幼丧父,母亲和兄长一味地惯着他,让他在学习方面自由发挥。因此,在崇尚儒学的时代他却从未接受过儒学的教育而行为洒脱,并且在音乐、养生方面成绩突出,《声无哀乐论》和《养生论》就是他的经典著作。而他那淡出俗世的态度更是让人欣羡不已。
                                          
 阮籍,竹林的精神领袖之一。“天才少年”的称号绝不是吹出来的。他不但天资聪颖、出口成章,而且心怀家国、志存高远,攻书和学剑两不误,文武才德兼备。可就是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少年,怀揣梦想想一展拳脚时,儒学的“礼”却被现实击得粉碎,从此,他把玄学的“自由”贯彻到底,“双重人格”的他一辈子游走在钢丝上,在欲走难走的道路上憋屈而小心地走完了一生。
  
 向秀,是玄学的单纯学者。他与嵇康绝对称得上是灵魂之友。为方便谈玄,他索性搬到了竹林,与嵇康比邻而居。在竹林中,他的名气不如嵇康和阮籍的大,但是他剑走偏锋,靠着给《庄子》注解的大冷门,迅速跻身男二,收获了无数粉丝。不过,他也是一个版权意识很差的人,就因为他没有将《庄子注》统一整理刊印,反倒让一个籍籍无名的后学剽窃了原作。
                                          
 山涛,竹林七贤的“红娘”。竹林是这个大聚会的地盘,主人就是嵇康。后来向秀来到了竹林,这时七贤也就只有两个,阮籍是经由山涛介绍给嵇康的。而阮咸和王戎都是阮籍带进来的。所以,山涛最大的贡献就是“拉帮结派”。他在竹林就是玩玩,要论谈玄,他比不过嵇康和向秀,要论作诗他比不过阮籍,要论喝酒他比刘伶还差得远,就连比年龄小,他都比不过王戎和阮咸两个稚嫩少年。但他立志做官,而且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位高的“三公”,这个可是他们谁都比不了的。
  
 王戎,琅琊王氏的子孙。听到琅琊这个词是不是有点耳熟,跟热播剧《琅琊榜》有什么关系吗?说起来还真有点关系。《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是江左盟的盟主,江湖势力相当大。王戎的家族,正是江左地界上的贵族,实力也十分雄厚。阮籍结识王戎是因为他和王戎父亲是同僚,偶然一次拜访就机缘巧合的发现了这个机敏有趣的少年。从此,这个少年也随了阮籍加入了竹林的行列。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他自小就仰慕叔叔的风采,但他不会像阮籍那么拧巴。他从不把现实的残酷和梦想的天真混为一谈,也从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他的由性比嵇康不足,却比阮籍有余。他远离朝堂的漩涡,整日以琴为伴,饮酒为乐,陪伴在亲眷身边,将竹林的惬意带进生活,是真正的身在俗世又超脱俗世。
  
 刘伶,行走的“酒鬼”。他生而为酒,无酒不欢。饮酒后更是“率性”而为,不着衣衫的行径也是常有的。人们说他伤风败俗,他却以天为铺盖屋为衣的言论打趣那些俗人。像这样一个“酒鬼”,如果沦落到现在绝对是孤家寡人一个,可他偏偏有一个爱他的妻子,那“死变埋我”的结局终有一个为他收尸的人。
                                          
 这七个人无论身份、地位、年龄都大相径庭,可就是那个时代的推手,让他们聚在了一起。在竹林里,他们崇尚玄学带来的“由性”,他们可以因为一个观点而争得面红耳赤,也可以把酒言欢怒气尽散。他们的一夕欢愉只为自己的释放,不想却成为竹林外惊世骇俗的举动。其实,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心中那份无奈是多么的悲凉。
  
  02玄学不“玄”,不过是伪善之下的真性情 
  
 竹林七贤之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大贤”,不仅仅因为他们的著述理论多么深奥,更因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传之后世。
  
 所谓玄学,其实就是老庄的思想,其核心就是由性,就是逍遥,简单点说就是怎么想就怎么做,简单纯粹。
                                          
 在礼法甚严的时代,一切都要以礼待人、以礼做事。不是因为“礼”不好,而是“礼”太多就显得伪善、虚假。那么,不按套路出牌的这几个人在这个有“礼”走遍天下的时代就显得格外扎眼。
  
