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点

2024-05-16 23:08

1. 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点

首先,几乎所有的大众化报纸,都没有例外地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这与政党报刊公开表明党性原则绝然不同。在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报刊自以为代表着真理与正义,作为阶级力量的代表,它们毫不讳言自己的阶级特性。为了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阶级内某一集团的根本利益,它们甘愿作为资产阶级政党的宣传工具。出于宣传的目的,政党报刊主要是讨论政治问题,攻击甚至是谩骂对方,客观报道不是它的任务。大众化报纸则不同,其读者队伍明显地超越了政党报刊读者的阶级界限。在这种情况下,标榜党性,不仅无益于扩大发行,甚至会赶走已有的读者。何况,政党报纸标榜党性的另一目的——取得政党的财政援助——在此时已由于经济上的自立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大众化报刊普遍采取了超党派的独立立场。其次,大众化报刊都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国家的报人们一直在为经营的困难而苦恼。在更多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存,报刊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立场,以此为条件,接受政府、政党或某些利益集团的津贴。“英国报业之父”且尼尔·迪福、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都未能例外。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给报纸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购读能力的读者;与此同时,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大大地增加了广告开支。报纸的收入空前地增加,发行与广告成了支撑大众化报纸的两大支柱。由此,报纸也从赔钱的政治事业变成了赚钱的盈利企业。经济上的自立,为政治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其三,与政党报刊相比,大众化报纸大大地拓展了报道领域,尤其是重视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这显然是为了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需要。他们固然关心政治,但是其关心程度远不及上层社会的读者。这也是政党报刊何以重视评论、政论,以政治报道为主的原因。其四,由于是面向社会中下层读者,大众化报刊都显得很通俗,平易近人。在文字上,损弃深奥典雅的书面语言,而以口语为主;不用充满陈腐气息的古代语言,而以现代语言为主。这方面,日本的小报做得很出色。在版面编排上,使用多行标题,大量采用图片,使报纸摆脱了过去庄重、呆板、严肃的传统,而显得醒目、生动,富有变化的活力。在内容上,还大量地刊用非新闻性题材,如刊登诗词、连载小说、知识小品等。其五,大众化报刊的定价远比政党报刊低廉。这正是大众化报刊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面向上流社会的政党报刊的订价,是远非下层民间所能承受的。英国知识税废除前,每份报纸售价5便士,相当于后来《每日电讯报》的5倍。美国大众化报纸问世前,普通报纸每份售价3美分,为此后大众化报纸的3倍。日本的大报每份售50至70钱,而小报每份仅20钱。报纸的廉价化,使得下层民众都有能力购买,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拓展了报业的生存空间。最后, 在经营管理方面,与政党报刊的政党全权负责不同,大众化报刊实行企业化管理,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点

