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是如何在谍战剧情之中演绎人性的?

2024-05-15 17:54

1.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是如何在谍战剧情之中演绎人性的?

根据马伯庸原著翻拍的《风起陇西》,豆瓣目前7.9。不过仅凭它那晦暗的叙事节奏就注定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对于原著党来说它删改较大,对于爱看爽剧的观众来说这叙事节奏相当劝退;早期的剧集中也不乏一些雷人台词,诸如“搞小山头”等词汇,还在节奏紧凑一旦上头铁定欲罢不能。作为一部三国题材的谍战剧,谍战当然是它当仁不让的主打看点,无论是陈恭顶替糜冲打入五仙道,还是荀诩带队混入天水执行任务,都堪称是十足的尔虞我诈险中求胜。

荀诩刚回到位于南郑的司闻曹,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已然越发严峻——司闻曹变天了。原因很简单,对于诸葛亮一派来说街亭情报案是魏蜀两国之间谍报层面的一次博弈,但对于政敌李严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扳倒诸葛亮的好机会。既然诸葛亮已经自贬三等,自己何不趁势掌管司闻曹大做文章,反正理由很简单,为蜀汉尽忠嘛。很快,一个令所有司闻曹老人吃瘪的局面形成了,冯膺、高堂秉减俸留用,阴辑降级留用孙令擢升,姚柚废黜。

有其仆必有其主,李严的手段和城府虽是远胜李邈,为人处事的思路却与之同样离谱。从刘备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起,李严的所作所为可谓与诸葛亮乃至整个蜀汉背道而驰。诸葛亮始终贯彻与东吴交好讨伐曹魏的方针,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毕生目标矢志不渝;而李严则力主伐吴,摆明了是和诸葛亮唱反调,不仅与诸葛亮早年所提出的隆中对相悖,完全以个人政治利益为核心。

刘备攻打夷陵败北的教训早已证明,无论蜀汉在和曹魏的博弈中能否胜出,绝不可擅攻东吴,曹魏固然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东吴又何尝不是?说到底,李严李邈是败在利益熏心背弃国策,与国策相悖岂有不败之理?谍战之道乃由为人处事之道所演,为官从政之道同样如此。司闻曹与间军司之间精彩纷呈的谍战故事虽是小说情节,放在历史面前无足轻重,而透过故事见心见性正是《风起陇西》的精髓所在。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是如何在谍战剧情之中演绎人性的?

2.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是如何演绎三国时代的谍战风云的?

一口气看完前面几集觉得还不错,作为看过原著的人觉得电视剧故事改编后似乎比原著更复杂了,前面三集看的时候稍微有些不注意,一不小心走神了,漏了某些情节,就有点接不上后面剧情的感觉,必须得盯紧着看,所以看得有点紧张。整体感觉而言,故事的发展目前看来觉得还不错,悬疑谍战的暗黑氛围有了,主角配角全员都是演技派,曹魏与蜀汉斗,蜀汉内部几派势力互相斗,演员们互相飚演技让人看得很带感。

整体来说,剧里服化道看起来比较朴实,服装几乎都是以素色为主,饱和度偏低,很少有花里胡哨的亮色系。偏暗色调的滤镜风格也挺有电影质感的感觉,让人有点想起了路阳导演的绣春刀系列电影。虽然色调偏暗但人物和细节看得也挺清楚的,何况间谍本来就是要隐藏在黑暗中伺机而动,这样的风格倒是跟这部剧的谍战风云故事相匹配。

三国时代天下三分,诸葛亮想要北上征伐曹魏,不料在街亭一战中大败,最后痛失三郡,而在交战过程中蜀魏双方互相派出了间谍打探情报,出演了一则三国时代无间道风云的碟中谍故事。虽然说,谁是忠谁才是奸,全凭自己所站的立场而定,但对于掌权之人来说锄奸则必不可缓,于是在曹魏那边心心念要除掉蜀汉所派之间谍“白帝”后,蜀汉内部则开展一个轰轰烈烈地查找曹魏间谍“烛龙”的行动,而战赢了的曹魏方面当然希望“烛龙”能够再接再厉,尽快传回蜀汉先进军事技术的机密,以便在战争中抢占先机。

电视剧中把诸葛亮北伐街亭一战的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为情报失误,即误以为曹魏将军“张郃部拟取瓦亭道越过萧关向我军推进相机决战”,受到该错误情报的影响,诸葛亮根据错误的情报做出了错误判断,最后导致街亭一战大败,诸葛亮的爱将马谡也被军法处置,斩于刀下。所以剧里把此战大败的原因归结为蜀汉密探“白帝”从曹魏发回来的情报被曹魏派来的内鬼“烛龙”替换掉了,但蜀汉的司文曹并不了解此内情,而怀疑是白帝已经叛变,特意发来错误情报误导蜀汉军方,于是剿灭已经叛变的间谍白帝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3.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是如何处理谍战与权谋两条主线的?

