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什么突然“降准”?

2024-05-19 12:47

1. 央行为什么突然“降准”?

太意外!央行突然“降准”了!紧急输血市场1.5万亿元......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今天,央行放大招,出手阔绰,市场收获一个万亿元大礼包!央行公告称,为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春节前后的各项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业内称之为,“春节限定版降准”。

央行公告称,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
 对此,业内认为,这属于“春节限定版降准”。
时间限定,期限为30天;机构限定,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金额限定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兴业研究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根据央行的表述,临时使用的金额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最新的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的存款规模推算的资金释放上限可以达到1.5万亿元,数量相当可观。
前述分析报告同时指出,本次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使用对象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与2017年TLF操作对象一致。根据央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表述,“中资大型银行成为唯一的资金融出方”。因此,中资大行更有可能成为本次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使用者。
兴业研究同时提出,央行最新推出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与2017春节前夕推出的“临时流动性便利”类似孪生兄弟。两者在操作期限和对象上相差无几,也都不需要质押券进行操作。但是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在宣布时点上更靠前,操作利率更低,可释放的流动性规模更大。
 央行送出万亿元大礼包:TLF(特辣粉)的升级版?
1、“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范围扩大至全国性银行,是TLF(特辣粉)的升级版。
2016年春节,为熨平春节大量取现等流动性扰动,据路透等报道,央行曾面向大行开展28天左右的TLF,规模在6000亿左右,无需抵押品,资金成本与28天逆回购同。TLF的特点:操作对象主要针对五大行。央行表示,针对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

 但本次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有如下特点:
①范围扩大至全国性银行,即除了传统五大行,股份制银行也在列;
②“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即商业银行上缴在央行处的准备金可以动用,意味着不需要抵押品,解决了抵押券偏紧和LCR等指标掣肘资金传导等压力;
③动用银行自身存在央行处的准备金,应无需支付额外的资金成本(即0成本),只是这部分准备金取回临时使用后,无法享受1.62%的法定准备金利率(机会成本概念)。因而,无论从操作对象、利率、规模来看,都是TLF(特辣粉)的升级版。
2、范围有效扩大,可有效对冲春节取现等流动性扰动
“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操作对象范围扩大至全国性银行,即除了传统五大行,股份制银行也在列。根据我们的观察,春节全国性银行的取现需求占全部取现需求或高达90%。
对全国性银行开放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可有效缓解机构春节流动性压力,也可有效对冲春节取现等流动性扰动。换个角度,今年春节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角度,其投放流动性压力也明显减轻,有助于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
 3、可动用的临时准备金支持规模或高达万亿
从全国性银行存款占比和绝对值来看,我们初步测算,额外临时支取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其可释放的临时流动性规模可高达2万亿。实际则视银行报备申请的情况,但理论上可临时支取2万亿左右的准备金,且无需抵押券、0资金成本(只有准备金利率部分的机会成本)。
考虑现阶段央行投放的流动性余额已6万亿有余,往年春节仍需额外投放,此举在提供有效流动性支持的同时,避免了抵押券不足的尴尬。
 4、不仅规模上有效支撑春节流动性需求,期限上完全跨过春节
根据央行OMO、MLF等操作特点,全国性银行提前跟央行报备申请。理论上元旦过后即可报备申请。不过考虑“使用期限为30天”,且按照结算规则,遇节假日顺延;我们预计实际中,考虑跨春节的资金需求(18年春节为2018/2/16日),银行或在1月10日或稍往后几天开始报备,1月16日或稍往后释放这笔临时准备金,从而使得这部分资金可以有效跨过春节(即实际占用资金因节假日顺延,或可达37天)。从期限上,完全覆盖春节前的取现需求和资金滚动需求。
 5、完善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更加精准
2014年以来,我国央行在货币政策层面更加细化,在流动性管理层面也更加精准,如推出定向准备金、MLF、SLF、TLF、SLO等。此次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在基本完全对冲春节资金扰动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准备金制度;且充分考虑市场的流动性需求、抵押券情况等。整体来看,不仅有助于全国性银行平稳应对本次春节的流动性需求,中小银行以及非银机构的流动性也更添保障,也有助于稳定甚至提振债市情绪。
今天央行刚刚公布定向降准的政策,但是股市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但是今天指数收阳,终于出现连续两根阳线2017成功站在了3300点之上,亮出一道2018年开门红的曙光。

央行为什么突然“降准”?

