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青花瓷的纹饰

2024-05-18 04:41

1. 清光绪青花瓷的纹饰

光绪青花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各种植物花卉描绘时往往留白边,细部处理过于简单,人物纹描绘的较草率,缺乏生气,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传统纹饰题材有缠枝莲、八宝勾莲、云龙、团龙、团凤、双凤、缠枝宝相花、竹石蕉叶、海水八卦、松鹿纹、松鹤、山水人物、婴戏(十六子)、飞蝠、虎、松石人物、八仙、三果、海水异兽、五伦图、寿字、诗句、荷花、云鹤、灵芝、梅雀蝶、松鼠葡萄、九桃图、回文等。除此传统纹饰之外又出现了绶带鸟、杏林春燕、松竹梅、缠枝莲、三星人、王秋献瑞、野壑围猎、水仙、寿桃、八哥、游园仕女、金石文字等。光绪时青花纹饰多样,虽有不少仿古纹饰,使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内容更丰富。在青花绘制中,咸丰、同治青花瓷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光绪青花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咸丰、同治时期,与康熙时期青花一样,青花浓淡可以达到多个层次;于康熙青花不同的是,康熙青花发色在釉下,光绪青花发色在釉中。光绪民窑青花纹饰题材有花鸟、云龙、云凤、凤穿花、凤凰牡丹、山水人物、博古、荷莲、百鹿、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此外还不少寓有吉祥福寿之意的内容,如麒麟送子、富贵白头、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福禄寿”三星等,这些纹饰尽管俗气,但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纹饰多布局松散,层次不清,画工草率。

清光绪青花瓷的纹饰

2. 清道光青花瓷的造型

道光青花瓷造型大多沿袭乾隆朝旧制,创新极少。如天球瓶、玉壶春瓶、葫芦扁瓶、直颈瓶、赏瓶、花觚、胆瓶等。造型日趋笨拙,线条生硬,棱角过于分明,缺乏细巧圆润的美感。比例失调,民窑器尤甚,特别是道光后期,许多器型显得更加蠢笨和粗俗。胎壁薄厚不均,修胎不精,制作粗糙,常见器型除盘、碗、杯以外,多见花盆、玉壶春瓶、赏瓶、绶带葫芦瓶、鱼缸、鼻烟壶、鼎炉等。由于此时拉坯工匠有意把器物的底部和胎壁加厚,所以此时器物比嘉庆时期更重,塌底现象有所减少。盘类有花口盘、攒盘、撇口盘、三足盘。碗类有撇口碗、折腰式碗、葵瓣口碗、花口碗、高足碗、盖碗、墩式碗。壶类有执壶、无柄长流壶、鼻烟壶、盉壶、端把茶壶等。尊类有蝠耳尊、兽耳尊、灯笼尊。盒类有椭圆式盒、海棠式盒、八方倭角方盒。瓶类较为丰富,有玉壶春瓶、梅瓶、蒜头瓶、直颈瓶、扁方瓶、兽耳瓶、赏瓶、撇口瓶、锥把瓶等。另外,道光青花还有将军罐、花觚、温锅、洗、缸、长方盆奁、长方倭角茶托、水盛、烛台、折沿盆、渣斗豆等。这时期还烧造了一些大件器皿,比起嘉庆朝要多,胎体普遍厚重,有大缸、云龙盆、大盖罐、大盘、六方大花盆等。冬瓜罐是道光时期出现的新器型,因形似冬瓜而得名,其基本形状是罐口内敛,口经打磨下凹一圈,罐盖内凸,圈沿打磨,小于罐口,罐盖正好盖入罐口,固定不滑落,俗称“子母口”;罐肩丰满,罐腹长圆,罐底假圈足;罐盖圆平,上有宝珠钮。咸丰以后,为了便于提拿,盖钮渐趋烛焰状。

3. 清康熙青花瓷的造型


清康熙青花瓷的造型

4. 清光绪青花瓷的概述

 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朝历时34年,由于清政府顽固的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对内采取高压专制统治,对外保守投降,致使政治腐败,管理混乱,经济落后,市场萧条,民不聊生。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不断从沿海向内地渗透。洋人凭借各种优势,大量的不择手地掠夺中国优质古瓷。不少官员和商人,投西方人所好,醉心于发古玩之财。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景德镇仿古瓷买卖应运而生。同治以来,中国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光绪登基后,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在中国志士仁人中酝酿,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处于内陆山区,相对闭塞,便于控制。清政府为了满足醉生梦死的生活,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光绪二年(1876年),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另外,光绪十年(1884年),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瓷,花费了白银15000两。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慈禧六十大寿烧纸了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00两。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的瓷器又耗费白银38500两。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赏赐瓷等各种类型。从“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最为精美。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5. 清光绪青花瓷的介绍