在剧情设定上,《风起陇西》拥有两条较大的主线:一条为“谍战”线,一条为“权谋”线。先说“谍战”线,它又可以从蜀汉和曹魏两方视角来展开。蜀汉视角,当然是以荀诩等人的“锄奸”为主线,以揪出那个隐藏在蜀汉情报机关司闻曹的内鬼“烛龙”为目的,否则在这场情报战的对决中,蜀汉必将全局被动。曹魏视角,一方面他们要铲除蜀汉来的卧底,另一方面也派出游枭潜入蜀汉内部,以推进“青萍计划”的实施,完成在蜀汉高层秘密布局的意图。双方在这座看不见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捉间战和反间战。

而在“权谋”线上,主要呈现的是蜀汉视角下的一场争权夺势战。一方是咄咄逼人的李严,一方是岿然不动的诸葛孔明,围绕着不同目标利益之间的博弈。而蜀汉最大的情报机关司闻曹,变成了所有阴谋和阳谋相互角力的主战场。众人明面上都是蜀汉人,嘴上说着心系蜀汉,却在行动上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深陷在派系之争的涡旋中不能自拔,黑暗正降临在这座看不见的战场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就要来了。

《风起陇西》的整体节奏适中,24集的长度似乎恰到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每集均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作为标题。这些计策起到了总结剧集的作用,也将这部剧的“策略”成分推向了极致。说得夸张点,这是一部能够锻炼脑力的电视剧,信息量极大,细节和暗线繁多。大家观看过程中千万不要玩手机,不然你得一次次地倒回去重看,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我们也耳熟能详诸葛亮周瑜郭嘉那样的谋臣,和关张这样万人敌的武将,《风起陇西》的主角却是一帮合理想象出来的“小人物”。没错,无论官渡之战、赤壁大战亦或三分天下,记载在史书上的无非都是些英雄人物,他们也确实在战略层面上主宰了一切。但《风起陇西》讲述的却并非这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们,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执行者”。他们依然有出类拔萃的智力,所向披靡的勇气,有血有肉,侠肝义胆,愿意为了国家大义而慷慨赴死。我想无论这些人代表的是蜀汉还是曹魏,他们都配得上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传奇故事。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是如何处理谍战与权谋两条主线的?

4.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中,间谍们都是怎么牺牲的?

《风起陇西》中间谍们见不得光,生死在须臾之间,性命处于高风险,如一盏灯随时会被风吹灭,这就是为什么谍战题材的影视剧如此具有魅力。本剧节奏节奏,但是各个角色的刻画都很生动,在此总结下剧中间谍们的各种死法,也算是一种致敬吧。

1.暴露后被处死
间谍们执行任务失败或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其他动机,主动被动的暴露,身份见光,大概率会被己方或者敌方严厉处置,白帝最终不得不“暴露”,成了自己阵营的“叛徒”,明正典刑,枭首弃市,死后墓碑连名字都没有;翟悦为了配合哥哥和丈夫完成任务,被抓了现行,身为女间谍,相对会面临更残酷的折磨和羞辱,剧中翟悦能死在陈恭怀里,谢谢编剧的善意;初代烛龙糖饼兄被引蛇出洞,落入陷阱,在被榨干情报价值后只能被处死。

2.自我牺牲
为了完成任务,以自己的性命做为利刃,坦然赴死,此非信念坚韧不拔者不能为。冯膺虽然没这样死成,但他的“我身虽死,大汉不灭”还是令人动容。为了掩护林良撤退,脱下敌方服饰,拼死而战的金队长小队,以及那个没有名字的负伤被俘后尽最后的力量一搏进行刺杀的士兵,都无比悲壮。

3.自证清白
间谍就是被放出去的风筝,身处嫌疑之境,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己方怀疑忠诚度。谷正可谓是兢兢业业的情报工作人员,本身没有什么大错,在真相未明、敌我难辨的情况下,他明白哪怕回去进行辩解,大概率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冤枉被牺牲就是被敌方暗算,与其死的不明不白,还不如以死明志。这种惨烈死法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不是高段位间谍。

5. 《风起陇西》导演称陈坤是孤独的间谍,他之前有饰演过间谍一类的角色吗?

