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读后感

2024-05-22 05:24

1. 《从0到1》读后感

  中国的科技界最能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百度将美国几点大学的“奇点”理论引入国内,让很多人重新认识到一个新生的“事物”。以下并不想要去表述奇点大学相关的东西,而是源于奇点大学所推荐的一套“奇点系列”丛书。
  
   与奇点理论的深奥不同,奇点系列丛书则更多的是向读者传达了来自美国顶尖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它所具备的一种改变世界的商业哲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实操性;而中国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下,数以万计的“草根”创业者到企业管理者,都可以从“奇点系列”中汲取来自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以及企业管理思想。
  
   在和君商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创业者或者企业家的思维跳动,这对于还处于一个普通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带来极大的触动,而在翻看了《从0到1》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能够有幸参加和君的学习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从0到1》源于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2012年在斯坦福教授的一门创业课程。期间,他一个学生记下详细笔记,并把它发布到网络,引来240万次点击率。随后,彼得参与将这份神奇笔记精编成为《从0到1》。
  
   对于彼得·蒂尔,其身上的光环依旧耀眼: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个天使投资人、硅谷“PayPal黑帮”总舵主……简而言之,一个有着一千个理由去宣讲“成功学”的精英。
  
   事实上,彼得·蒂尔的核心观点并不难理解。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步有两种方式:1,水平进步,横向发展,照搬已有经验,从1到N,其最大红利是全球化;2,垂直进步,纵向发展,探索未知领域,从0到1,让新事物破茧而出,创业团队更应醉心于第二种进步。
  
   他自己即是“从0到1”的前辈。因为他创造了PayPal,在蒂尔眼里,如今IT产业的迅猛发展,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人类其他领域进步的苍白。他曾批评硅谷的投资者为了谋求眼前利润,只敢投资轻量资本的创业,导致几十年来人类在比特层面进步很大,但在原子层面进步很小。而他个人的投资领域则涵盖了探索宇宙的火箭,纳米技术,机器人研制以及治疗癌症和抗衰老研究——换句话说,他的确有资格“轻视”那些“从1到N”的投资者。
  
   相比“从0到1”,蒂尔另一个观点则多少有些违背“常识”。他认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就是两个字:垄断。传统竞争一般是从1到n的竞争,就是拼渠道,拼广告,拼资源。互联网的竞争,则要学会从0到1的竞争,要拼用户、拼创新、拼产品。
  
   而创业公司实现垄断必须从垂直市场开始,要关注的并不是未来市场的规模有多大,而是在当前垂直领域里占据多少市场份额。
  
   那么遇见与你同步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怎么办?蒂尔给出了一个人们熟悉的答案:打不过“敌人”就和他联手。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觉得很熟悉,这两年互联网巨头公司间的合并让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忧,如最近的滴滴Uber合并案,在合并之初,我们能看到市场大部分的反应就是垄断,因为滴滴和Uber占据网约车市场的90%的订单。大众对于垄断几乎都会本能的产生抵触情绪,仿佛垄断者的下一个动作必将是抬高价格,并且滴滴Uber合并后出现的价格更加印证了大众的猜测。
  
   可以肯定,蒂尔显然不这么看,而历史似乎也站在了他这一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很难找到企业垄断之后价格上涨并成功的例证,因为至少在理论上,在一个基于自由市场经济(而非由政府主导)的竞争环境中,由于对潜在竞争者的恐惧,智商正常的垄断企业不会选择抬高价格,相反,为了尽可能提高行业门槛,甚至会在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想着如何降低产品价格。
  
   为什么人们相信竞争才是健康状态呢?蒂尔给出的回答是: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法律(他认为我们教育体系也会促使我们竞争)。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之中。
  
   几乎可以肯定,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蒂尔认为,“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之后垄断企业会不断创新,因为利润给了它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它们有能力投资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
  
   从0到1给人带来了的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创业所需要的是创新,从0到1重来都不是简单的,但其蕴含的能量却是最大的,创业者在不断寻找创业项目的时候,是否能够有着从0到1的思维;如蒂尔所说:“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大部分的创业者很容易迷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但是这里面有蕴含的很多是思考,我们作为创业者又改如何去做到0到1?亦或者1到N才是我们创业的最优选择呢?
  