2. 大众化报刊的报刊代表

 从美国独立至19世纪初期,经过联邦党人与共和党人的反复较量,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终于最终确立下来。在稍晚些时,工业革命又开始在美国出现,城市发展,工人数量激增,工商资本家也感到有必要寻找一种能在更大范围内诉诸消费者的广告媒介。所有这一切条件,美国比欧洲诸国都提前具备了。这样,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大众化便士报(一分钱报)。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是由本杰明·戴(1810—1889年)于1833年9月3日创刊的《太阳报》。虽然在《太阳报》之前,美国已有数家便士报,但它一出现便成了大众化报纸成功的典范。它每份售价一分钱,并且首创街头出售。作为一家仅有4页的小型报纸,其报道内容主要为当地发生的事件与暴力新闻,其取材大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但是读起来极有趣味。《太阳报》以其特有的风格和低廉的价格,深受读者的欢迎。《太阳报》的成功,使得短时间内,美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效法者。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795—1872年)于1835年5月创办的《纽约先驱报》。贝内特仿效《太阳报》的作法,采用耸人听闻的题材,并加上自己的花招;在犯罪新闻的报道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了战胜《太阳报》,贝内特一方面扩大报道领域,创办富有特色的金融专业,报道金融市场、货币交易和证券行情,以吸引商业阶级读者;另方面,他还提出了“人道主义”、“改良社会”的口号,大肆攻击政客、议员和教会,以造成耸动性效果。如果说,《太阳报》和《纽约先驱报》等大众化便士报的犯罪新闻与煽情宣传,使得它们还够不上称为一个负责的报纸,那么,霍勒斯·格里利(1811—1872年)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则以其高尚的理想、客观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代表着便士报的最高典范。它的创刊、发展,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拿破仑皇帝退位后,法国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又取代了波旁王朝,在七月王朝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宽松的言论政策、印刷技术的革新,铁路交通发达及工商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大众化报刊事业也开始繁荣起来,其中影响最大、销量最多的,为吉拉丹的《新闻报》和杜塔克的《世纪报》。法国的大众化报纸具有较鲜明的政治色彩。此外法国的报纸还具有以下特点:政治上,标榜超党派和独立性;经济上,不依靠政党津贴;编辑内容上,努力扩大新闻报道面,广泛刊登文化、教育、小说、知识性文章、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经营管理上,尽力招揽广告,用广告收入补贴报纸降价造成的损失。主要代表有吉拉丹的《新闻报》。《新闻报》的特点:(1)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2)刊登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3)多刊登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的《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4)改革报业经营,增加广告收入来降低报价,这在法国是首创。杜塔克的《世纪报》也是代表之一。该报独立经营,在政治上是共和派的支持者,反对七月王朝走向专制。该报政治立场鲜明,主张通过合法途径,按照公众意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世纪报》报道广泛,对社会新闻、法院案件、犯罪案件的报道上,比《新闻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编辑内容上注重社会新闻,文字通俗,又有著名小说连载,因而在中下层阶级中拥有广大读者。 概括地说,我国历史上大致有三种不同样式的报纸大众化。三种样式的大众化对“大众”分别作不同理解,在如何实现大众化以及大众化的目的也各有不同。(1)以教化人众为目的的报纸大众化中国古代的报纸是办给达官贵人及其“预备队”读书人看的。普通民众与书报无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不通文言是最直接的障碍。报纸要大众化,首先要保证普通民众看得懂。从这个角度讲,白话报刊的出现当属中国报业史上的第一波大众化浪潮。这次报纸大众化发生在维新时期。维新时期的白话报刊有5种,即《演义白话报》、《平湖白话报》、《无锡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其中以《无锡白话报》(后改名为《中国官司音白话报》)影响最大。(2)旨在组织动员大众的报纸大众化这一股报纸大众化浪潮在1930年前后由左翼文化团体发起,创办的报刊有《大众文艺》、《文艺新闻》等。左翼文化团体鼓吹建设“人众化的文化”。他们的观点并非完全一致,但总体上讲,他们所指的“大众”有特定的含义:“是被压迫的工农兵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并非一般堕落腐化的游散市民”。在大众化的目的上,他们最初的动因就是要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相配合。由左翼文化团体发起的这场大众化(包括文艺、新闻等)运动,突出特点在于强化“大众”的阶级特征,强调“大众化”的政治意义,大众化旨在动员无产阶级投身阶级斗争。(3)强调服务大众的报纸大众化1872年4月,《申报》在上海创刊。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以谋利为目的,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报纸。《申报》的面世在我国报业史上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后的七八十年间,虽几经沉浮,我国的商业报纸终究在不断发展,产生了《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一批有影响的商业报纸。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以“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为主要政策资源,我国报业不断发生变化,其阶段性成果就是90年代初报纸的商品属性重新得到承认。变化仍在继续,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报纸大众化过程。

3. 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报刊:
报纸期刊的总称。 孙犁 《澹定集·读冉淮舟近作散文》:“把旅行所见,写为散文,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是《远生遗著》 。
报刊:通过利用纸张把文字资料传播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

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大众日报的报刊影响

《大众日报》为江苏省镇江市在解放初期的一家民办报纸,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1950年2月6日创刊,1952年12月31日停刊。民办,日刊,4开4版,发行量1000份,前进印刷厂代印。有职员30多人,经费来源于商界资助和营业收入。社址在镇江中央饭店(现旅游饭店)三楼。其宗旨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府法令,反映人民生产和生活情况。该报副刊有“大众园地”、“大众文艺”、“通讯工作”、“大众科学”、“大众卫生”、“科学与图书”、“学习”、“镇江文教”、“镇江学生”、“中苏友好”等。   该报除转发新华社电讯、《人民日报》社论外,还转载《中国青年报》、《苏南日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和专文等。自1952年后,该报开始发表自己的社论。  《大众日报》在创办过程中,中共镇江地委宣传部将原《前进日报》的电台及电台工作人员借调给该报使用。  1952年12月31日因纸张供应困难而停刊。

5. 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申报》。《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称为大众传媒的先驱,故选C。

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

6. “报纸与其他媒介相比有什么特点?”

报纸的特点:

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扩展资料:
在我国,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代,信息泛滥、资讯过剩造成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卒读。读者想要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可能得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经济学中有一条原理,叫做时间成本决定经营方向。
花过多的时间筛选信息的真伪和主次,这是许多读者所不愿意的。在这种状况下,读者希望有一个权威的裁判,通过足以让人信赖的判决,帮助省去筛选信息的时间。一个突发事件提前刊登在三流小报与最终刊登在主流媒体上,读者对它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缺少权威和判断的前提下,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传播的质量并非是正比关系。一张权威高端的报纸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本身也提供确定的价值判断。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在很长时期中以负责任的报道所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是新媒体目前难以替代和无法企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纸

7. 近代大众报业的迅速发展原因

1。外国报纸业在中国的的建立 刺激中国报业的发展
2。维新变法时期,需要传播新思想,报业运应而生
3。西方多元文明的引进使国民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娱乐报纸开始出现(科技报,戏报...)
如若满意,请点击右侧【采纳答案】
如若还有问题,可追答和尚!谢谢!

近代大众报业的迅速发展原因

8.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中国大众媒体的先驱是: A.《齐鲁晚报》 B.《申报》 C.《邸报》 D.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成为大众传媒的先驱;《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