 也不怪尚礼的人们容不下他们,只怪他们的行为太过恣意。醉酒酣卧在已婚女子旁,大量吸食类似毒品的五石散,母亲丧礼怀抱异族婢女,守孝期间大快朵颐。这一桩桩一件件,在如今我们这个思想开放的年代都很罕见,更别提那个落后愚昧的封建时期了。
  
 可就是这样的七个人却收获了无数忠实的铁粉。难道那个时代的人都疯了吗?都把这等狂悖之徒作为偶像吗?当然不是。他们看起来行为乖张,但内心却是纯净无比。
                                          
 醉酒酣卧是真的醉得不省人事,睡在已婚女子身旁却没有一丝邪念。吸食五石散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有害健康的毒物,只因那是能够激发才情的圣物,而且每次都要吃冷食、喝冷酒、行走多时而散发药力。母亲丧礼也是因为要为家族传宗接代而追回心爱的婢女,是对爱情的执着,完全不是对母不敬。守孝期间大快朵颐,是因为悲痛交加、吐血不止,身体已然垮掉,才吃肉补充营养。
  
 而这恣意的背后不过是率性的表达自己,却被不了解内情的人们所诟病。但其实,正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真性情才是让人嫉恨又羡慕的原因,也是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所追崇的原因。
                                          
 他们心系朝堂,却无奈不知该效忠谁,也不愿随着世俗的路子成为争权夺利的棋子,更不愿为了那些虚荣而放弃文人高傲的姿态。所以,他们的由性是无奈的,不能直上就只能躲避,躲开那刀光剑影的争斗,躲开那离经叛道的议论,躲开那功名利禄的诱惑和纷扰,只为追寻内心的真我。
  
 然而,避世真的那么容易吗?竹林真的可以成为他们的避难所吗?现实终归是现实,再不愿也不得不低头。
  
  03广陵绝响,为这个风流时代画上了句号 
  
 如果说竹林七贤的相聚是幸运的开始,那么他们的分离就是注定的结局。
                                          
 曹操建立的大魏在经过三代后就没有了嫡亲的继承人,只能让养子荣登大宝,而且选定了曹爽这个“自己人”和司马懿共同辅佐。而曹爽难当大任,在与司马懿的较量中节节败退,让司马家族的势力逐渐变强。有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说的就是司马家想要继承曹家天下,取而代之。
  
 在司马家还没将朝廷改姓之前,竹林外的风已然刮起,却不曾想这股劲风把这七个人刮到了不同的方向。风靡一时的男团也始终摆脱不了解散的结局。
  
 嵇康与山涛绝交,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不久后,他因为发文历数司马昭弑杀曹氏幼帝的行径而惹来杀身之祸。在行刑之前的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一代风流人物就此陨落,竹林再无嵇康的身影。可敬的是他一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内心没有因为一星半点的杂念向世俗屈服,保留了一个文人的风骨。可叹的是他纯正的心思却始终逃不开现实,终究牺牲在残酷的斗争中。
                                          
 阮籍不堪朝廷的压力早已入仕为官,成为与司马昭亦敌亦友的门客。他因不能抗拒而被迫做官,但也不想真正效忠司马昭,被认为站到司马昭的行列,所以多年为官却“无作为”。他整日游走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不愿走这样的路却偏偏无法选择,终于被心中两个极端的“小人儿”折磨到最后一口气。不过,他这种打太极的方法既保住了自己的命,也留住了自己的名,算是遂了内心的夙愿平安寿终。
  
 向秀自打嵇康死后,也向现实低下了头,不再做那单纯的玄学家,入朝为官、娶妻生子。当他再游竹林时,即使怀念故人,也不得不把《思旧赋》作得无比隐晦以保全自己。要说向秀在失去知己嵇康后,就只能把《庄子注》作为精神慰藉了。只有纯粹的做学问才能让他的生活变得有些生趣。
                                          
