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学院科研

2024-05-06 19:39

1.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学院科研

学院设有麦作研究中心、玉米研究所、水稻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研究所、烟草科学研究中心、油料作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目前承担国家、部、省科研在研项目278项,在研经费4144.31万元;2003-2008年,学院共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共培育出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16个,研发和推广40余项科研成果,创造了20余亿元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19批教师被国家、省、地(市)党委、人民政府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 、“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 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抗凝冻保民生一等功臣”等荣誉称号。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学院科研

2.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介绍

贵州大学农学院是面向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造就高等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1940年建立的国立贵州农工学院。1997年8月,原贵州农学院与原贵州大学、贵州省高等艺术专科学校和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四校合并组建贵州大学,农学院是其中6个学院之一。2004年8月原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在原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贵州大学农学院。

3.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学院概况

 农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有教授26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4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4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6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人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合理。农学院在职正高级职称人员名单金道超 钱晓刚 赵致 陈祥盛 李明 杨昌河 艾复清 柏光晓 曹国璠 陈文龙 陈颖  樊卫国 蒋选利 李子忠 陆引罡 彭忠华 桑维钧 徐如宏 杨茂发 余显权 张恩让 郅军锐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关心农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曾多次听取学院的工作汇报和亲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学院现设有作物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系四个系和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茶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与环境等14个教研组。学院设有农学(始建于1942年)、园艺(始建于1964年)、植物保护(始建于1958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始建于2003年)、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始建于2003年)、农业资源与利用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专业是贵州大学品牌专业,园艺专业是贵州大学特色专业,植物保护专业是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植物保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动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作物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果树学、植物病理学、动物学、农药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土壤学、植物营养学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点。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学院概况