   从0到1并不是一本真正的创业指南,但是对于读了这本书的我来说,给了我足够的启发,即使我未来可能不会从事创业,但是从无到有思维方式才是给予我最大的收获。
  
   下面一些是书中提到比较耐人寻味的句子,原与君分享,同一本书对于每个读它的人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只是希望我们能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PS:书中部分精选:
  
   1、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不是赔钱。
  
   2、经验:循序渐进、保持精简性和灵活性、改进中竞争、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当然后面这句话他给自己打脸了)。
  
   3、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为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似乎国内创业者都在讲前面的故事,以及,这句话后面又被他自己打脸了)。
  
   4、在所有人类冲突的戏码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5、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合(联想到最近的国内市场……)。
  
   6、垄断企业的特性:
  
   a、专利技术:最明确的方法是创造全新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十倍好,你就可以避开竞争;你也可以通过出众的综合设计做出十倍改进。
  
   b、网络效应: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具有价值,否则无法受到网络效应。
  
   c、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
  
   7、“破坏”最近已经被曲解为形容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
  
   8、成功的企业建立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
  
   9、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
  
   10、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前提。
  
   11、任何机器之间的显著差别意味着,和计算机合作得到的成果远高于和人交易得到的成果……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竞争对手。
  
   12、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布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从0到1》读后感

2. 《从0到1》这本书怎么样和读后感

还不错
去年非常火的一本书《从0到1》终于有机会拜读,书中讨论了很多问题,几乎涵盖了一个初创企业要面对的方方面面。书的一开头就引来了一群牛人的名言:Facebook
 创始人、特斯拉创始人、GE CEO、网景联合创始人等等,还有《经济学人》、《财富》、《科克斯书评》的大力推荐。这样的开篇令人觉得这是一种普通的成功学书。鉴于自己知识基础有限,以下部分会引用一些高手们的观点。
  书中指出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新思维,敢于创新,能有共同梦想的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在创新的路上要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有质疑的胆量和勇气,从0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在技术上,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创造更好的新事物,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丰富了社会、世界的需求,成为让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粗粗读来也不觉有新意。但书中对“垄断企业”的描述令人很感兴趣。彼得。蒂尔给出了垄断企业的四大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专利技术:公司最实质性的核心优势,很难被其他公司复制,最好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0倍以上,实质上是全新的产品。
 
网络效应:使用的人多,产品更有用。产品更有用,使用的人就会越多。形成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比如Facebook。规模经济:服务性企业难成垄断企业,单纯扩大规模,如开多家瑜伽馆,只能获取有限的利益。产品不需要重复投入,以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这样才是真正的规模经济。品牌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品牌经营靠的不是理念,不是明星,而是实力。他觉得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来发展。理论上大谈特谈,甚至在其中他对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赞誉有加,而对微软平板、Xanadu、雅虎等颇有微词,这方面我觉得不是太让人信服。万能的苹果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是彼得。蒂尔很喜欢引用的成功典范。但对照上述四大特征来看,并不完全符合,苹果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后来者,从专利技术方面并没什么优势;另外三个特征,换成谁成功都一样,与其说是形成垄断的原因,不如说是成功之后垄断的结果。九十年代的诺基亚,如今的三星,也拥有上述四个特征,但是无法和苹果相披靡。
 不管是哪种创新模式,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才是铸就垄断的王道;品牌和规模经济才能助推垄断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垄断企业之所以垄断,最核心的特征,在于这些企业做到了“与众不同”。当然,与众不同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此来不断赢取顾客的“忠诚度”。如iPhone的成功,在于iPhone时尚、可爱、易用,让人一见倾心,加上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如果有一天,某公司生产出一款手机,让顾客觉得比iPhone更加动人,商业模式更加独特,iPhone不再“与众不同”,那就只能重复诺基亚的覆辙了。
 
