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2024-05-05 10:13

1. 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从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

  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

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2.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及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从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    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

3. 中国银行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着8个重大冲击和挑战时期:一是利率市场化和存贷款息差缩小,实际上挤压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二是P2P、第三方支付、智能投资咨询、区块链等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积极转变增长模式,实施综合管理。 综合运营是国际先进银行发展的主流模式。 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无论是以英国银行和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体系,还是以美国银行和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进行全面运营,这是一些大型欧美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占据国际金融市场大部分商业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撑。 拓展资料:1.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和金融脱妆的加剧,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 综合经营将是我国银行业应对这些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银行业快速发展、产业交叉、市场一体化、要素流动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客户全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快速增长的必然选择。 跨境经营将成为常态,产业与金融的结合将更加广泛和具体。 银行业的跨境经营是指银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环境、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共同消费特征渗透、整合和延伸一些没有联系的要素,通过产品、渠道、支付等服务手段的合作与运营,赢得目标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 2.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将变得更加广泛和具体。 很难明确界定企业或品牌的属性。 跨境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和趋势。 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改变银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 在信息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金融媒体的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给传统的银行业商业模式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这方面,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会改变银行”。 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金融,只会改变银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不会改变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功能。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变化。 3.毫无疑问,未来银行业的形式和内容将与现在大不相同。 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判断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否会对银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预测未来银行的面貌,但传统的银行业商业模式将被一种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移动性和网络化的新模式所取代。 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数据用于描述大型和复杂的数据集。 它被称为仅次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It行业的另一个颠覆性技术变革,并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中国银行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4. 传统银行业当今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从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

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

5.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提出对中国银行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将现四大变化 银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更是经济的核心,并在危机中迎来关键的发展时机,出现四个方面的变化。在利差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会寻求更多的增长方向,中间业务会得到稳步发展,在整个业务当中所占的比重会有所提高。 2009年上半年企业融资四种债券的发行额达到去年同期的5倍,明年估计还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此外,今年几家大银行的投行业务有了迅速的发展,明年有望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银行资金业务会迎来发展良机。连平表示,今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达到67%,更多的资金用在信贷方面,使得资金业务的发展相对缓慢。今后几年随着信贷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资金业务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此外,今后中国银行业整体的流动性有望保持宽松,这也是资金业务取得发展的基础。 第三,零售业务占比还将进一步上升。连平说,随着大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银行利差的收窄,商业银行将会从中小企业中挖掘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成为客户。 此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会带动房屋按揭贷款业务发展。 第四,连平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占比最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一方面因为国内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相比之下海外业务的贡献比例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很多商业银行在海外分支机构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一定的损失。 金融危机为中资商业银行带来机遇,有望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本地优良客户方面有所突破。随着外资金融巨头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中国银行业在海外会逐步显示出优势,海外业务将得到发展。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提出对中国银行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6. 中国银行业面临哪些变革与转型

中国银行业变革与转型的四大趋势与三个方向
趋势之一: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实施综合化经营。
趋势之二:跨界经营将成为常态,产融结合更加广泛和具体。
趋势之三: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变革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
趋势之四:对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方向之一: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分业经营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事实上,金融产品的创新已突破了分业监管,使得金融各业态之间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从国外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经历了从分业到混业的发展过程,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需要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从而提供综合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方向之二:国际化经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体现在对外资、外企的“引进来”,也体现在中资企业“走出去”。金融资本是依附于产业资本的,没有产业的发展,金融业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因此,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是支持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所在,要支持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本地化、多元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方向之三:创新型和智能化。创新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活力及动力所在,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将创新贯穿整个经营发展过程、各业务条线,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智能化是银行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体现在让客户快捷、低成本的享受金融服务,也体现在银行员工操作的便捷化,更体现在银行对未来发展的敏锐洞察力。

7. 互联网发展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什么冲击和挑战

在金融业中,商业银行占据主体地位,能够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类似于一般的工商企业,经营方式自主化、风险完全自己承担、盈亏自己承担,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在自我平衡中寻求更好地发展。然而,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不得不迎接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所谓互联网技术是指,通过联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来进行资金通融,这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新发展起来的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金融中介。其中,支付宝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代表,而阿里金融是一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网络信贷群体。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有很多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现代科技将会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的金融模式。第三种金融模式,是一种区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存在明显区别的全新模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就实际情形来看,互联网所提出的挑战是有利的,因为这可以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这种挑战会使传统行业逐渐适应新情况,并以强大的刺激力来推动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跟上科技的发展脚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竞争的最终结果,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产品和更加优秀的服务。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将不断开拓金融发展全新未来,产生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考验其生存能力是否良好。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传统银行业承受的冲击越来越大。小微金融服务正在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不断被革新,这也是金融改革的工作重心所在。

互联网发展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什么冲击和挑战

8.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现状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2008年连续五次下调利率,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空间恐有所减少,但是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所带动的信贷增长仍然会在今年为银行带来较好的盈利前景。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带动下,中国信贷增长有望加快,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8万到5万亿元,余额增长16%左右。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银行信贷已实现连续三个月快速增长。其中,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更是达到1.62万亿元。 

    对此,刘明康指出,中国对去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信贷规模进行了调整和放松,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去年11月和12月的信贷快速增长是恢复性的,是正常的。”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博士告诉记者,存贷利差变小以及贷款风险的上升可能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但对银行业的经营前景没必要过于悲观。由于银行对于风险控制、信贷审批的加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目前也在提升。 

    唐建伟认为,新增贷款的相当大一部分是投向政府支持的中长期建设项目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向这些优质项目和客户授信的风险比较小,并不会带来大量不良贷款。 

    对于外界很关注贷款激增的现象,曹凤岐指出,关键是要看这些贷款的效益,1月份增加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投资于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它们的短期效益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出来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发挥很大的效益。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西部地区也成为各家银行授信的着力点。中国银行在未来5年内将为河南省交通、农业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建设等提供2000亿元意向性信用支持。交通银行未来4年内也将向陕西省提供总额度600亿元的授信,用于支持基础设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以及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重点项目。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实施,其对下游产业和中小项目的带动效应必然会显现出来,一段时间后,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或将有所上升。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对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不良贷款上升仍然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政策不会改变,并且会出台相关政策以减少银行风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