4. 贵州大学林学院的承担科研

1 973计划专题 喀斯特生物适应对策及物种优化配置 喻理飞 2006-1-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 马尾松大径材与高产脂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丁贵杰 2007-1-13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 喀斯特地区退化天然林恢复与经营技术示范 喻理飞 2008-3-134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马尾松工业用材林良种选用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 丁贵杰 2008-1-22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联合资助 麻疯树生殖特性及促进种子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丁贵杰 2007-12-196 教育部重点项目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演体机制研究 喻理飞 2005-1-17 国家林业局 森林多目标培育管理技术研究 丁贵杰 2006-1-18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和演替过程中树种更替的机理研究 韦小丽 2007-1-19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食种实动物对掌叶木自然更新与扩散的影响 粟海军 2006-1-110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喀斯特人工林下土壤生态学属性与土壤环境评价 周运超 2006-1-111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树种幼苗生态适应性研究 韦小丽 2006-1-112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土壤环境对粗壮女贞茶叶品质影响规律 王德炉 2007-6-2913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及评价 戴全厚 2007-7-214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 高华端 2007-7-216 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 中巴资源卫星数据质量提高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应用典型研究 蔡学成 2005-1-117 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 黔东南州数字林业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谭伟 2006-7-1018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基于组件GIS的造林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谭伟 2004-1-119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提高粗壮女贞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技术研究 王德炉 2007-6-2920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冻灾后林地清理与更新恢复重建技术与示范 喻理飞 2008-3-1721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退耕还林工程岩溶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与优化配置经营模式示范 喻理飞 2003-1-122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小油桐良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丁贵杰 2007-9-2823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子课题 竹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省竹资源定向培育研究 谢双喜 2007-7-1924 贵州省科技厅成果推广计划 贵州岩溶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技术 喻理飞 2005-1-125 贵州省发改委产业化项目 小油桐良种选育及栽培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丁贵杰 2006-1-126 贵州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等级优势树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韦小丽 2005-1-127 贵州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贵州山区林地手持(GPS)定位影响机理与消减对策研究 谭伟 2003-1-128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喀斯特山区坡面径流及侵蚀产沙过程研究 戴全厚 2007-11-1629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天然次生林定向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谢双喜 2007-11-1630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香椿人工林多用途效益研究 夏玉芳 2006-7-131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马尾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丁贵杰 2006-7-132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岩溶石质山地植被恢复 喻理飞 2004-1-135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喀斯特山区速生树种-构树定向培育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夏玉芳 2006-12-1336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贵州苦丁茶(粗壮女贞)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王德炉 2006-12-1337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影响人工造林质量的技术与非技术因素评价与控制研究 温佐吾 2006-12-1338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贵州省豆科饲料姓灌木新品种选育 赵杨 2007-11-2139 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的演体机制研究 喻理飞 2005-1-140 贵州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 马尾松大径材成机理及林分稳定性研究 丁贵杰 2007-7-1341 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 “贵阳市数字林业平台”建设与示范研究 谭伟 2006-11-142 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 构树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夏玉芳 2006-11-143 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基于组件GIS的林场森林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研究 谭伟 2005-1-144 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贵州主要速生阔叶树种苗木根综合质量研究 韦小丽 2005-1-145 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贵州石笔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存策略研究 赵杨 2006-1-146 贵州大学博士基金 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 戴全厚 2006-1-147 贵州大学校立项目 贵阳市绿化造景植物种类、生态学特性和景观用途研究 王志泰 2001-1-1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课题 马尾松大径材与高产脂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丁贵杰 在研 2007-1-1 2006-10-1 2010-12-1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和演替过程中树种更替的机理研究 韦小丽 在研 2007-1-1 2007-1-1 2009-12-13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土壤环境对粗壮女贞茶叶品质影响规律 王德炉 在研 2007-6-29 2007-10-1 2010-12-14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提高粗壮女贞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技术研究 王德炉 在研 2007-6-29 2008-1-1 2011-12-15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 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及评价 戴全厚 在研 2007-7-2 2007-6-1 2010-6-16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 高华端 在研 2007-7-2 2007-6-1 2009-12-17 贵州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 马尾松大径材成机理及林分稳定性研究 丁贵杰 在研 2007-7-13 2007-11-1 2011-8-18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子课题 竹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省竹资源定向培育研究 谢双喜 在研 2007-7-19 2007-7-1 2008-12-19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小油桐良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丁贵杰 在研 2007-9-28 2007-1-1 2010-12-110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喀斯特山区坡面径流及侵蚀产沙过程研究 戴全厚 在研 2007-11-16 2007-12-1 2010-12-111 贵州省林业厅项目 天然次生林定向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谢双喜 在研 2007-11-16 2007-9-1 2011-12-112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 贵州省豆科饲料姓灌木新品种选育 赵杨 在研 2007-11-21 2008-1-1 2011-12-11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麻疯树生殖特性及促进种子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丁贵杰 在研 2007-12-19 2008-1-1 2010-12-1合计横向项目序号 承担部门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状态 委托日期 起止年月1 林学院 集体所有公益林使用权研究(福特基金会) 温佐吾 在研 2007-3-1 2007-1-1 2007-12-12   贵州省独山县林业局贵州省独山县枫香良种基地建设项目 赵杨 在研 2007-3-27 2007-1-1 2010-12-13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生物多样性标本展示项目 喻理飞 在研 2007-9-22 2007-9-1 2007-10-14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保工程效益检测技术 杨瑞 在研 2007-11-9 2007-11-1 2010-12-15   贵州省白云区土地退化机制及重建技术 王德炉 在研 2007-1-1 2007-1-1 2007-12-16   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遥感勘察 王志泰 在研 2007-12-18 2007-7-1 2007-7-17 林学院 遗产展示中心的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第二期) 喻理飞 在研 2007-9-19 2007-9-1 2008-12-18   贵州省贵定县畜牧水产局岩下大鲵种群保护生物学研究与保护区总体规划 喻理飞 在研 2007-8-21 2007-8-1 2007-12-1

