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一半新基民是90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4-05-17 17:06

1. 今年超一半新基民是90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90后指的是九零年至九九年出生的人群,九零年出生的今年已经要过三十岁生日了,九九年出生的也已经二十出头,相当一部分九零后应该已经脱离了学校生活,步入了人生新的阶段,迎接他们的会是新的挑战,不管是像父母那一代一样,找工作、成家立业,还是不断尝试新的事物,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上大学的时候,有家里面提供的生活费,自己在做做家教,找找兼职,比较轻松地就能生活的比较宽裕,即使大学期间家里面已经断掉了生活费来源,但住学校宿舍,吃食堂,这么看,生活成本都不会太高。一旦真正工作走入社会,才会真正体会到“衣、食、住、行”四个字带来的巨大压力,住房,一日三餐,日常出行,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销。

当真正面对生活压力之后,才会更加迫切的考虑生活中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既然做不到“节流”,就要想尽办法“开源”。尤其因为今年的疫情,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未来几年的就业前景可能都不容乐观。更加需要考虑及时储蓄。“开源”不仅仅可以通过找工作,在空闲时间找兼职实现,还能通过把自己的金蛋变成下金蛋的鸡来实现,也就是理财。

把钱存成定期储蓄,长期存在银行里,对于90后来说明显不太现实,显然基金、黄金、股票应该是更好的方案。黄金暂且不提,股票的风险太大,而且“K线图”之类股票入门知识相对基金入门知识比较复杂,不利于快速上手。基金本身是股票或者债券的组合,自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相对于股票更加稳定,相对于储蓄收益更高,所以成为90后理财的一个较优选择,进而纷纷选择成为基民。

今年超一半新基民是90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新基民一半是90后,为何会出现这种发展趋势?

说明年轻人越来越喜欢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来获得财富增值。从去年开始,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大的变革,注册制的到来,为投资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去年上证指数也实现了20%的增长,而有不少基金也获得了不少的收益。近日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后的时期,大众对基金理财的需求开始增加,而且购买基金的意愿要明显高于股票。而且从年龄上看,新加入基金的投资者有一半是90后,作为年轻人的他们,对副业,投资理财的话题给外有兴趣。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家庭财富结构正在转型之中,以往房地产是主流的财富增长手段,但如今投资金融资产成为增值的主要手段,不少保守居民,也开始从储蓄转变为理财投资,这也得以银行机构的理财理念不断推广。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截止2019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值从2000年的3.7万亿美元,增长到了63.8万亿美元,在全球家庭财富市场的占比也达到了18%,仅此于美国。这说明,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居民家庭财富也获得了不小的增速,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内家庭对理财的需求也开始暴增。与以往侧重于保险,定期存款等产品不同的是,国内家庭开始注重在金融资产尤其是基金资产的投资。从去年以来,基金的发布数量开始激增,尤其是今年以来,基金的募资规模不断增加,最近易方达新基金的募资规模超过了1500亿元,而该基金上限才150亿元,所以最后配售比为10%。该基金也成为中国基金有史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一次。

而且同样是易方达,该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坤,实现了超过千亿人民币的管理规模,成为中国基金行业首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据悉,张坤为易方达公司的副总裁,也是知名基金经理,其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时间超过五年,年华有10%以上,业绩十分亮眼。

尤其是这两年基金行业获得大发展,其管理的中小盘和蓝筹公募基金,长期排名靠前,深受不少投资者喜欢。从未来来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基金行业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和更高的收益。

3. 为什么在新增的基民之中,90后占了大比例呢?

