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理财的过程中,曾经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2024-05-19 00:58

1. 你在理财的过程中,曾经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第1、 盲目追求高回报。
很多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或者基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回报多少?在他们看来,5%的回报肯定比2%更好,10%的回报肯定比5%更好。如果能够达到20%+,那就完美了。
问题在于,很多人根本没搞明白回报的定义,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来更高的数字。对于任何一款投资产品来说,你能够看得到的回报,无非就是两种:历史回报和期望回报。历史回报是指该产品在过去X年获得的真实回报,而期望回报则是指投资产品的管理人员预期能够获得的回报。期望回报是最不靠谱的,因为没有机构会向投资者保证能够获得期望回报。如果到最后真实回报不如期望回报,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第2、 顺着基金排名榜买基金。
如果我问大家,如何在投资交易中赚钱?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低买高卖”的道理。任何一个资产,你只有在它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才可能从中获利。如果你反过来,在高价时买入,低价时卖出,那你大概率会亏钱。
问题在于,在现实中,很多投资者恰恰是跟上面提到的规律反着来,在高价时买入,低价时卖出,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基金排行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3、 三心二意,缺乏耐心。
如果你去问基金公司,银行,或者券商的工作人员,什么时候最容易提高销售业绩?答案一定是:牛市。当股市节节攀升时,买基金和理财产品的人会更多,新开账户去炒股的人也会更多,因此这些金融机构赚钱的机会也会更多。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想在牛市中蹭一波涨势,赚一些“天上掉下来的钱”。
简而言之,牛市中股市涨得越高,越能吸引那些原来不炒股的“新手”,在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前提下,匆匆忙忙去开账户炒股买基金。而最后亏得最惨的,也恰恰是这些新手。





第4、 忽略投资成本。
假设一位基金经理对你说,买我的基金,期望回报可能有20%,运气好的时候甚至有30%。但是我这个基金也不是免费的,在购买时你需要付2%的申购费,以及每年1.5%的管理费。你会愿意么?
大部分投资者,可能都没有搞清楚哪些费用是怎么回事,或者觉得反正就只是1%~2%,和我那20%的期望回报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这种对投资费用完全无知或者漠视的态度,是另一个普遍的智商税。

你在理财的过程中,曾经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2. 理财路很难一帆风顺,你曾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在货币超发、资产价格飞涨的时代,投资理财对一个人的财富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资理财的致富之路上,陷阱和馅饼一样多,如果没有专业理财人士指导、没有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资陷阱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作为在投资市场侵淫多年的老司机,大师兄深知市场的水之深、坑之多,只有加强认识,把风险之坑一一填上,才能为真正实现财务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坑:不懂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当年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后来李嘉诚遵守承诺,用了10亿多港元赎回自己的儿子,并且让他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但是这个悍匪不听,认为钱不能用于消费,就没有价值。结果,钱很快就败光了,最终踏入不归之路。
第二个坑:迷信理财的所谓金科玉律,落入教条主义陷阱。
在理财方面有8个传播很广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则;3)4321定律;4)双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资小白将这些定律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大可不必。投资理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绝不能过于教条。
比如从房贷收入比不能超过30%的30定律来讲,如果房子本身用来投资,租金收益覆盖了还贷压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个人未来现金流能够稳定增长,还完房贷后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房价正处于初期上涨周期,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局限于30定律而错失买房的良机。
第三个坑:轻信理财承诺,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宝当年的急速扩张,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极度渴求,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见有利可图,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更有疯狂的“大爷大妈”,提着现金直接杀往e租宝当地分公司。
事实上,金融公司在对外推销自己理财产品时,可能只谈收益避谈风险,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成为普通投资者难以识别的陷阱。
第四个坑: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从众心理的陷阱。
投资市场上,看到别人投资赚钱,盲目跟风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2007年10月上证6000点上方、2015年6月上证5000点上方,在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下,无数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新股民冲进市场,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贡献出全球第一的巨额成交量、获得浮盈带来的短暂快感之外,面临的是长期难言的痛楚。
第五个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频繁买卖的流动性陷阱。
比如投资股票,很多人追求动辄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过高的预期收益,必定导致过于频繁的交易,最终陷入流动性带来的亏损陷阱。事实上,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是向上的,正是过高的收益预期和频繁交易,才是导致大部分人亏损的根源。