5. 贵州大学农林类

您好,查询到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 
招生类别:农林经济管理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以及农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农业政策学、农场经营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农村经济调查方法等。
就业方向: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涉农研究、涉农管理、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摘要】
贵州大学农林类【提问】
您好,查询到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 
招生类别:农林经济管理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以及农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农业政策学、农场经营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农村经济调查方法等。
就业方向: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涉农研究、涉农管理、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哟~【回答】
贵州大学农林类是在贵州大学哪个校区?【提问】
贵州大学农林类未来就业方向?【提问】
贵州大学农林类未来好转专业吗?【提问】
稍等一下,我这边帮您查询哈~【回答】
贵州大学农林类是在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就业方向: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涉农研究、涉农管理、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回答】
转专业的学生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1.政治表现好,思想品德好,勤学上进,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2.培养方案中所学课程必修课没有不及格科目,第一学年所获得学分数不低于本专业同年级学生所获学分的平均数,所学合格课程的平均成绩达到优良以上。3.学生本人自愿申请转专业。【回答】
贵州大学有几个校区?分别是怎么划分的?【提问】
转专业申请资格和转专业范围1.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所学合格课程按学分加权平均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5%者,具有在全校范围内任意选择专业的申请资格;2.学习成绩优秀,所学合格课程按学分加权平均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10%者,具有在文史、理工同科内转专业的申请资格;3.学习成绩优良,所学合格课程按学分加权平均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15%者,具有在本学院内转专业的申请4.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在原专业继续学习的学生,可申请转入到其它专业学习,但需转入下一年级学习。三年级学生可申请转入一年级或二年级学习。四年级学生不5.每年各专业单向转入或转出的学生比例,严格控制在该年级本专业学生数的20%以内。6.艺术类专业学生只能申请转入艺术类相近专业;体育类专业学生只能申请转入体育类相近专业。7.定向生、委培生、保送生和国防生不得申请转专业。【回答】
请您耐心等待几分钟,正在编辑整理回答,马上就为您解答,还请不要结束咨询哦。【回答】
贵州大学现在有9个校区,分别为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花溪南校区、太慈桥校区、小关校区、罗汉营校区、沙冲校区、西校区、蔡家关校区、茶店校区【回答】
花溪北校区是人文、法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外国语、计算机学院。花溪南校区是农学、林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院。花溪南校区是土木、机械、矿业、志愿与环境等学院。茶店校区是明德学院。小关校区是科技学院。成交和代培在罗汉营校区和沙冲校区。【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哟~【回答】
谢谢【提问】

贵州大学农林类

6.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系部介绍

 历史沿革 1942年建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成立了农艺系并开始招生;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贵州大学建制被撤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以院系调整后保留的原贵州大学农艺系为基础组建贵州农学院,其中农学系为构成贵州农学院的5个主要专业系别之一;1997年8月四校合并组建贵州大学至2004年8月两校合并组建新贵州大学,作物系一直为农学院主干专业,在教学科研、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科专业设置 作物系是一个综合的作物科学学科群。目前该学科群含一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多个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该学科群由二个本科专业(农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二个专业方向(农学、烟草)和三个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组成。(1)农学专业专业概况 农学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42年至今已经招收58届共4560名学生,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是面向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造就高等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贵州是农业大省,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在为贵州“三农”服务中作出过巨大贡献。在60余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农学专业不断凝练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内涵的办学特色。2006年12月农学专业被评为贵州大学品牌专业。农学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企业创建、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67人,硕士研究生90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63人,学生总数570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多规格、多层次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农学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建有“作物育种与种子工程”省级专业实验室、“作物科学”双基实验室、“麦作中心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作物、果树营养生理与土壤农化实验室”,从学科上形成了专业基础、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科队伍,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业科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师资队伍 农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2人,具有副高职称的8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64.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占22.6%,具有硕士学位者14人,占45.2%;教师年龄结构:55岁以上1人,占3.2%,40-55岁13人,占41.9%,40岁以下15人,占48.4%。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2人,博士7人。学科队伍结构较为合理,通过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培养了一批学术水平高、造诣深、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基础理论扎实的教学科研团队。 园艺系是由1964年建立的园艺专业发展而成,现有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和茶学四个教研组,一个园艺学本科专业,一个果树学硕士点,园艺专业为贵州大学特色专业,果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园艺系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13人,讲师 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8人,硕士学位人员 10人,在读博士 2 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贵州省省管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园艺系主要培养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植物经营管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建造、园艺植物科学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高级综合型科学技术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16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4人。逐渐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体系。园艺系有一个园艺科学基础实验室和一个果树科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为 1280 平方米,实验仪器价值 460 余万元,有科研教学实验基地80余亩。上述教学科研平台为园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来,园艺系共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园艺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学习、就业、成才为出发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贵州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 果树学教研组果树教研组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 7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4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贵州省省管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人。果树教研组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喀斯特山地果树生理生态与无公害栽培技术、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的潜质评价与利用以及生物技术与果树遗传育种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柑橘、刺梨、板栗等果树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果树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生态与无公害技术,珍稀果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的分子生物学,特色果树珍稀性状的分子生理及关键基因克隆、评价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植保系是贵州大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早在1941年国立贵州大学建立农学院农林系时,就成立植物病虫害学科,随后建立了病虫害系,1958 年正式设立了植物保护专业,1960年起开始招收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在著名昆虫学家蒋书楠教授、郭振中教授等几代植保学人的不懈努力下,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优良的学科传统,建立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特色鲜明、团结合作的学术队伍,以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队伍:植保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9人,副高职称的8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68%。具有博士学位的 10人,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 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80.0%。从年龄结构看,55岁以上1人,40-55岁10人, 40岁以下14人。另外,还有国家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省跨世纪人才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植保专业由3个二级学科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组成。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保护)和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动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植物保护)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动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本专业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一个专业实验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双基实验室(植保科学双基实验室)。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国际合作项目等在研科研项目共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获得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参加)、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182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发表在国内权威刊物上的有48篇,国内重要及核心期刊上的有44篇,其他刊物及参会论文81篇。