在此前他并没有出演过这一类的角色,所以说在最开始导演邀请他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本身是十分抗拒的。因为他很担心自己无法拿捏好这个角色,在这个作品上映之前,《风起陇西》举办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导演们聊到了选演员时的心理路程。
当时他们找到了陈坤,希望陈坤能够出演这个间谍的角色,虽然说他没有英雄的光环,但是他的每一部都影响到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心思深沉,潜伏非常深的人。当时的陈坤在看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内心非常的犹豫,因为他自己并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拿捏好这样一个深沉稳重的角色。
他表示自己对于这个角色其实是没有信心的,因为他一方面要有浪荡追求自由的那种侠士的气质,另一方面还需要游走于各种人物之间,将情报完整的传出去。当时在面对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时候,心里惴惴不安,后来导演一直在鼓励他,这才让他下定决心要接下这一部剧。在拍摄完成之后自己看完这个作品对于本身的出演还是非常的认可的,他觉得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拿捏还算不错,但仍然很谦虚的表示,还是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的。
他和白宇两人的对手戏更是值得一看,总的来讲,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就如陈坤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时在看到这一部剧本的时候,便一气呵成的读完了,心里面也非常的喜欢,觉得这个剧本好到自己根本不需要对其进行任何的变动。所以说最终他决定拿下这个角色,有一部分的原因还是在于整个剧本是非常的优质的。后来他对于这个角色的演绎,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在角色塑造方面的一个新挑战。

《风起陇西》导演称陈坤是孤独的间谍,他之前有饰演过间谍一类的角色吗?

6.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剧情有哪些不甚合理之处?

《风起陇西》把原著一顿魔改,但又跳不开真实的历史结局,导致魔改极为不合理。

首先,就是陈恭协助杨仪等人陷害李严。你要陷害李严,起码弄出点双方的仇怨出来,结果不但没有,俩人还情同父子,李严待你如己出,你是何道理要扳倒他,狼心狗肺吗?如果你说是为了什么兴复汉室,为了支持丞相,那么就有了更不合理的一点。陈恭,以及什么冯膺、马岱,你们明知道皇帝下了密诏给李严,你们还选择干倒李严,你们效忠的是谁的汉室?蜀汉是刘家的还是诸葛家?在那个年代,居然有这种思想和行为,我要是刘禅,人心都变成这样了,我必杀诸葛。
其次,魏谍柳莺也跟着配合扳倒李严。你曹魏要想蜀国乱,那肯定两党相争才会乱对吗,本来就是诸葛强李严弱,你们应该扶助李严去斗诸葛啊。你们应该让李严实现伐吴,才好袭击汉中啊。现在反而去帮助扳倒李严,最后变成诸葛没有政敌,在朝中一言堂稳如老狗,这他妈是想给蜀国搞乱还是帮着蜀国稳定啊,你一个魏谍你想不通应该怎么做吗,真是莫名其妙。

第三,郭淮想培养陈恭成为高层中的间谍,也不想想人家怎么就愿意,后面怎么控制一直为你效力,就凭一个杀父之仇啊?这个暂且不提了,那么你郭淮有何种办法帮助陈恭上位呢?你做了什么呢?街亭情报反而让初代烛龙掉包导致蜀军大败,最终导致陈恭被蜀汉怀疑是不是被策反了,这叫帮他上位?你要真帮他上位应该让他送出真情报啊。最后陈恭上位靠的是抓住烛龙和重创五仙道,但这两个事是荀诩和李严(李邈)完成的,也不是你郭淮安排的啊,所以你到底要怎样帮助他上位啊?
第四,陈恭在这个过程中带来了各种失败,街亭战败,妻子惨死,盗取弩机图纸成功(害没害到马岱,谯峻等人?虽说你是假魏谍,可是马岱又不知道,图纸没守住那可是实锤),毁了恩师李严,又让荀诩遭受百般痛苦,最后自己被砍头,你说说你干这些事你图啥啊,就为了家破人亡吗?两次北伐也失败了,你到底为国家干成了什么呢?

最后呢,希望有人编排个续集,荀诩一顿策划,最终使诸葛北伐未捷身先死,然后魏延杨仪动乱,最终干掉始作俑者杨仪。

7.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为何称得上改编剧集诚意之作?

