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2024-05-18 23:18

1.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2. 怎样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你好。
初级会计不用关注,对这个阶段而言有些过于艰涩。
而中级会计中,是后半章节的枢纽,属于全书最重点,会衍出最难几个高分章节。
所以你可以权衡一下是不是值得花力气。
下面说说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是一项资产,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递延所得税负责,首先是一项负债,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这是本质,不能被所得税几个字迷惑。

假设你有一个企业,你这个企业一年就只有一笔买卖。
在2010年12月做成,但是要在2011年1月才收到钱(企业常见业务模式),跨年了,麻烦来了。
财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认为合同本身就是钱,买卖签订的2010年就有收入了。
税务上根据收付实现制,认为钱拿到手才是真的有,他们认为2010年什么事都没有,和谐美满。
2010年就会出现一笔的偏差。
假设这笔买卖有100块利润,假设公司全年就这么一笔买卖,所得税率25%。
借:所得税费用 25。(这是财务上的认为,是你应该期末披露给围观群众的数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这是税务局认为的,是你该给国家的钱。)
这个分录明显在税务局这块有些不对头,正常情况也应该是25,但又不能给税务局白塞钱,你给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就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代替应交税费,用新负债科目,代替原来的、不能使用的负债科目,把此笔负债保留在企业账上。
借:所得税费用 25(损益科目)
贷:应缴税金/费——应缴所得税 0 (如果这个负债科目不能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就换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名字蒙混过去)

第二年把这个科目再转回成应交税费科目。
这个时候,就只交钱就行,损益上年就确认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负债科目)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5(转成大家都懂的负债科目)

借:应交税费——所得税 25
贷:银行存款 25(交钱)

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同理所得税资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怎样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呀?请举例说明

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公式如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利润总额,即在所得税完税前的利润。
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公式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 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产品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后的期间费用
产品销售收入= 国内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的销售成本。
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 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
分摊后的期间费用= 企业期间费用合计×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
分摊比例(%)=该种产品销售额/企业生产全部产品销售额(包括该种产品)×100%。

扩展资料: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作用:
(一)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二)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三)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四)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资金;
(五)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六)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七)加快立法工作;
(八)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资产

怎样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呀?请举例说明

4. 怎样理解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自己根据利润计算出来的税费,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应交税费”,这个是给税务局的税费,两者不一样,他们之间就差了一个纳税差异。通过以下会计分录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
1、按照企业的利润计算的实际应该缴纳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由于纳税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影响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上面三个分录合起来,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5. 递延所得税是如何根据递延所得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是以会计准则的核算规定计算出来的,其依据就是会计利润乘所得税率得出来的,
  应交所得税却是一个税法的概念,它是以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
  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依据不同,导致了上面的两个概念下的数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相同的,而有了不同,就得进行调整,一经调整后,就会出现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出现,经过这两个科目的调整后,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就会有机的结合与统一起来了。而形成这些事项的不同的会计事项很多,我简单举几个,如计提了坏账准备,资产发生了减值,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企业发生了未决诉讼、企业被处于了罚款了等等的,这些事项在会计上都是要在税前利润中去体现与扣除的,而税法却对他们的扣除作出严格的规定,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扣除的,这就形成了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与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基础数据出现了差异,就会不等,那么不等的差额,就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科负债了。
  但是二者之间又是有联系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种资产,就是说,别人欠我的,以后会还得,我现在多交了税,以后就会少交的。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恰好相反,是我欠别人的,以后要还给人家的,我现在少交了税,以后会给补交上去的。
  所以:应交所得税,就是当其应当交给税务机关的税额了,由于我当期有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说明我当其多交了税,以后会少交的,或因为我当期有递延所得税负债,说明我欠人家的,意思就是我当期少交了,以后会补交的。
  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等式出现了,
  实际的费用+我少交的-多交的=应该交给人家的
  我们换成所得税名称后,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所得税
  而这个应交所得税,就是当期应纳的所得税,也就是说,在所得税费用中,只有这个费用是需要在本期上交的,即在当期实现了或兑现了,所以其与当期所得税是对应的,即我们替换一下,并整理一下: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又称为递延所得税,也就是说,二者的差额就是以后还需要补交的所得税额了,
  所以最终就变成了: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科+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如何根据递延所得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来计算的

6. 请问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如何确认的。

1.递延所得税资产:
拿应收账款打比方,会计上计提坏账----其他的跌价也是个道理,税法不允许计提,这样就形成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分录的意思就是说你减少所得税,税法不认可.但会计上是要按照会计准则来做所得税方面是按照税法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企业应该主要是由跌价引起的.
2.递延所得税负债:
再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1000万元(即原始购买成本),账面价值25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投资收益1500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0万元;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0。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500*25%=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75
即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收益1500万元,税法不认可, 但会计做账还得按照会计准则来,与所得税法差异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调节.

7. 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

可以这样理解。具体来说,会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完全就是因为“会计”与“税法”两者之间在处理业务时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体现的是税法,所得税费用体现的是会计,递延所得税是在做纳税调整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理解为当期多缴纳税的税款,导致应交税费增加,以后期间可以少纳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可理解为导致当期少缴纳税款,导致应交税费减少,以后期间会多纳税款。
仍然是先算所得税,再做转利润分配的分录。你“所得税费用”最后仍然要转入“本年利润”,无非你在算所得税费用之前先计算出五年内补亏后是否还有多余的利润总额,这一步直接按一下计算器就可以算出来的,何必要通过做分录才看出呢

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

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如何确认的? 最好有例子

1 计税基础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例」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 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 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所得税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 「例」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5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负债产生的1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3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 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企业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包括未来期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3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4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5 确认 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②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确认。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6 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 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 (1)企业合并。 (2)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7 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 (1)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3)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4)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5)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差异金额。 8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