7.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验室于2005年根据新办专业实验需要建立。经过近三年的不断投入和建设,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现有近80㎡实验室1间、40㎡准备室1间、30㎡标本室1间,分别位于南校区新二教五楼515,513和504。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实验室属农学院作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的子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结合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中药加工与炮制、中药鉴定学、中草药资源调查、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标本室中已陈列了人参、三七、黄连、天麻等250多种中药材。目前,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子实验室共开设10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涉及的课程有:中药炮制学、中药栽培学、生物技术制药、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品质分析与鉴定、中药化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药剂学等。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植保、农学、园艺专业为依托,侧重于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污染物质检测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00㎡,位于南校区六教五楼。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由有机污染物前处理室、重金属前处理室、有机污染物分析室、重金属分析室、准备室以及专业办公室组成,是教学实验、科研、对外技术合作的基地。目前实验室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的仪器分析、农药学原理、农药残留分析、环境监测与评价、有机食品生产原理与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与应用、天然农药学、有害生物绿色治理等10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旨在使学生掌握农药、重金属等农产品污染物分析方法,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的专业实验室,是一个教学科研型实验室。本实验室始建于贵州农工学院成立之初,并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承担了农业昆虫学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1996年12月本实验室被贵州农学院评为先进实验室,实验室在建设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1999年“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被贵州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实验室亦在建设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重点依托本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动物学二级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主要依托本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包括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又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以本实验室为基础之一的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获准成立建设。本实验室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大建设力度。同时本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贵州大学和农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推荐参加此次省级专业实验室评估,本实验室也希望在这次评估中能得到进一步的建设发展,为贵州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贵州大学“211工程”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本实验室现承担有植物保护 、农学、园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本科专业的农业昆虫学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要承担动物学专业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的实验研究任务。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本实验室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24项,共计科研经费25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本实验室设在贵州大学花溪南校区第6教学楼和第12教学楼。针对所承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设计,并配置农业昆虫学及相关学科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制订并严格执行了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现已能够较好完成所承担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本实验室现有专职人员5人,兼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博导4人,硕导10人。 果树科学实验室贵州大学果树科学实验室定位为教学科研型专业实验室,2005年通过贵州省专业实验室评估。果树科学实验室地处贵州大学南区新二教7楼和六教3楼,共计用房14间,面积540m;其中实验用房12间,共470m。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共计200余台(件),总价值200余万元。实验室现有教师和实验专职技术人员共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主任安华明教授(博士)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果树科学实验室主要由果树栽培与育种实验室、果树生理实验室和果树生物技术实验室等三个子实验室组成,主要承担园艺、农学、烟化、植保、林学、草业科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本科生的《植物组织培养学》、《果树栽培学》、《果树育种学》、《园艺植物营养与施肥》、《园艺学概论》、《果树种苗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及运销学》等和果树学硕士研究生《果树营养生理学专题》、《喀斯特山地果树栽培学》、《现代果树研究法》、《果树生理实验技术》等10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承担实验项目约50余项,年均生时数5000以上。同时还是园艺专业本科生和果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实验平台,并向全校相关学科开放。此外,果树科学实验室还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2004年以来,在权威期刊和其它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0多篇。