毫无疑问,企业能垄断绝对能够取得最大利润值,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更为有利。那怎样才能垄断呢?彼得。蒂尔给出了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占领小市场:从小市场起步,宁可做小也不能做大,目的是先立足。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垄断某个行业或品类。因为垄断,才能获取巨额利润。因为利润,才有能力攻城略地,构建帝国。扩大规模:由利基市场逐步扩大,培养和迎合顾客“满意度”。循序渐进、有纪律发展壮大市场。由核心事业逐渐向外扩张。破坏性创新: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改进,使产品升级换代。且扫除一切障碍,不破不立。同时,为获得创新优势,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公司必须力争做到10倍的改进,稍有改进对终端用户来说就是毫无改进。假设你开发了新的空气净化器,比现有技术的效率高20%——这是实验室数据,但实验数据还要扣除新产品在实际市场中面临的生产成本以及风险。而且即使你的产品确实给顾客带来20%
 的改进,由于人们习惯了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销售该产品时,你也一定会受到质疑。只有10倍的改进,你的产品才能给客户带来明显的优势。
  在第六章节有个四象限的分类,我对这四象限的分类很感兴趣。他把象限分为未来是否明确和态度是悲观还是乐观。并且用1950-1970年的美国(明确乐观)
 现在的美国(不明确乐观) 现在的中国(明确悲观) 和现在的欧洲(不明确悲观) 
来说明这四个象限的状态。同时把哲学家的对未来的看法也按这四个象限划分。彼得蒂尔认为对未来明确乐观是最佳状态,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明确悲观则人们会倾向于保守和储蓄。不明确乐观很可能造成虚假繁荣,最终导致崩溃。不明确悲观则可能造成享乐主义和破罐破摔。其实对一个人的人生也可以参考这种划分。年轻的时候,人会分成两类,对未来明确的乐观和不明确的乐观。对未来明确的乐观的人成功率最高。按我的理解就是理性下的早立志和积极的态度。不明确的乐观,人可能会进行各种尝试,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降低成功的机率,毕竟专注是成功的前提。而很多人到中年的时候经常会面临
 
明确的悲观和不明确的悲观。明确的悲观人倾向于保守和储蓄,这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优的选择。把未来变成明确乐观才是最好的,但这更需要人做出巨大的转变,非一般人可以做到。不明确的悲观,是将决定权交给老天。这种状态其实我们也是所说的不理性状态。所以,比较早的进入明确乐观的状态可以比较有效的提高成功的概率。处于其他状态也需要尽可能变为明确乐观状态。但我觉得有时候明确悲观,也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只需要调整好目标和心态。毕竟被公认为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当然幸福感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外人看来成功与否。每个人的感受和衡量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细细读来,几乎所有观点都似曾相识,只是换成了彼得。蒂尔的说法而已。每个企业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关注七个问题,特斯拉之所以成功便是它解决了这七个问题。具有先进的技术,所有汽车公司都依赖它;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时机,获得巨额补贴;从高端电动跑车市场做起,垄断市场;拥有擅长技术和销售的团队;认真对待销售,打造完整的销售链;先行一步的优势,其领先地位将在未来的几年扩大;围绕富人想要显示出够“绿”的秘密打造出独特品牌。针对他提到的中国复制,我的想法是,学习、继承、发扬,既可以满足阶段性的生存需要,又可以实现马斯洛理论的最高需求。也只有在基础需要解决后,才有可能创新,继而形成垄断,得到超额垄断利润。同时书本身其实印证了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世界是由推销驱动的,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

3. 从0到1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

  最近把特别火的《从0到1》读完了,我认为好的书是可以和你产生共鸣,而神作或者优秀的书在于颠覆你现有的思想,而这本书就是后者。
  书中讲的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创新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找出差异化。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竞争。为什么要竞争?是因为你们所处的是同样的市场,开发的是同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所以才要竞争,而如果有差异化就无所谓竞争,而在差异化上又有核心的技术那么就会是垄断。在垄断市场中几乎是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对手的,可以自由定价,而对手只有自己。
  App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产品几乎都市场的领先者,当初的iPod血洗了音乐播放器行业。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机行业。最近的AppleWatch 也是要血洗指标行业的节奏。至于Mac,当新款iMac发布的时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说;“真不知道其他传统电脑厂商再做什么”。
  在音乐播放器行业中只有两种,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只有两种,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在电脑行业中也只有两种,PC和Mac。苹果在所有的行业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竞争,而是明显和其他所谓的对手在不同的维度上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

