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2024-05-19 08:55

1.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天才无须制造。当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建立不久,并且正在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的时候,有人竞神奇地指出了它的先天不足,并预言了它的“死期”,从而给全世界出了一个难题。这个人就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仅是军事上的战胜国,而且在经济上也以胜利者的姿态崭露头角。当时它拥有250多亿美元的黄金储备,约占世界总量的75%,成为国际上实力员雄厚的经济大国。这样,财大气粗的美国就“挟黄金以令诸侯”,建立一个体现自己意志的货币合作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美国以黄金储备为保证,向世界各国提供美元,由美元来充当惟一的国际货币。美国政府承诺“美元和黄金一样可靠”,各国可以按照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这一揽子货币安排有什么问题呢?让我们先听一段故事:从前有个媳妇,心灵手巧,贤淑能干,深得婆婆的欢心。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土地贫瘠,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的香火却异常兴旺,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家人的怨气越来越大,最后,婆婆怀疑她把粮食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却是有矛盾的,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会出现信心危机。原因在于,美国要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只能让自己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赤字,由此留下的“大窟窿”,惟一的填补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现钞。这无异于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美元越来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收支赤字却意味着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由于别国的兑换而减少。这样,一边是美元越来越多,一边是黄金越来越少,势必会造成“粥越来越稀”,美元兑换黄金失去保证,美元出现信心危机。时间一长,布雷顿森林体系自然也就无法维持。关于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这种两难境地,最早是由特里芬提出的,因此被称为“特里芬难题”。实际上,由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来充当惟一的国际货币,特里芬难题都是存在的。

    事实不幸被特里芬言中。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里,欧亚各国百废待兴,需要从美国进口商品,但由于缺乏美元,所以形成了“美元荒”。从50年代开始,美国的赤字缓解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矛盾,但在50年代中期之前,美元基本上还是比较紧缺,各国仍然愿意积累美元,没有出现美元的信心问题。1958年以后,“美元荒”变成了“美元灾”,美国持续的收支赤字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其中尤以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言辞最为激烈,他认为,美元享有“过分的特权”,它的国际收支赤字实际上毋需纠正,可以用印制美钞的方式来弥补;而其他国家,一旦发生了赤字,只能采取调整措施,蒙受失业和经济增长下降的痛苦,甚至不得不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地节省外汇。

    对于这些不满情绪,美国始终置若阁闻,不愿意为此付出调整国内经济的代价,来减少国际收支的赤字,依然对发行美钞乐此不疲。其原因在于,美元可以用于国际支付,因此,只要印钞机一转,不但能够轻而易举地抹平赤字,而且其他国家的商品和劳务也可以滚滚而来。  

    50年代末期,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对外短期债务激增。到1960年,美国的短期债务已经超过其黄金储备,美元的信用基础发生了动摇。当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美元危机。美国政府请求其他国家予以合作,共同稳定金融市场。各国虽然与美国有利害冲突和意见分歧,但美元危机直接影响国际货币制度,也关系到各自的切身利益,因而各国采取了协调冲突、缓解压力的态度,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来稳定美元。除合作性措施之外,美国还运用政治压力,劝说外国政府,不要拿美元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并曾就此与当时的西德政府达成协议。但有些西方国家,比如法国政府就对美国的施压手法非常反感,丝毫不买美国的账,仍要求兑换黄金,带头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

    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到19邱年3月,其黄金储备已降至120亿美元,只够偿付短期债务的三分之一。结果在伦敦、巴黎和苏黎士黄金市场上,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美元危机,在半个月内美国的黄金储备又流失了14亿美元,巴黎市场金价一度涨至44美元1盎司。于是美国政府被迫要求英国关闭伦敦黄金市场,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即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官方市场,仍维持35美元l盎司的官价,私人黄金市场的价格,则完全由供求力量自行决定。到1971年夏天,美国黄金储备已不足100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形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引发了一场资金外逃的狂潮,并于当年夏天达到了顶点。面对着各国要求兑换黄金的巨大压力,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切断美元和黄金的联系。其他国家所拥有的700多亿美元,到底还值多少黄金,美国政府从此再也没有做出回答。