 山涛的结局就是之前说的做到了“三公”的位置。他因为在一次官员调停中得到司马昭赏识而加官进爵,官至司徒。虽说官居高位,可他一直秉承振兴家室的意愿做官,只做职责范围内的事,不弄权、不夺利、不爱财。他还一直照看嵇康的儿子嵇绍,直到他成人、为官。回看这几个人,恐怕只有山涛立了目标而最终实现目标,人生总算是圆满。
  
 王戎因为家族势力庞大,官自然是做得顺风顺水。而且他不像阮籍那么较劲,官场上一切行为都当成游戏。他与其他人正好相反,在竹林里,他还认真些,认真论道,认真交友,而在官场上却“由性”起来,官场上的明暗规则都被他玩得游刃有余。后来,他还以攒钱作为毕生嗜好,有多的数不清的家财。
                                          
 阮咸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在目睹了叔叔阮籍身处两难的境地之后,更加不愿再入朝堂。然而,他本就天性淡然,回归平静的生活才是他最好的归宿。他常常与自然之物为伍,饮酒高歌,没有官位的束缚,不惧世俗的眼光,真正逍遥的过了一辈子。
  
 刘伶依旧整日买醉,知道的以为他天生嗜酒,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天上的酒仙下凡呢,毕竟那颜值和气质是双双在线的。只不过,失去挚友,心中的那份狂热恐怕也是饮得无比寂寞吧。值得一提的是,历传上千年的名酒刘伶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如果他知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酒名,想来也是非常开心和满足的。
                                          
 “广陵绝响”之后,“竹林”中再无翩翩风姿。嵇康和向秀对论的画面、阮籍旁听的身影、山涛遥望的目光、刘伶醉卧的姿态、阮咸和王戎激情的话语都随之消失了。花样男团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这段“风流史”却永远留在了“竹林”,留在了文人雅士的心里,也留在了后世的评说中。
                                          
 起初读竹林七贤的故事一定是妙趣横生的,心里思忖着这世间怎会有如此真情、真性、真正有趣的人。可越读越悲凉,越读越落寞。如果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赶上好时代,摘掉“另类”的帽子,一定会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是可堪重用的栋梁之才。然而,情势不会改变,历史也不能重写。如果他们真的生在大好时代,也许这竹林七贤将不复存在,以老庄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也不会传承至今了。

竹林七贤:引领魏晋风流的人气男团凭什么圈粉无数

6.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分别是那七个人?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1、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当时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之职,也被受命执笔,但阮籍依旧喝酒,等到使者来催稿时,阮籍只好带酒拟稿塞责。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写了《劝进表》之后的一二个月,享年五十四岁。
3、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
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他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其所言。
4、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为避祸计 ,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5、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丰县侯。
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
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因质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享年56岁。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也是因其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7. “竹林七贤”均是魏国人吗?

不是魏国人,是魏朝和晋朝人,他们大多经历了魏朝和晋朝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详细见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61.html?wtp=tt

“竹林七贤”均是魏国人吗?

8. 晋朝“竹林七贤”中是否真的隐藏一对同性恋?