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8.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成果

该院在农业科学研究上拥有一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 500多项,累计获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11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成果推广运用累计面积4000万亩以上,增产粮油果蔬约50亿公斤,新增产值约524亿元,培养乡土人才300多万人(次),使60多万人脱贫,为该省科技兴农、科技扶贫作出了贡献。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社会效益约4亿元,发表出版科技论著1000多篇(部),许多论文已被国外刊物刊登或引用。近二十年来,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组合)59个,其中水稻16个,玉米8个。小麦8个,小黑麦4个、大豆4个,油菜7个,蔬菜8个,瓜果4个。水稻两系新组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杂稻两优363、金优431、威优467、I尤4761;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0、11、12、13、14号;杂交玉米黔原3号、黔单10号、黔玉1号;贵麦2号、5号、黔麦早2号;小黑麦新品种劲松5号、49号;黔辣1号,黔茄1、2号,黔白1、2号,黔甘1、2号,西瓜良种黔育1号、3号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生物技术方面,黄连、油菜、魔芋组织细胞培养、猕猴桃新品种原生质体培养,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黄连组培技术,细胞中黄连素含量达5.21%,超过国内研究水平,油菜组培已培育出油菜不育系4个及相应的组合材料60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国南方旱坡地持续农业管理通过几年努力,初步解决了贵州山区土壤流失的关键技术问题,应用生物梯化技术,使土壤侵蚀量减少82%,养分流失减少80%,这一技术已逐步在全省推广,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的中国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项目,采取参与性社区管理研究方法,对林地、荒山草地、耕地、水等资源实行了6年系统研究,使各种资源在得到有效保护前题下,大幅度提高了利用率,显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实现了试验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2000年在贵州召开了30多个国家参加的研讨会,得到专家高度评价。该院的早果菜和冬果菜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效。到目前为止,早熟蔬菜和冬果菜在全省10多个县(市)低热河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为160余万亩,产值约22亿元,纯收入约16亿元,推动了该省蔬菜周年供应问题的解决,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一条可靠的途径。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果树新品种选育方面,该院先后鉴选了葡萄、龙眼、荔枝、油桃、黄肉桃、草莓、无籽柚、柑桔、猕猴桃、苹果等,丰富了该省果树栽培品种。1996年-1998年,该院与安顺地区行署共同实施安顺地区百万亩粮油高产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我们选派了一名科技副专员,六名科技副县(市)长,17名科技副乡镇长和三十多名科技人员下到安顺地区六个县市住点工作,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住点科技人员辛勤劳动,三年总增粮食2.31亿kg,总增油菜籽952.7万kg,新增产值3.52亿元。红黄壤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提出了黄壤综合改良技术,冷、烂、锈田改良技术,煤水田改良技术,在试验区范围内推广,1998年粮食产量比1991年翻了一番,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该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水稻、玉米微机测土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在全省推广400多万亩,使水稻、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研究,提出了水稻主要虫害、病害、草害一整套防治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科技开发方面,该院坚持以自身的科技成果运用开发为主,以自办或联办科技开发实体为基础,初步建成院所两级,以所为主,一所两制的科技开发体制,逐步建立科研与开发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来,先后创办了20多个科技型经济实体,其中院肥料示范厂,年生产能力上万吨,产品销往全省60多个县市。建立了以种子产业为主的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优质米加工生产线,这些实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