    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实际上等于废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从此以后,美元不再兑换黄金,美国政府也不再承诺“美元和黄金一样可靠”,对美元的信心要求不存在了,信心和充足性之间的矛盾也最终消失了,历史终于以这样一种代价惨重的方式,破解了特里芬的难题。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2.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3.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4.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5.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研究经济和金融的人都知道“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大致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特里芬难题经常的会被作为解释美国贸易逆差、美元币值不稳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理论。但我要说这是借口,因为在特里芬教授提出美元“悖论”的时代,美国的贸易仍是连年顺差,而且在资本项下也在不断扩大资本输出规模,其投资净收益每年也有上百亿美元,也可以作为支付进口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贸易项下的顺差直到1981年才结束,资本项下的顺差直到1985年才结束。   一个理论的提出本来应该与实践相符合才会被认可,可“特里芬难题”却滞后了二十几年,现在看表面上符合了美国情况,可以解释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美元贬值,可是以前呢?为什么同一个理论就不能解释1981年以前美国的金融和贸易情况呢?这个理论也一样解释不了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的经济和金融现象,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也是国际流通货币,他们也一样输出货币也被其他的国家吸纳,而却没有出现什么必定要出现的贸易逆差,日元的币值更加是没有贬值反而大幅增值。这样一个非常不合常理而且漏洞百出的理论为什么就能够大行其道呢?理由有三:1.美国掌握了世界的话语霸权,为了掩盖他们利用美元剥削和掠夺全世界的秘密,极力推销这样的理论。2.特里芬教授是在国际贸易与结算方面有多年研究的专家,而且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专业,表面上看起来有好象是满有理由的。3.这个悖论的设计前提是美国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国家,这就使得多数国家的经济学家没有去仔细考证理论的正确与否。   美国利用话语霸权强词夺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1.纽约联储主席盖纳周四表示,中国一贯采取大量买入美元资产的政策,用以支撑美元,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加重美国通涨风险。( www.FX168.com北京时间 2006年03月10日 04:01)2. :伯南克在年初的言论“美国之所以连年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逆差,与其说是美国挥霍造成的,倒不如说是其他国家过度节俭的结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必一一列举。   其实所谓的特里芬难题是不成立的,它之所以会大行其道,是美国需要一个理论来解释他们的贸易逆差、美元贬值。这样就可以掩盖美国用印刷的纸币白白换取别国物资的本质,而别的国家手中的美元也只能是对美国的商品需求预期,如果美元贬值则是这些国家的损失。“世上本无尘,何处惹尘埃”。   补充说明:   1. 现在的会计制度多采用现实收付制,大家形成的概念就是有支出就有收入,付出钱就要收到货物。正是这样的收付观念使得人们认为特里芬难题的立论是正确的。   2. 我们企业会计中的货币概念与央行会计的货币概念是不同的,企业对货币的进出要逐笔的登记,而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则是整体投入量的控制,没有逐笔登记的需要。美国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发行国家,货币的概念也与其他国家的概念不同。例如他们援助某非洲国家十亿美元,有可能是通过美联储的本票来向附近的国家购买物资,这样的本票美方可以入帐也可以不如入帐(方式还有很多),长期的积累就会使得美国的本票和现钞难以兑付黄金和实物,这就是特里芬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的初衷----说明黄金的没价值。   3. 本质上来说美国的收支情况并不是特里芬所说的付出美元,就要贸易逆差来补偿。照收付原则来讲付出美元就应该是贸易顺差而不是逆差。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它把美元这样的纸等同于物资,而对美国来讲则不是这么回事。在手持美元资产的国家和企业来讲有美元与物资有可能是同等概念,但前提必须是美元能够保持信用,还有购买能力。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6. 特里芬难题是指什么?

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悖论)是指: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值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值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扩展资料:
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
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此外,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里芬难题

7. 特里芬难题指的是什么?

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如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国际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币值稳定,人民币大额净流出将损害这一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人民币不能实现大额净流出,将无法成为国际货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国际货币均面临的特里芬难题。

扩展资料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指出作为国际货币负有提供全球流动性的责任,提供储备货币的国家需要有越来越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才能保证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国际市场流动性。
但当一个国家的逆差越来越多而不断积累时,负债就越来越高,又反过来会对货币信心造成冲击。对中国而言,基于基本面向好和人民币国际化大力推进等积极因素,由于外部因素冲击而产生的短期货币贬值应该不足为虑。
在人民币向着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过程中,未来如何在维持贸易顺差的基础上实施货币输出,怎样在人民币市场化贬值与维持币值坚挺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服务对外的经济目标和对内的经济目标之间权衡利弊,可能才是我们在货币政策中,将长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里芬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币待解“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指的是什么?

8.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如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国际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币值稳定,人民币大额净流出将损害这一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人民币不能实现大额净流出,将无法成为国际货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国际货币均面临的特里芬难题。

扩展资料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指出作为国际货币负有提供全球流动性的责任,提供储备货币的国家需要有越来越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才能保证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国际市场流动性。
但当一个国家的逆差越来越多而不断积累时,负债就越来越高,又反过来会对货币信心造成冲击。对中国而言,基于基本面向好和人民币国际化大力推进等积极因素,由于外部因素冲击而产生的短期货币贬值应该不足为虑。
在人民币向着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过程中,未来如何在维持贸易顺差的基础上实施货币输出,怎样在人民币市场化贬值与维持币值坚挺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服务对外的经济目标和对内的经济目标之间权衡利弊,可能才是我们在货币政策中,将长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里芬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币待解“特里芬难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