2. 今年央行降准多少次了

2021年降息两次。2021年7月9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扩展资料中信建投认为,首先,牛市第二阶段到来券商将构成最优行业,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改革对券商也长期利好。其次,利率下降,经济转型,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水平提升更快,叠加盈利预期的改善,长期看好。第三、信用宽松,利率下降,逆周期力度加大,对于估值低,困境反转的部分周期(例如化工、汽车)行业也具备良好的机会。第四、消费也成为内生增长的主要需求,这也是值得长期坚守的方向。第五、利率下降之后,高股息板块的配置价值对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者也具备新引力。著名经济学指出,央行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力度很大,释放出了近万亿的长期资金,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充裕合理,对股市、债市等都具有利好影响。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杠杆率重现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坚持稳健,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继续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此次实施全面降准之后,应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有效率地进入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3. 央行连续降准是什么意思啊

央行降准是什么意思

央行连续降准是什么意思啊

4. 央行突然降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在购房市场中,银行的走向始终牵动着无数购房者的内心。最近一段时间,央行突然降准的消息瞬间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央行此举对购房者来说,有哪些意义呢?
央行突然宣布4月25日开始对部分银行降准1%,相比过去降准0.5%幅度,这次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央行估算,降准当天扣除商业银行需要偿还给央行约9000亿元的MLF资金后,剩下的约有4000亿元增量资金,换句话说这次降准累计释放的资金有1.3万亿。
降准的全名是下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简单地说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里的存款,这跟我们在银行里的储蓄存款一个道理,所不同的是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有比例限制,目前是17%或15%。也就是说如果是大型银行(比如工商银行),在银行收到客户的总存款当中必须要有17%或15%存在央行准备金账户,央行大约支付给你1.62%的利息,目前银行在央行存款大约有22万亿,当中绝大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所以央行这次降准释放出的资金,本质上是商业银行自己的1.3万亿资金从央行准备金账户上“解放”出来(利率是1.62%),这部分钱有9000亿偿还商业银行MLF借款,剩下的4000亿是增量资金。
而在过去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逆回购和MLF操作,逆回购和MLF操作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目前MLF一年利率是3.3%),逆回购和MLF到期是商业银行还钱给央行,如果要使市场上的总资金增加或平稳,那么央行需要频繁开展逆回购和MLF操作(MLF期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
市场普遍认为,连续的降准有利于缓解市场中长期资金面,对股市中长期还是有一定利好作用。
不过,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11月底开始,央行开始进入连续降准周期,其中次日上证指数出现上涨的次数并不多,上涨概率不到一半,可见降准对股市的短期直接刺激作用总体并不明显。
根据测算,在不考虑降准的情况下,2018年全年基础货币需新增3.2万亿元,为近年来的绝对高位,3.2万亿元这么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在外汇占款、财政支出、其他渠道均不能大量贡献的前提下,便只能主要交由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逆回购、MLF等。如果外汇占款、财政支出、其他合计仅贡献7000亿元基础货币,那么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需投放2.5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银行相应要增加对央行负债,为此支付利息,并且还需要相应的流动性管理,满足流动性监管指标。不可忽视的是,这对央行而言是货币政策操作成本,对银行而言则是真金白银的利息支出。

5. 央行降准的原因是什么


央行降准的原因是什么

6. 今年央行什么时候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加上此次央行再次降准,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第一次是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央行此前两次定向降准的效果显著,让市场流动性呈合理稳定状态。尤其是第二次定向降准的作用更为明显,部分化解了金融机构因MLF累积而形成的潜在风险。央行当时强调,降准置换MLF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7. 央行降准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已发行的P2P理财产品安全性升级
P2P作为互联网理财的重要形式,之前火热程度一直居高不下。但随着跑路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许多投资者担忧着已经投入P2P的安全性。央行的再次降准,使市场流动资金增多,企业有希望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无疑将增加企业的资金供给。
部分可能出现资金问题的企业可借此机会,解决资金问题,保证资金链供应充足。对于P2P行业来说,也就有助于进一步的保障了借款项目的按时还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的逾期坏账水平,短期来说P2P理财也相应变得更安全。
债券利率将下行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准后商业银行自营账户增加的资金未必会放贷款,但肯定会去买债券,债券利率必然会大幅下降。目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35%以内是非标资产,而65%以上是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场上的债券供给是有限的,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银行理财收益率降低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从过去两次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
房贷有望继续宽松
对于购房者来说,松动的信贷让购房者难以再期待价格下调回归合理。降准以后银行后续资金将更加宽裕,房贷有望继续宽松,购房者压力持续降低。所以购房者若继续观望可能会错过最佳购房时机、增加购房成本,积极入市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央行降准的影响

8. 央行全面降准会带来哪些影响?

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也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央行降准,那么银行放在央行的资金就少了,这样可利用的资金就变得多了起来,那么企业在银行这里贷款也更加容易。这就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对股市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降准降息后,一些居民会感觉到银行存款利息降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会把钱从银行中拿出来投向股市。另外,其它的一些资金也会通过各类渠道流入股市。因此,降准降息对增加股市中的资金总量是有帮助的,偏向于利好。不过从数据统计来看,降准后,保险资金有流入,但居民资金是否流入和降准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总的来看,我们从理论上和数据上来综合分析的话,降准对股市是利好的,只是股市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且个股的话还会有其独特性,所以我们投资股票也不能仅仅看一方面就随意投资,其中风险是很大的。金融管理部门既要适度用好全面降准等总量工具,也要适时用好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工具;既要用足用好结构性增量工具,也要更好地发挥结构性价格工具的作用。对前期中小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应保持基本稳定,部分政策到期后应出台新的政策进行接续。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宏观政策应该稳字当头、稳中有进,适时预调微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兼顾防风险、调结构,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