^巴菲特说,我们不要追求主动的暴富,但也不要拒绝被动的暴富,当机会真正来临时,我们不要因为获得一点小利而提早下车。事实上,如果我们耐心持有优质标的,长期下来,收益远远高于频繁的高抛低吸,甚至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上市13年来,腾讯控股涨幅超过500倍,20万的投资持股至今,轻松实现人生小目标!
第六个坑:缺少发展眼光,完全排斥杠杆,落入保守主义陷阱。
加杠杆就是借钱投资或者购买某类资产。按照“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加杠杆的行为,但是,正是这种缺少发展眼光和投资意识的观念,使大部分人和致富机会擦肩而过。
2000年的时候,北京中关村附近的房子每平米只有3000块,完全没有限购限贷。一套100平的房子,只卖30万,却能租到每月2000块,房子产生的现金流覆盖房贷之后尚有节余。虽然那时的人均2000块左右的收入相对房价也比较吃力,但是从收益风险比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未来收入的成长性,考虑到房改、城镇化和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刺激因素,那个时候,实在是贷款买房的绝佳时期。
事实上,经过时间的洗礼,十几年前在北、上、深贷款买房的人,和一直持币观望的人,如今的财富等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七个坑:忽视市场风险,盲目使用杠杆,落入激进主义的陷阱。
杠杆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放大收益,也可以放大风险,如果只看到暴利,而忽视了安全边际和资金管理,杠杆投资可能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香港著名影星钟镇涛就曾因杠杆炒楼导致破产。当时,香港楼价大幅上涨,钟镇涛把几乎所有的钱加上高倍的杠杆,全部投入楼市,期望大赚一笔。但是,由于房子每月产生的租金收益远远不够还贷支出,背后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随着房价泡沫破裂,手头房产很快成为负资产,钟镇涛资金链断裂,最后只能宣布破产。
即使是专业投资人,在非理性情绪支配下,也难以避免杠杆的陷阱。
今年9月28日凌晨3:30的上海,一位有着20多年投资经验的老期货人因橡胶爆仓跳楼身亡!经过确认,逝者名叫付晓军,是橡胶圈的资深人士。
下面这张截图,就是他去世前十几天里的账户情况。

^上面的截图显示,在加了杠杆的期货交易中,由于全仓橡胶,付晓军在10个交易日亏损的金额高达1.1亿。
作为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期货大佬,付晓军不可能不知道满仓的风险,但是,在巨幅亏损的压力下,他最终还是败给了人性。
正所谓,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第八个坑:缺乏周期观念和投资逻辑,资产配置不合理,落入结构性陷阱。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把资金分散在不同的资产中,通过合理的资产组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保持充分的流动性。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被认为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般原则。

▲美林投资时钟,是全球公认的资产配置重要参考指标
从当前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来讲,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房价大涨的时代背景下,国民绝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房产上,甚至出现了住着1000万的房子、月供超过收入80%、家庭日常开支捉襟见肘、流动资产几乎为零的极端案例。
今年年初,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在网上疯传。主人公迷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没考虑个人未来财务变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房和还房贷上,然而,一旦出现房价下跌或者个人财务危机,家庭生活悲剧就难以避免。
第九个坑:过于尊重亲朋好友的意见,落入身边人的陷阱。
比如,你现在30岁,单身,有50万元。对于这50万元该怎么办?你的家庭成员肯定会根据传统观念这么建议你:拿这50万元做首付,买套房子,然后找个对象结婚。但是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和财务状况、更多地从各个资产的风险收益角度上来建议你做资产配置。
说了这么多,大师兄只想告诉各位,投资理财是专业度极高的行业,对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讲,寻求专业理财师的帮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实现投资目标、防范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

3. 你有过哪些失败的理财经历呢?


你有过哪些失败的理财经历呢?

4. 学习理财的时候,越是心急越会踩上什么坑呢?

在平时走路的时候,谁也不敢说:“我从没有踩坑过!”在投资理财这条路上,更是容易出现“踩坑”的情况,总会有一些倒霉的事情被自己遇上,然而在理财投资上每次“踩坑”都可能会出现亏损,从而让投资者手中的本金受到影响。在理财投资上有哪些容易“踩坑”的情况?不得不防呀!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一定要明白:“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当我们想要让手中的本金保值和增值的时候,就会想着如何去找到高收益的产品,无论是谁都想要找到“收益高风险小”的理财产品,但这是不现实的,不法分子也利用了投资者的心理来进行诈骗犯罪。看看现在货币型基金和一些商业银行的1年定期年化收益率,连3%都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突然看到了一款年化收益率6%,甚至10%的产品你会心动吗?
如果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期货型基金等等产品,推出预期年化收益率6%的产品,投资者要明白这是“预期收益”,并不代表最终拿到手的“实际收益”。骑牛看熊要提醒投资者:“一些非正规渠道的平台,给出月收益率2%到4%,年化收益率24%到48%的产品,要小心最终钱拿得回来吗?”你盯着别人的利润,别人却在盯着你的本金。