从0到1这本书读后感怎么写

4. 读《从0到1》有感

  在《从0到1》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法则,叫80-20法则(学名"帕累托法则",把你这个名字记下来真的是会累趴下的,还是80-20直观好记)。该法则讲的是这个人在意大利发现80%的土地掌握在20%的人手中,衍生出"这个异乎寻常的以少胜多的模型在大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随处可见"这个模型呢。
  
   本书作者运用该法则来讲解投资领域的"潜规则",如投资到前景较好的新生企业里面,最终让投资人获利的,通常是其中的20%.借用这个法则,我认为它同样也适用于读书中,核心内容仅占全书的20%,也就是说还有书中还有80%的垃圾内容。
  
   所以,我在书中也确实只提取到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中最鲜明的两个观点,同样也是我个人对这本书比较认同的地方。
  
   第一,社会的进步,可以用两种形式来呈现,即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水平进步,简单的讲就是复制别人的模式,实现自己暂时的成就,有可以参照的东西,自然实现起来相对更容易;垂直进步,就是讲要去尝试从未做过的事情,实现"无中生有",从无到有,实现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书里面有两个词分别来代表这两个概念,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就是把某地有用的东西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科技才是能实实在在的推进人类的进步的,从16世纪人类发明了天体观测仪,后来的数万年中,取得了几近为零的.进步,直到18世纪60年代发明蒸汽机以后,现代社会才取得一系列的科技进步,结果就是我们继承的社会比前几代人所能想到的都更加丰富。
  
   第二,社会中的竞争和垄断。企业的成功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依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都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说到垄断,估计很多人想到的是坐地起价、随意哄抬物价,导致市场的环境很差。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垄断企业的产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也为这些垄断企业继续创新,提供空间和资源,再说大一点,也是为它推动历史的车轮、推进人类的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长期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整日思考的是如何在保证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去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创新,说说罢了。
  
   从长远来看,竞争的状态都是不良的,难以规避竞争,离失败也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要依靠那些能创造垄断价值的企业和那些有真正创新思维的人。
  
   说到这里,请忽略以上80%的垃圾内容,以下20%才是精华内容:
  
   10%是:当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更多源于日新月异的新科技,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
  
   另外10%是:只有创新,才能带来垄断;也只有垄断,才能规避竞争!
  
   

5. 读《从0到1》有感

  最近把特别火的《从0到1》读完了,我认为好的书是可以和你产生共鸣,而神作或者优秀的书在于颠覆你现有的思想,而这本书就是后者。
  
   书中讲的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创新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找出差异化。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竞争。为什么要竞争?是因为你们所处的是同样的市场,开发的是同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所以才要竞争,而如果有差异化就无所谓竞争,而在差异化上又有核心的技术那么就会是垄断。在垄断市场中几乎是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对手的,可以自由定价,而对手只有自己。
  
   App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产品几乎都市场的领先者,当初的iPod血洗了音乐播放器行业。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机行业。最近的AppleWatch 也是要血洗指标行业的`节奏。至于Mac,当新款iMac发布的时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说;“真不知道其他传统电脑厂商再做什么”。
  
   在音乐播放器行业中只有两种,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只有两种,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在电脑行业中也只有两种,PC和Mac。苹果在所有的行业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竞争,而是明显和其他所谓的对手在不同的维度上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读《从0到1》有感

6. 《从0到1》深度阅读笔记

文/余金秋
  
 
                                          
 
  
  
 没有人能精准地预测未来,但我们知道两件事:一是世界必然会变得不同。二是现在再好的描述也不能让我们看到清晰的未来。创业者把成就归功于商业模式和机会窗口,归功于创业者本人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未来有宏观的判断,从未来着手当下,最终走向成功。这不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也不是创业指导手册,而是一本关于创造和走向未来的书,一本思维运动的书。没有人能手把手教你创新,教你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实现从0到1的突破。即便并非创业者,我同样诚恳地推荐这本书,因为“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的句子本身就是一种冲击。从0到1无处不在,不只是商业,也在你我每一天的生活里。
  
 《从0到1》究竟说了什么?
  
 什么是从0到1?
  