乐见90后“新基民”入市,并不等于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轻易涉足投资圈。


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新京报网 。

文|关不羽

自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火爆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现象级事件。据央视财经报道,令人意外的是,“新基民(即新开户的基金持有人,延伸于新股民)”中年轻的90后成了主力。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

该现象被聚焦后,迅速引发了网络热议,成了热搜话题。有的报道特别指出,“对于“新基民”来说,基金不仅是一种理财产品,也像是一种社交工具。年轻人曾经在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变成了基金”。还有些舆论认为,虽然这些新入市买基金的投资者普遍有风险意识,但仍存在缺少独立判断能力的问题。

聊基金理财是这届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

在散户比例很高的中国股市,从来不缺“公园股评家”、“民间巴菲特”的表演舞台,“银发一族”老股民晨练之后谈股经,在很多公园里都存在,从没有社交媒体的BP机时代开始就是如此。因此,90后投资者进场、社交话题围绕股市展开,也很正常。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提醒年轻人要谨防成“韭菜”,确实有必要。可也要看到,虽说是年轻人,90后也都已进入“奔三”的行列了。从聊明星八卦的天真岁月,到参与投资理财的人生经营,也是这届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必然经历。

从现实看,相比多年活跃在股市、几经沉浮终不悔的“银发股民”,90后投资者显然更为理性务实、风险意识更强。

选择基金而不是直接加入散户大军,恰恰是“孩子们”具备风险意识到表征——此前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对90后群体的调研显示,6成90后对股市风险比较担心,担心被“割韭菜”,表示不会炒股,会选择购买基金、债券等相对比较稳妥的理财产品。可见,比起永远在路上的股市“老少年”们,90后的心态反而更为老成。

90后“新基民”们终究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很多“新基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一味追逐白酒、消费以及新能源等重仓高热度行业的“爆款基金”,更依赖于朋友或者网络大V的推荐来买入,存在不小问题。这一观察也颇有见地,理应引起90后““新基民””的重视。

事实上,对不少炒股者来说,多年来的教训就是散户过度自信、迷信各种“消息”,而不是信赖专业机构的专业水平,反复出现散户斗机构屡败屡战的案例。一些“积极营业”的投机型散户,却成了助长机构投资者投机风气的最佳陪练,这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并无任何益处。毕竟,引导、鼓励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意图,就是提升股市的专业化程度,而不是鼓励“民间巴菲特”们做孤胆英雄。


图源央视财经《整点财经》。

因此,90后“新基民”选择基金作为资本战场的“新手村”,更应该加强对行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发展前景的研判,避免在新闻炒作中“乱花渐欲迷人眼”。

根据历年的高考录取率推算,90后群体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至少在30%以上,受教育程度和学习能力、判断力之间无疑成正比。因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90后群体显然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这无疑也是他们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根基。

一言以蔽之,资本市场的健康水平与投资者的素质息息相关。中国股市长期存在散户比例过高、投机性过强的问题,这和此前一些股民的年龄结构、整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风险意识更强、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轻一代投资者进场,是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该乐见其成。

当然,乐见90后“新基民”入市,并不等于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轻易涉足投资圈。即便是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基金投资,股市风险仍然不可小觑。想要“躺赚”的轻率入场是会付出代价的,然而,即便存在这样的风险,一代代投资者还是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90后投资者也逃不过一番历练。


为什么在新增的基民之中,90后占了大比例呢?

4. 新增基民中90后占了一半,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觉得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很多年轻人都有了理财的想法,这一点是比较棒的。基金投资是在这两年中火起来的,以往很少有人去投资基金,或者说基金这个圈子没有打破自身的限制,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发展和基金的不断更迭,使越来越多的人都进入到基金投资的行业内。一般来说,理财观念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对90后来说,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部分已经进入到了工作,甚至是工作了多年,所以会有一定的存款。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理财和资产管理,很多人是不愿意一直把存款放到银行存定期或者是放在余额宝中,这样的收益率太低了。

年轻人更加富有闯劲,所以他们会去选择到一些收益比较高的投资形式。股票的风险对他们来说很难以接受,即便是有着高收益的情况也不愿意去承担这个风险。而一些理财产品虽然安全性高,但是收益率也很低,于是90后的年轻人瞄上了基金这种投资形式。确实相对于股票来说,基金的风险会更小,与理财产品相比,基金的收益会更高。是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以很多人都会进入到基金行业中,为自己获取更大的收益,和培养自身理财观念。

最后是很多90后的年轻人把基金投资当成了一种社交的工具,这也是得益于基金的火爆带来的局面,基金也经常会上热搜,于是会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基金。而且在90后的话题中,基金是泛用性比较强的,有很多人都购买着基金,所以会更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的价值并不比理财差,所以新增基民中一半都是90后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