   晋朝“竹林七贤”中是否真的隐藏一对同性恋? 
    “魏晋风度”是《世说新语》这本书的审美旨趣。在那个乱世,因为政治太残酷,稍有不慎就被砍头,所以文人们开始研究玄学,喜欢坐在竹林里闲谈,他们衣着单薄而飘逸,看起来十分潇洒。
    前文提到,这是一个全民炼丹服药的时代,个个都想壮阳,都想得道成仙。因为普通百姓需要在田野里弯腰劳作,给大军制造粮草,一般没什么空闲炼丹服药,所以还是文人们在孜孜以求。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中说,魏晋风度与服药关系很大。因为他们炼出的丹药是有毒的,所以吃了后浑身发热,需要吃冷食,洗冷水澡才能给自己降温。而且不能穿厚衣服,衣服需要宽松,因为吃药之后,皮肤瘙痒,很脆弱,如果衣服太紧太窄,会把皮肤磨破,至于鞋子,赤脚最好。此外他们还要光着脚丫子从家里走出来“发散”(“散”是药的意思),“散步”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路上遇到同样出来散步的熟人,就一起找个阴凉地方(比如竹林)坐下来聊天。但政治斗争使他们对所谓熟人并不信任,害怕自己因为阐述政治观点而被对方告发,只好答非所问地胡扯一些玄之又玄的话题。这时候,天色将晚,那些在田里制造粮草的老农扛着锄头回家,经过竹林,看到了他们,觉得他们真是很有“风度”,太让人羡慕了。
    嵇康和阮籍算是这些名士里最有“风度”的人了。为了避免杀身之祸,阮籍酗酒,让自己长期处于醉酒状态,那样就没人对他当真了。他一喝多除了嘴中发出哨声之外,还经常带着仆人驱车而行,这是没有任何目的的游荡。到了路的尽头,再也无路可走时,他就在道路的尽头痛哭。对于他所厌恶的人,他喜欢翻白眼,对于喜爱的人,则青眼有加。
    嵇康是阮籍给予青眼的才俊之士。嵇康和同代人潘安都是著名的美男子。但二人区别很大,潘安上街,妇女都跟着他跑,连老太太都用水果砸他,用现在话说,属于“师奶杀手”那种类型,明清 *** 也多以“潘安之貌”来描绘男主人公。而嵇康与其不同的是: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世说新语》这段描述,大概是中国文学作品里对男人最优美的神态描写。按现在的话说,嵇康可能是“酷”的那种。潘安以脸蛋取胜,嵇康则是以身材迷人。一个是偶像派奶油小生,一个则是让人疯狂的摇滚歌手。嵇康的酷还在于他下班回家后,会脱掉衣服, *** 肌肉在腾腾火炉前打铁,干的全是体力活。他还在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自己经常赖床,尿急了都怕起来去上厕所。山巨源就是山涛,跟他和阮籍三个人是非常铁的哥们儿。这么铁的朋友,也能写公开信绝交,其酷已知。到了深夜,万籁俱寂,这时候人们突然听到嵇康家那边传过来的琴声——就是那首嵇康在刑场上曾弹过最后一次并“于今绝矣”的《广陵散》。美妙而深邃的音乐,使人们的梦境和魂魄在空中摇曳多姿。
    这样一个男人,没有点奇异的故事那是浪费了。所以《世说新语》语焉不详地提到过他和阮籍有同性恋关系。而且这段叙述非常暧昧,涉及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如故,成了挚友。山涛的妻子起疑心,觉得他们三个男人的交往很不正常。山涛就解释自己只愿意跟他们做朋友。他妻子疑心更重了,就要求丈夫把他们带到家里来给自己也看看。不过,妻子要求见丈夫的男性朋友,这于礼法有悖,山涛之妻于是引用了一个典故:
    春秋年间,晋公子重耳在狐偃和赵衰的追随下流亡到曹国。曹国国君听说重耳身体非比寻常,除了重瞳,还是个骈胁,就是胁骨连在一起。于是曹国国君在僖负羁夫妇的协助下,在墙上挖了个洞,趁重耳洗澡时偷窥。
    山涛妻子引用这个典故,用意非常复杂:一、证明自己想看看丈夫的男朋友是有先例可依的,所以不算为过;二、传说狐偃和赵衰是一对同性恋,这暗示山涛妻子怀疑嵇康和阮籍是否也是;三、女人本身对男人的好奇。
    后来,嵇康和阮籍应邀来了,山涛的妻子爬到墙头偷窥了二人(《礼记》规定,女人不能面见客人),看了整整一夜也看不够。她确实觉得他们比自己丈夫好,并且还对丈夫说了,山涛并没有表示愤怒,反而表示赞同妻子的看法,这很奇怪。此外,她还叫丈夫留他们在家里过夜,山涛也欣然应允。
    我们不知道那个夜晚之后还发生过什么。山涛妻子是否对嵇康或阮籍心生爱慕?嵇、阮当晚是否睡一张床?山涛又是否是个双性恋?山涛正是因为有第三者插足,才促使嵇康写了那封绝交信?这些问题的暧昧程度让人想入非非。包括曹国国君对重耳身体的兴趣,也很暧昧。
   
    在前文我们说过汉代帝王的同性恋或双性恋问题。关于男性同性恋,在房中书里有个专业用语,叫“阴痿症”,就是指女人不能使之产生 *** ,恰恰是男人才能够。补充一点:阮籍有后人,嵇康似没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