 1 世界进步的方式
  
 从历史潮流来看,未来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有两种观点:一、水平进步,也称为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即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知道了它是什么样;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
  
 2 两种方式的代表
  
 从宏观层次来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把某地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是全球化的典型范例。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科技不仅限于计算机技术,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物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全球化和科技是不同的进步方式,它们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存在其中之一。
  
 拆解
  
 从0到1即依靠科技创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迅速壮大,靠的就是不断对标学习先进,拿来主义,因此也出现了“山寨”、“Copy to China”等标志性词汇。未来的世界肯定会更加趋同,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创新越来越难以复制,中国赶超式发展必然遭遇瓶颈。如果不能从“1到n”实现“从0到1”的转变,未来发展将走向迟缓甚至衰退。企业也一样,靠复制将使企业难以立足。
  
 竞争还是垄断?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文字作为开头:“幸福额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1 竞争VS垄断
  
 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上。
  
 在静态世界里,垄断者只是收租人,购买者没有选择,这种人为造成的稀缺并不会带来新的价值;而现实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了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这种创造成为了美好世界的推动力。
  
 拆解
  
 企图在竞争的世界里分一杯羹,最终结果是利润被削减,竞争更加激烈,最终靠价格战,撑不下去的公司就只有出局。错位竞争同样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微软和Google分别在系统软件和搜索领域各树一帜,都各处于行业垄断地位。随着事业发展壮大,它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结果微软的Windows系统遇上Google的Chrome OS,必应遇上Google搜索,Explorer浏览器与Chrome浏览器针锋相对,Office办公软件和Docs办公软件争得不可开交,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Google的Nexus平板较劲。竞争的结果是苹果公司崛起,压倒了它们的优势。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是:做到独一无二,获取垄断利润,如苹果公司。
  
 怎样做到垄断?未来还是现在?
  
 1 未来和现金流
  
 避免竞争会帮助你打造垄断企业,但是只有经受住未来考验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即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比较一下纽约时报和Twitter,Twitter在未来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会结束。简单地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
  
 2 垄断企业的特征
  
 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得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如Google的搜索算法,具有绝对优势。
  
 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如微信。但是这种效应不是一开始着手大规模的,而是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迅速以病毒式的速度蔓延。
  
 规模经济:软件开发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成本主要在研发,产品可无限复制。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之后大规模的发展潜能。
  
 品牌优势: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就是对自己的品牌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今天最强势的科技品牌:苹果。
  
 3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占领小市场:一个初创企业的完美目标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开始很小,但必须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小市场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得多。Facebook发家就是利用此法。
  
 扩大规模:一旦成功创造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扩展到相近市场,有核心事业逐步往外扩展。如亚马逊一开始主要精力在图书市场,形成垄断地位之后逐步扩展到相近的光盘、影像和软件,最后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商店。京东也如此。
  
 不要搞破坏:“3Q大战”就是典型的例子,360四处搞破坏,最终结果是股价大跌,失去核心竞争力。
  
 拆解
  
 这一章基本就是本书所要阐述的核心。一家成功的企业在于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腾讯转型后依然围绕社交,并在该领域获得绝对的垄断地位;阿里巴巴做金融始终是一家电商公司,百度涉足视频、地图,但始终是一家搜索公司。不难发现这几家中国垄断公司,虽然看上去商业生态很庞大,但最原始的动力依然来自核心业务,保证了原始业务的持续发展,并带动相近领域业务的发展,获取垄断价值。
  
 未来属于哪种人?
  
 1 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
  
 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未来是阴郁的,但他束手无策。如现在的欧洲。
  
 2 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
  
 一个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中国人普遍是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所以中国人喜欢存钱,储备充足,严阵以待。
  
 3 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
  
 在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眼中,如果计划缜密,工作努力,未来会比现在更好。美国人是典型的例子,美国梦即如此。
  
 4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
  
 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只知道未来会越来越好,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好,因此不去制定具体计划,属于迷茫的乐观主义者。当今世界充斥这这种对未来不明确却乐观者,如不明确的金融,不明确的政治,不明确的哲学,不明确的人生。
  
 拆解
  
 如果未来清晰可见,那么请现在就着手了解未来,用未来引领现在。成功者可能会谦虚地说自己的成功多半靠运气,但是如果对未来没有计划,即便机会到来,也未必抓得住,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企业也如此,对未来“风口”有一个预判,并制定缜密的长期规划,步步为营。靠机遇的人,一般都只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要知道,成功绝非偶然。
  
 向钱看:正态分布还是幂次法则?
  