有些投资者手里拿着一只怎么都不涨的基金,持有1年都没有赚钱,但也没出现较大的亏损,突然有一天听到隔壁的老王说:“最近买的基金产品,才半年时间5万元本金就赚了2万,过几天准备去旅游玩耍一番。”听了这样的一段话,有几个人能“忍得了”?在自己吃不香睡不好之后,“一咬牙一蹬腿”把之前的基金全部清仓,换成了涨势较好的基金,心里还在暗自窃喜地默念着:“这次肯定赚大钱了!”
投资者应该弄清楚为什么别人的基金上涨了,自己的基金却出现了不断下跌,没有找到下跌的真实原因,换基金只不过是再度亏钱的开始。特别是已经在一段时间大幅度上涨的基金,早已被吹到天上去了,前期购买该基金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等你上车了开始下跌也是情理之中。骑牛看熊认为投资者要注意一些没有上涨,也没有出现较大回撤的基金产品,也许在新的环境下就轮到它来表现了,千万不要再去做“接盘侠”了!




投资理财是一门学问,从来都不是敲敲键盘简单打出一个代码,更不是道听途说就能轻易获利的事情。在这个金融市场里,“人性”中的贪婪、无餍、沮丧、痛苦、快乐、膨胀等感情,会以10倍甚至数百倍被快速放大,在不经意间会发现一个“疯狂的自己”。在金融市场里聚集着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金融市场中最顶尖的一批投资者,还有机构、基金、券商、信托、职业投资者等一些专业人士。经过时间的洗礼,普通投资者在金融市场呆的时间越长,越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无知,之后你会变得理智起来而重新审视这个金融市场,在凤凰涅槃之后会逐渐变得“不一样”。
在投资理财这条路上,没有踩过雷、没有跳过坑、没有摔倒过,都不叫真正的参与过金融市场。骑牛看熊认为投资者应该不断总结一些教训,减少自己“踩雷”的几率,同时在大方向上不要出问题,哪怕亏损也不会影响到整体本金,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理财策略。心中永远要记住投资理财的第一要素:“保住本金!”

5. 说说你有哪些投资理财失败的经历?

我现在是一名餐饮店的老板,我投资给我开的店也有不少,但是真的让我血本无归的还是,一家,泡面店铺,开了不到三个月就倒闭了,讲一讲为什么吧,因为泡面本来就不是刚需的食物,它只是一种网红的产品,其实它是一种伪需求,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的本质根源里 吃也是一样的,而恰恰泡面却不符合这样的原理,他仅仅是被网络炒作而已,所以到最后失败了,也是非常的理解

说说你有哪些投资理财失败的经历?

6. 你在理财道路上经历了哪些坎坷?

第一次接触投资产品是大一的时候,应该是2010年左右,因为我在工商银行开过网银,经常会进去查询余额,无意中看到了贵金属理财的栏目,就开始了工银纸黄金的买卖,初期投资不大,大约是自己存款的几千元,赚到几十块的差价就会高兴好一阵子,几个月下来,陆陆续续赚了大约几百元吧,有点膨胀了。后来开始做杠杆,而且问家里要了大约三万元拿来继续炒,运气不错,2011年五一前一个交易日,我重仓买了纸白银,大约有了3、4千元的盈利,放在那想着再赚点。五一后,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一出,连着三天跌停板,那时候是15%的限制,我的账户因为加了杠杆,只剩下3千多的资金,实在受不住煎熬,在第三天打开跌停板后选择割肉卖出,大约亏损了3万元,而且后期证明,我割在了地板。

7. 投资中,你亏得最多的一笔钱是什么?


投资中,你亏得最多的一笔钱是什么?

8. 你在理财中遭遇过哪些坑?

听说有跑路的,但我还没遇到,希望永远不要遇到,我可是把大部分都投到P2P了!基金遇到了最大的坑,在最高点买入鹏华高铁,连跌三天,现已转换!差不多就这些吧!希望随着我理财经验的增加,以后能慧眼识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