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怎么确定

2024-05-06 00:44

1. 审计重要性水平怎么确定

一是从“定性”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性质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
二是从“定量”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数量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

三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确定的低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发现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四是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水平怎么确定

2.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怎么确定 的

重要性水平是个很带主观性的数据~~~~~

它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计算方法~~~~~我们一般把比如营业收入的0.5%~~~~净利润的5%等等作为重要性水平~~~~但其实实务中我们看一下财务报表~~~大概就能决定一个重要性了~~~~是比较主观的~~~~【摘要】
审计中重要性水平怎么算【提问】
重要性水平是个很带主观性的数据~~~~~

它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计算方法~~~~~我们一般把比如营业收入的0.5%~~~~净利润的5%等等作为重要性水平~~~~但其实实务中我们看一下财务报表~~~大概就能决定一个重要性了~~~~是比较主观的~~~~【回答】
这边是规定用5%,是用收入乘5%吗【提问】
这边是规定用5%,是用收入乘5%吗【提问】
收入是用本年累计算吗?【提问】
收入是用本年累计算吗?【提问】
是的【回答】
那能源行业有哪些财务舞弊呀【提问】
那能源行业有哪些财务舞弊呀【提问】
穗恒运(000531)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发电企业。2007年,国家对发电机组实施一项“上大压小”的政策。公司三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面临关停,公司为此计提1.08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同时公司上马两台30万千瓦机组,需要支付关停小机组的补偿款。这一金额是一个不确定数,少则一千多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而且补偿款最终是由政府负担还是由穗恒运负担也是不确定的。但财务经理不得不提前考虑好这个问题,因为当年三台5万千瓦机组可能关停已经导致企业亏损,如果将这笔补偿款作为费用处理,无疑将加大本年的亏损。考虑到这一后果,财务经理想到了资本化处理。但与审计师沟通后,审计师不同意资本化的做法。后来经过与独立董事、审计师共同协商,大家认为这是企业遇到的一个特殊的、新的经济业务,最好是征求权威部门的意见【回答】

3. 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是指什么

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一个水平值。
比如说:审计时,重要性水平是10万元,当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单位的财务有差错,但是金额只有1000元,按照一般的操作原则是PASS,因为差错低于重要性水平,不属于重大会计差错,不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基本)。

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是指什么

4. 审计中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的区别是?

楼上说的都不对。
审计中的重要性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审计专业术语的重要性是指某一交易或事项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做决策的程度,重要性与某一事项的金额或性质相关,并取决于特定环境。重要性水平是对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比如说,审计师可以接受的财务报表错报为10000元,如果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很高(重要性水平高),则审计师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就越低。
楼主对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产生混淆是因为没有理解重要性的含义,审计的重要性不是说某个项目重不重要,而是对错报风险的一个衡量指标。

5.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的什么阶段

6.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
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
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

7. 在审计各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怎么样?

  一、重要性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愈低,所需的证据数量愈多,重要性水平愈高,所需的证据数量愈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或修正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采用的审计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控制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二、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的运用  1、将评价审计结果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与前阶段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在评价审计结果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更趋于客观的量,可能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将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如果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意味着原来较高的重要性水平,较低的审计风险,因而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和所收集的证据相对较少;而现在看来,因为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比原来有所降低,则审计风险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2、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错报与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发表审计意见。  经过判断或重新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之后,如果认为审计程序足够充分,则再直接将尚未更正错报汇总与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尚未更正错报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项目的尚未更正错报也低于考虑其性质所设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下同)。 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各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怎么样?

8. 审计中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的区别是什么?

审计的重要性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重要性”不同。审计专业术语的重要性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交易或事件,它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做出决定的程度,与某一事项的数量或性质有关的重要性,并取决于具体的环境。重要程度是对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审计风险可以确定,那么重要程度越高,检验的可接受风险越低。
例如,审计师可以接受财务报表的错误陈述是10000元,如果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陈述的风险非常高(重要程度高),审计师可以接受风险较小的检查。最初的海报关于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的混乱,因为没有理解重要性的意义,审计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一个项目不重要,而是正确和错误的,用来衡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