 幂次法则即遵循指数方程式的增长,是最不平均的分配。我们生活里多被20-80法则蒙骗,不管是正态分布还是20-80法则,原理都是同一回事。在实际的投资中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幂次法则。
  
 拆解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孤注一掷,是我们的常识。我们每个都是生活的投资者。如果把未来看成投资的话,我们之所以平凡,碌碌无为,是因为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学钢琴、学画画、学书法等等,觉得总有一样可以应付未来,每一个都想学,每一个都没学好,我们从来没考虑什么才是我们最擅长的,并发挥到极致。我理解的幂次法则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成就人生之巅,企业亦是如此。
  
 你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吗?
  
 如果我们今天对自然的了解已经达到未来才能达到的程度,如果所有的真理都已被领悟,那就再无秘密可言。这显然不可能,因此,总有还未被发现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成为垄断的关键。
  
 1 为什么人们不探索秘密
  
 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即秘密,成功的企业建立在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但大部分人表现得像是这个世界上已没有秘密可发现。
  
 一是渐进主义:从小就被教育做事正确的方法,按照进度发展,到哪一步做哪一步的事,结果就像批量加工的产品,没有任何新意。
  
 二是风险规避:人们害怕秘密是因为害怕犯错,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生不犯错,那就不应该去探索秘密。
  
 三是自满:社会精英享有最大的自由,也最有能力去探索新想法,但他们似乎最不相信秘密。如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被灌输,考上好的大学,未来就高枕无忧了。
  
 四是“扁平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同质的、激烈竞争的市场,世界是“平”的,任何有雄心壮志的人,在探索秘密之前都会先问自己,如果可能发现新事物,难道全球人才中那些更聪明、更有创造力的人还没有发现吗?这种怀疑阻止了对秘密的探索。
  
 2 如何发现秘密
  
 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不探索是发现不了秘密的,商业尤如此。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拆解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渐进、风险、自满和“扁平化”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这些常态扼杀了我们的好奇心,也扼杀了我们对未知秘密的探索之心。在主流的潮流里不丢弃自己独立的思考,发掘“与众不同”的秘密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如何打好初创企业的基础?
  
 第1点“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蝴蝶效应》这部电影里,每一次初始条件的不同都使得结果大相径庭。
  
 第2点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至关重要,即选择合伙人,技术能力和才华互补固然重要,但创始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和他们合作的默契程度同样重要,创始人共同创业前应有身后的交情。
  
 第3点现金奖励不是王道,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第4点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如何打造优秀的创业团队?
  
 初创公司是肩负同一使命的共同体,企业文化好坏取决于内涵。
  
 1 “PayPal黑帮”的建立
  
 并非通过筛选建立然后雇用最优秀的人才来建立“PayPal黑帮”,最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开放的工作空间,舒适的环境,而是团队的氛围;
  
 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而不是打福利待遇之战;
  
 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但必须是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积极投身于公司使命;
  
 每个员工只专注于一件事,每个员工分工明确并因担负独特的工作而与众不同。
  
 拆解
  
 团队才是企业的核心,致力于改善员工办公环境不如致力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氛围,好的团队造就企业,让企业永葆活力和创造,坏的团队不断蚕食资源,最终使企业大厦倾塌。由此我想到身处的运营商行业,员工早已不是由衷的共事,为企业使命奋斗,而是从底层到中高层,怨声载道。一波一波的离职潮表明向心力不再,员工看不到任何希望。
  
 销售到底重不重要?
  