清光绪朝历时34年,期间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处于内陆山区,相对闭塞,便于控制。清政府为了满足醉生梦死的生活,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清光绪青花瓷的介绍

6. 清乾隆青花瓷的造型

乾隆青花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9件)、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敞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盛。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有不带盖两种),直颈瓶、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既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中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庆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壶、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盉壶、炉、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蛊、高足蛊、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7. 清宣统青花瓷的造型

宣统官窑青花瓷器数量较少,如今所见的有玉壶春瓶、赏瓶、纸槌瓶、盖碗、盖罐、香炉、坛、杯以及各式盘碗等,与光绪器物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造型更加规整,胎体更加轻薄,修胎更加精致。碗盘圈足处理非常精细,圈足外墙内倾,内墙垂直,圈足成滚圆的泥鳅背状。宣统民窑青花瓷器与光绪青花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日用瓷多余陈设瓷,粗瓷多于中高档瓷,青花瓷的品种比光绪时少得多。宣统民窑青花与官窑青花相比,是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民窑青花瓷器朝着粗糙方向发展,讲究便宜耐用。因此如今所见到的宣统青花,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修胎简单,足底粘有窑砂。

清宣统青花瓷的造型

8. 清嘉庆青花瓷的造型

总的来说,与乾隆朝比较,嘉庆朝器物造型呈减少趋势。由于乾隆皇帝还是太上皇,其影响尚在,官窑的器型基本不变,由于财力不如前朝,因此盘、碗、盒、罐等日用器物为多,而天球瓶、玉壶春瓶、节盒、花觚、赏瓶等陈设瓷生产较少。民窑器也是如此,如方形印盒、攒盘、高足盘、隔盘等盘碗较为常见。新出现的器型,如灯笼瓶、帽瓶、六方扁瓶、八方花盆等。常见器型有:盘(圆口、撇口、温盘、高足格盘)、碗(盖碗、高足碗、葵瓣式、四方委角式、折腰式)、花觚、蒜头瓶、撇口瓶、玉壶春瓶、直颈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洗口瓶、螭耳瓶、贯耳瓶、赏瓶、胆式瓶、葫芦瓶、天球瓶、穿带瓶、锥把瓶、灯笼瓶、棒槌瓶、圆罐、将军罐、蟋蟀罐、猫式香熏、温器、长方四足炉、缸、绳耳尊、双耳瓜棱尊、兽耳灯笼尊、杯、盖盒(圆形、腰圆形)、水盛、洗、渣斗、盉壶、釉头罐、烛台、执壶、茶壶、茶托(海棠式、菊瓣式)、茶碗、茶盘、节盒、粉盒、皂盒、面盆、瓷版以及文房用具等,还有极少见的青花帽筒新品种,另外还可见青花鸭池器和鱼池器,造型新颖,具有实用性。官窑器多抱月瓶、胆式瓶等赏瓶和罐、盘、碗、帽筒等。流行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盖碗、格盘,以及茶具、罐、炉、五供、马蹄形杯、水仙盆、炉、赏瓶等器物。民窑器型稍粗笨,多加双耳,多为大瓶、大罐,也有小罐、小瓶、格盘、盘、碗、笔筒、四节盒、水仙盆等。嘉庆后期造型不如乾隆规整,尤其民窑青花,器身多有歪斜,器口、壁薄厚不均,施釉稀薄。至于小件器物中的瓶、罐、盘、碗和文具类,有的还能细致如前。嘉庆青花瓷器上的耳系一般非常工整、方正,见棱见角的牌形耳好似古代的玉牌一样,器物足根圆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匀,尤其是民窑器。双狮耳发展到嘉庆时,上头大下面小,模印清晰。一般讲,器物上的耳饰越清晰其年代越早。嘉庆时出现的帽筒,形体比较高大,有的器身还有镂空装饰,其镂空规矩,棱角分明。嘉庆青花印盒与前期相比,整个盒身显得丰满高大些。一般规律是越早的印盒越矮。天球瓶到了嘉庆时颈渐粗,肚子加大,上下比例较协调。梅瓶没有前期高大,给人以矮胖蠢笨的感觉。攒盘(碗),始于明代晚期,此时官民窑兼有,一般由5个、7个、9个小盘(碗)组成,多以皮、漆、木等套盒相配。高足盘,足高大于盘高,一般多绘以淡描勾莲纹饰,足底淡描芭蕉纹。整体看,嘉庆青花的造型线条不太柔和,略显笨拙,轻巧程度不如雍正青花,工艺上不如乾隆青花,尽管有些精美器物风格上与乾隆青花相差无几,但精细程度还是不够,缺乏精雕细琢。而嘉庆民窑青花就更显粗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