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2024-05-10 07:13

1.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就甩开袖子走。

扩展资料: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
从哲学上矛盾观来讲,可见一斑是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由事物一个部分的某些特点可以推至整体的某些特点;而管中窥豹,所见不全面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部分的某些特点不能推至整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2. 请说出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典故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示例】:向~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3. 管中窥豹得成语故事

【成语】: 管中窥豹
【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故事】: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少年时就有很大名声。
  有一次,他观看家中门生玩掷骰子游戏,发现有个人要输,便说:“南边的风力不强。”门生们笑道:“这个小孩像从竹管里看豹子,居然也能看出一斑一点来。”王献之生气地说:“你们不要小看人!远的,我惭愧不如荀奉倩(即荀粲,三国时魏人,为人清高,很有才学);近的,我惭愧不如刘真长(即刘惔,王羲之的朋友)。”说完,便拂袖而去。
  后来,王献之成了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被后世并称“二王”。

管中窥豹得成语故事

4.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5.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就甩开袖子走。

扩展资料: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
从哲学上矛盾观来讲,可见一斑是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由事物一个部分的某些特点可以推至整体的某些特点;而管中窥豹,所见不全面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部分的某些特点不能推至整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6. 管中窥豹成语故事

  管中窥豹成语故事_成语“管中窥豹”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管中窥豹
    【拼音】 guǎnzhōngkuībào
    【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故事】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少年时就有很大名声。
    有一次,他观看家中门生玩掷骰子游戏,发现有个人要输,便说:“南边的风力不强。”门生们笑道:“这个小孩像从竹管里看豹子,居然也能看出一斑一点来。”王献之生气地说:“你们不要小看人!远的,我惭愧不如荀奉倩(即荀粲,三国时魏人,为人清高,很有才学);近的,我惭愧不如刘真长(即刘惔,王羲之的朋友)。”说完,便拂袖而去。
    后来,王献之成了著名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被后世并称“二王”。
    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意为只看局部,不看整体。 (    ) 后用以比喻看问题片面。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偏正 原意是从竹管里看豹。多比喻所见狭小,不能察全面。后以反意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大略可知。常和“可见一斑”连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曲:“向——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谓见识肤浅,亦反用其意,谓以小见大。→坐井观天 以蠡测海 瓮天之见 井蛙之见 ↔见多识广。也作“管间窥豹”、“窥豹一斑”、“观凤一羽”。
    【典源】《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今译】 晋代王献之 (字子敬) 几岁时,曾经看门下仆役博戏,见到已能分出胜负,就说:“南风有些弱。”门下仆役轻视他是个小孩子,于是说:“这小郎君也能像从管中看豹,有时见到个把斑点。”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见闻不广或片面; 或指只见到局部,未见到整体; 也指从部分可推测到整体。
    【典形】 豹一斑、管中窥、管中窥豹、窥管、窥一斑、一斑、以管觇豹。
    【示例】
    〔豹一斑〕 宋·王安石《和祖择之登紫微阁》:“却惭久此随诸彦,文采初无豹一斑。”
    〔管中窥〕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落落虎豹文,义难管中窥。”
    〔管中窥豹〕 唐·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 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窥管〕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自吹徒窥管,于今愧挈瓶。”
    〔窥一斑〕 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一斑〕 宋·苏轼《范景仁和赐酒烛诗》:“万事今方咨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长。”
    〔以管觇豹〕 宋·王令《客杭思李常伯》:“我愚不敢望,时以管觇豹。”

7.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成语】:
  
      管中窥豹
  
      【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1]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近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荀奉倩:颍川颍阴人,曹魏名士。为人清高,不与俗人交往。
  
      刘真长:东晋官员,为人清高,和荀奉倩是同一类人物。

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

8. 管中窥豹成语故事

  【管中窥豹】 
   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从字面上理解“管中窥豹”,那就是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到豹子,由于视线为“竹管”圆孔面积所束缚,看不到“全豹”,只能看到所观对象身上具有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观测对象是一只豹子。这种逻辑思维能够以小见大,极具智慧。“微尘中见大千世界”与“管中窥豹”均可用来形容通过小事情,推测出对象的概况。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可见的“一斑”并非百分百的是豹!梅花鹿身上的斑纹完全可以与豹子相媲美。因此,千篇一律的“管中窥豹”,搞不好就会出现“指鹿为豹”的尴尬,让人啼笑皆非呢。
   ——《世说新语·方正》
    【管中窥豹的意思】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管中窥豹造句 】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妙语点拨】 七个盲人碰到一头大象,便都上前摸摸大象是什么样子。他们摸到大象粗腿、尾巴、肚子、背部、耳朵、牙齿、鼻子,便分别形容大象像柱子、笤帚、山包、平台、蒲扇、犄角、橡皮筒,争论不休。这个故事之所以可笑,是因为盲人们“管中窥豹”,都只是看到了大象的一个部分,便固执地认定大象的总体模样皆如此。这启示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全面了解情况,千万不能乱下结论,否则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近义】 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反义】 洞若观火、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