 技术精英习惯直白的方式,即只要创造的产品足够优良,就会有人使用,这在现实世界里其实是异想天开的,即使产品没有差异,高超的销售和推销自身也可以形成垄断,反之则不行。即使产品使使用过的人一见倾心,也必须要有完善的推广计划作为后盾。
  
 1 复杂营销
  
 如果你平均销售额在7位数及以上,应该采用复制营销的手段。一般这种大额销售每个细节都要主义到,所以采用的销售人员由公司重量级人物担任。
  
 2 人员销售
  
 平均交易额在1万到10万美元时,CEO不必亲力亲为。这类销售主要技巧在于建立流程,让团队能向广大客户推销产品。
  
 3 销售盲区
  
 1000美元左右的中小企业产品,因为销售额不高,难以花钱聘请专业销售人员跟每个客户详谈进行销售,容易产生盲区。
  
 4 市场营销和广告
  
 对有广泛吸引力却缺少病毒式推广方法的递交产品极为有效。脑白金是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5 病毒式营销
  
 如果产品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就能病毒式营销。微信是个很好的例子,实际运营商的产品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只不过他们更愿意花大量的广告营销成本,喜欢打价格战。
  
 拆解
  
 小米在中国是个成功的案例,其销售策略就是采用了销售幂次法则,有针对性地营销。苹果的每次新产品发布都经过精心策划,在全球都成为重大新闻,不仅节省广告费而且影响效应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销售策略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策略不是越多越好,大而全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连最高瞻远瞩的创业者都无法规划未来二三十年的事情,对遥远的未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们无法预知具体细节,但是可以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最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

7. 从0到1读后感字

 从0到1读后感2000字
                      《从0到1》源于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2012年在斯坦福教授的一门创业课程。下面是我整理的从0到1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从0到1,从无到有,企业就要善于创造和创新,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成为市场的唯一,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一、未来的挑战 
    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新思维,敢于创新,就是一群有共同梦想的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在创新的路上要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有质疑的胆量和勇气,从0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二、像1999年那样狂欢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硅谷之劫让人们更为清醒,也从中学到了经验教训: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唯一道路;所有企业都应尝试并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在成功的产品上加以改进,重视并服务好现成的客户;科技应用于商业应主打产品开发,只有产品足够好,才能抢占市场。
     三、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他们创造更好的新事物,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丰富了社会、世界的需求,成为让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四、竞争意识 
    竞争会使人出现幻觉,徒劳抓住虚无的机会,在商业上如果只懂得竞争,无法从竞争中看到价值是否提升,那将惨遭失败。创新性的垄断市场,即研发创新型产品,让大众收益,同时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
     五、后发优势 
    现金流是一家公司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点,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垄断企业,前期投入专利技术,做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将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其次重视网络效应,让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对用户具有价值;软件开发享有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做好软件平台开发至关重要;最终打好企业品牌是行程垄断的有力方式。然而要使垄断企业运行起来,还要仔细选择市场,循序渐进扩大规模,在小的利基市场基础上逐渐扩大,知道达到预想的长远目标。
     六、成功不是靠运气 
    商界的成功源于明确的愿景和信念,源于早期的规划和设计。只有对未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才能使我们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初创企业就是我们可以明确掌握并尽最大努力的机会,我们不需要成为各方面的产业都涉及的企业,但我们务必在物流运输行业崭露头角,独霸一方!
     七、向钱看 
    我们所在的世界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幂次法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是投资者,我们相信自己选择的工作或投资的事业在今后的几年或十几年或几十年中会变得很有价值。初创公司更需谨记幂次法则,把公司运营好,做好独一无二的市场,实现从0到1的创新。
     八、秘密 
    相信秘密才是探索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是在无人关注的地方,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
     九、基础决定命运 
    初创公司的.首要基础是选择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伙人,创立具有相互了解信任及默契的团队。初创公司不需要支付高薪,通过股票报酬更能有效引导员工在未来创造价值。同时,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在持续,就如当前和诚智达不断研发新产品,不断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调整服务策略。
     十、打造帮派文化 
    招聘是每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需要的员工不应该是简历上看起来厉害的人,而是认可公司理念,具有与公司共同价值观的人。公司的团队需要的是志趣相投的一群人共同积极投身于公司使命中,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专注于一件事情,因担负独特的工作而与众不同,富有成就感。
     十一、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每个人都有产品需要营销,每个销售人员都是演员,而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因此,当前公司的车管团队不再是业务人员,他们应打造成为车队综合管理服务经理,在无声无息中渗入车队,为客户服务,隐形销售自己,推广产品。
     十二、人类和机器 
    计算机是辅助人类的工具,再强大的机器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发展计算机只会增强人类的能力,而非淘汰人类。对于企业而言,人类与计算机的互补不仅是宏观事实,而且是创立伟大事业的途径,我们开发计算机,获取大数据,通过人类分析得出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前景描绘未来,可见在计算机使用的创新上,不仅能够帮助人类做好已有工作,还能帮助人类做到之前不可想象的事情。
     十三、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每个企业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关注七个问题,特斯拉之所以成功便是它解决了这七个问题。具有先进的技术,所有汽车公司都依赖它;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时机,获得巨额补贴;从高端电动跑车市场做起,垄断市场;拥有擅长技术和销售的团队;认真对待销售,打造完整的销售链;先行一步的优势,其领先地位将在未来的几年扩大;围绕富人想要显示出够“绿”的秘密打造出独特品牌。
     十四、创始人的悖论 
    优秀的创始人能使公司的每个人发挥所长,而非高估个人能力。创始人的最大危险是对自己的过于肯定而迷失了方向。从0到1的突破和创新让我们在物流运输综合管理服务领域脱颖而出,虽然获得了风投进驻,商业模式获得广大社会关注和认可,但当前从1到n的企业纷纷创立,这就要求我们加速研发该领域的空白市场,再次进驻蓝海,不断创新!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从“0到1”很艰难,变革需要的是创造力;从“1到n”也不易,发展需要的是执行力。成功=从“0到1”+从“1到n”。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公司一定会紧跟时代脚步:从“0到1”,实现一次次变革;从“1到n”,实现可持续发展。
    ;