马伯庸的故事,算得上现代网络文学上的一个丰碑。中国古代历史,几乎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唯有史记除外,即便演义化的三国依然如此。在这种所谓宏大叙事之下,普通百姓、军卒所代表的人民群众只不过是一个个数字而已。马伯庸的故事核心看点就在于,从这些帝王将相历史中,找到了这些“人民”会遭遇、会去做的事情。

也就说,要改编马伯庸的小说,需要三个要素:历史的还原、小人物的抗争、历史人物再现三个角度。这是我认为他的故事有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核心看点。只有扣住了这个脉,改编他的影视剧才能不走形。《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都做到了。《风起陇西》差的并不是小人物的抗争,而是历史的还原和历史人物的再现。这是我初看时备受伤害的原因。这也是再看时,我必须放弃对三国执念才能继续看下去的原因。

从一个作品表达角度,我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观众角度,我实在不理解,因为明明是可以做到的,起码在此之前其他作品,哪怕《三国机密》都做到了——也就排除了其他一切因素。唯一的解释,这是一个创新点,那从创作探讨角度,我实在不理解编剧导演为什么不能对三国文化多一分敬意呢?
现在想来,之前看不下去,根还是导演。人物造型完全没有辨识度,既做不到再现历史,也无法做到符合今天审美;视听表现实在太暗,不知道为什么要搞这么个风格;很多场戏完全完全看不出导演的调度,以及运用视听去帮助演员完成呈现,全靠演员,以及编剧提供的情节支撑,进而导致编剧一些讲述方法中的问题被放大。

但这也不是这个导演才有的问题,很多电影导演转电视剧后,无论以监制,还是导演身份出现,都有同样的问题。说句实话,中国现在这些电影导演,最大的问题就是徒有其表,完全不会用镜头语言讲故事。电影上装装样子还可以,毕竟电影允许装样子,但电视剧、网络剧就不行,不能把故事讲好,观众是不答应的,讲故事的短板暴露无疑。
因此,忽视前几集编剧加的太多的东西,放下对三国文化的敬畏,无视导演视听,《风起陇西》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至少在同档期对得起热度前三的排名。但作为改编案例,却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小说是成功,编剧是合格。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为何称得上改编剧集诚意之作?

8. 陈坤主演的《风起陇西》为何被不少原著党吐槽?

《风起陇西》是我非常喜欢的小说,改编成这样真是令人崩溃。前二集完全看不进去,第三集以后稍好,第七和第八好很多,但根本没有改变。

且不说色调有很严重的问题,人物精神气质和性感特点完全没有树立——这个是最致命的。一个好故事,一定要有一个能让今天观众共情的主题。三国演义让人悲叹英雄对抗天命终不济;新三国看到真奸雄与伪君子之争,颇合现代人心态;军师联盟看到司马懿为情、为义的成长,以及他独特的智慧。马亲王的原作里,不但看到他从历史里找出来的机巧,还看到小人物身上坚毅、智慧与信念。万万没想到,这些都没有。看了8集,完全看不进去要讲什么。幸好演员表现还不错,还算能撑得下去。

从改编角度,我认为编剧有两个错误。首先,内容上,编剧假定观众都熟悉原著和三国,没有徐徐展开,而是直接靠诸葛亮带入虚构故事,让三国粉和原作粉失去对偶像的神秘感。这应该是这种类型的故事最核心的看点。但我感觉,编剧最不屑的可能也是这个看点,从影片呈现来看——也许不是本意,但实际上,从导演,到编剧对三国毫无敬意,丝毫不会去体悟三国里这些人物所承载的价值意义——对比《军师联盟》,就算《风起洛阳》相对这个高级多了——都不好意思对比长安了。

蜀汉重点是汉,不是蜀。这是不是说明,编剧真的不懂三国吧。其次,技巧上,编剧试图想学欧美剧搞多线,却忘记多线一靠戏、二靠细节、三靠人设,结果三者都没有,只剩下情节罗列——我都没接受你的设定,怎么可能看你得下去故事呢?另外,编剧似乎只会堆砌悬念,缺忽略了让人信服这个故事。就算拿《风起洛阳》——同样出自马亲王的小说改编,起码基本面是对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这个剧改编算是败了,是一个改编失败的好案例。当然,导演拍得挺敷衍的,视听语言极其单调,最多用了点造型来开会,视听语言极其枯燥,演员表演似乎完全随心所欲。我几乎全靠弹幕在找看点。当然,希望以上评论都是因为由于期待太高,导致的吐槽。真心希望后面被打脸,毕竟这样的题材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