从0到1读后感字

8. 读《从0到1》

       通过聆听樊登老师将这本书,我发觉改变了我很多旧知,原来还有这方面的理解,原来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这个问题。每一次听樊老师讲一本都能从中得到很多新知(另一方面也反映自己看的书不多,积累的知识不多),同时也说明樊老师讲课讲得特别好。现在的自己是每天听樊老师讲一本书,然后自己做笔记来加深印象(通过写的过程我能够更好的记忆),然后在上班、下班、空闲的时候我会多次听同一本书。
  
 1、进步可以呈现两种形式: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水平进步又称广泛进步,就是从1到N;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就是从0到1的进步。比如真正的科技创新。
  
        真正难的是从0到1,因为你是从一个不会的人到会你要克服很多困难,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可能你要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交际圈等等。然后从1到N就是从熟练到精通,这个过程也很困难,但是相对于前面的过程就会好一些。因为这时候的你肯定是有一定的基础在了,至少自己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自己知道该如何准备能够达到目标。但是不管哪一个过程都需要自己努力。这是我自己的粗浅看法。
  
 2、遭受硅谷的企业家学到了四点,至今都被奉为金科玉律:
  
   循序渐进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在改进中竞争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虽然大家都普遍信奉这四条,但是作者认为他们的对立面可能更加正确: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到钱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3、要摆脱竞争者意识
  
 作者的经验就是当你打败不了对手时可以选择联合。1999年末,paypal和X.com陷入了全面竞争y因为他们是同类产品。我们当时关注的不是客观效率而是如何打败它。甚至一个工程师还设计了一枚炸弹。2000年3月,我和埃隆马斯克决定合并,50:50。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熬过了网络泡沫。
  
        有时候确实是合作更能实现双赢。比如,考研的人需要找到一个研友很重要。因为你们可以相互鼓励,一起奋斗,还可以帮助对方解决一些可能对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不喜欢,觉得和他分享交流自己就考不上了,觉得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结果就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不及时接受相关的信息。其实,这时候就要换位思考一下,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一起相互加油打气,一起奋斗,互相提醒对方不要懈怠这是一个精诚合作的机会。你不是想着多个人你就进不去你心怡的学校了,你应该想自己只有把初试分数考高了就好了,这样两者才会实现双赢。就像作者所说,我们要摆脱竞争者意识。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今后自己的思维方式也要不断迭代。
  
 4、要打造帮派文化
  
 时间是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作者创建的第一个团队在硅谷以“paypal黑帮”著称,大家一直互帮互助,开办、投资成功的技术公司。
  
        这就是我在听着本书之后所获得的新知,这些新知现在在我的脑海里了。在接下的时间里我要c成功的把它运用到生活或者工作当中去,这样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自己的东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