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2024-05-16 02:05

1. 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好亲,民以食为天。普通民众衣食无忧,知足常乐,再无奢求。用简简单单的生活方式度过人生者,比比皆是。欲望无止境者,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无穷无尽。见异思迁的这山看那山好高,猎奇心理无限澎胀,永远无法满足。猴子掰包谷那样掰这个丢那个,图新鲜感,满足好奇心的路上没有尽头。其实,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完全由着性子,企图用奢望的生活方式享受幸福,很难做到。没有自己喜欢生活方式的资本积蓄来源,又攀比别人享受生活,寅吃卯粮,透支消费,捉襟见肘,大起大落的生活方式,最终痛苦的只能是自己。即使一些土豪那样的富人,在别人眼中,看似他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不错!他们中的一些确实是这么做的。可是并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不过。喜欢的生活方式需要量力而行,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得到,承受得了的。自己身体健康之外的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悠着点为上策!【摘要】
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提问】
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好亲,民以食为天。普通民众衣食无忧,知足常乐,再无奢求。用简简单单的生活方式度过人生者,比比皆是。欲望无止境者,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无穷无尽。见异思迁的这山看那山好高,猎奇心理无限澎胀,永远无法满足。猴子掰包谷那样掰这个丢那个,图新鲜感,满足好奇心的路上没有尽头。其实,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完全由着性子,企图用奢望的生活方式享受幸福,很难做到。没有自己喜欢生活方式的资本积蓄来源,又攀比别人享受生活,寅吃卯粮,透支消费,捉襟见肘,大起大落的生活方式,最终痛苦的只能是自己。即使一些土豪那样的富人,在别人眼中,看似他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不错!他们中的一些确实是这么做的。可是并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不过。喜欢的生活方式需要量力而行,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得到,承受得了的。自己身体健康之外的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悠着点为上策!【回答】
一个女人,发抖音的,生活有甜有苦,心沐阳光,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提问】
你好亲,不必焦虑明天,努力活在当下。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一生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健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余生,愿你靠自己,努力生长,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回答】
过的不好的意思吗【提问】
你好亲,是的【回答】
是夫妻关系不好吗【提问】
你好亲,也不一定,日子肯定是不好过【回答】

最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2013年7月1号出版的图书,
  
 作者:林特特讲述了一些人各自不同的故事命运,这本书阐述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为周遭的事物而放弃,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将平凡的琐事在生活中过的温暖而丰盈,不断前行,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不忘初心,是我们最好的坚持,
  
 人生总要兜兜转转才能真实,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去努力实现,况且不是所有的爱好都要有用,只要这爱好带给你快乐,人总要找到一件你喜欢的事,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只要有梦想,伤痛就一定会忘记,你再低谷,你只要想到巅峰那都不是幻想,剩下的就是该怎样去完成了,
  
 有的人想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到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这件事的很困难,不要觉得自己嘴上一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就可以,看清现实,奔赴未来,
  
 最后用作者林特特的一句话来结尾,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比变化更让人不安的是一成不变,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3.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1、不要去找什么“值得依靠的人”,要去遇见能带给自己成长的人,然后能够自己依靠自己。
  
 2、人有退路,就有些许安全感。 等到哪一天,你真没了退路, 你就发现眼前哪条路都能走, 也能通。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4、读书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让人干净。一本书可能读了就忘,就像竹篮打水,但你一直读下去,竹篮就一次次被放进水里,时间长了,竹篮就变得干净。看似空空,内在的快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5、既然是花,就要开放,既然是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石头,就要铺出大路。
  
 6、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7、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8、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9、人生就一次,不要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10、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已。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4.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分享林特特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本书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只是将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一一融化在笔尖,告诉我们生活与理想的意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本书的内容包括6个章节:世界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该有的样子;在你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藏着人生终极的秘密;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别离;念旧的人总不会太坏;一辈子,我们只能成为某些人眼中最特别的人;找个温暖的人过一生;通过这6个章节的阅读,让我深深的了解到,生活不是每时每刻都是闪闪发光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它本来的面目,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该书给予了我们启迪和思考,正如三毛所说“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正如书中所说:人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1  、世界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该有的样子 
  
  2  、  在你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藏着人生终极的秘密 
  
  3  、  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别离 
  
  4  、  念旧的人总不会太坏 
  
  5  、  找个温暖的人过一生 
  
 54个人生最温暖的瞬间里,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我们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界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被命运安排,自由自在。

5.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有感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
  
 “困则思变,在普世价值观之上,任从冲动而生活,即是我的原则。”
  
  
 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的感受不是特别地深,可能因为我读得断断续续的缘故,有些故事看了又忘。不过依旧有一些东西留在记忆中,最认同的是林特特的价值观,不甘平庸,不想要过一眼望到老的生活。这也是我所恐惧的,不怕千变万化,最怕一成不变。
  
  
 记忆深刻的是作者写自己去到本校返聘的全国优秀教师报告会上,校长拍了拍她,说,“好好干,四十年后,你也能这样。”她清晰地听到了破碎的声音,这意味着她已经能够预见自己接下来的四十年的生活,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如若能够一眼望到四十年后,好像人生的轨迹已经写成,那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何处。世界千变万化,如果来人间一趟,没有多去看看世界,体验生活百味,那一定是个很大的遗憾。
  
  
 还有一个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写的一些小时候上学的故事,以及自己怎样被老师对待,小时候经历的很多,让作者一直被一种“差生感”所包围,一直伴随她长大。
  
  
 我心疼起她来,当然也心疼自己,虽然我没有遇到特别像作者小学老师那样的人,但是从从高中之后,也会有一股差生感。可恨的是,有时我也想要用差生感做挡箭牌,觉得自己“反正也做不好,那就这样吧。”当你习惯了落后,习惯了把自己看作“差生”,才是真正的堕落。
  
  
 我截下差生感的那段文字,发给我的一个朋友,问她是否有“差生感”,她说是的,而且一直都存在。我回想起,她的生活似乎比我艰辛,从前太多事情没做好,现在太多事情做不好,“差生感”的反复,恶性循环。
  
  
 作者最后说“你日渐平庸,甘于平庸,将继续平庸。”我很害怕,有一天我会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成为乌合之众。那天,老师说,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是为了换取更大的自由,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要热爱生活,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6. 到底什么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当年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看到明朝诸多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熠熠生辉,有的臭名昭著,有的闪耀千古,有的身败名裂,当年明月在最后的结束语写到,人这一生,最成功的就是按自己的方式过一生。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说不出的滋味,深思良久,朱元璋算不算,魏忠贤算不算,于谦算不算,王守仁算不算,张居正算不算……无数的人物在脑海里穿过。到底什么叫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佛家有言,入世和出世。我们开始懂事应该叫入世,这个时候灵智开启,辨别是非。然后经历人生百态,以为看破世事,看破红尘叫出世,逃避世事,开始静修,探寻人生意义,佛家真理,明世间真义,造福他人,大多数人至于此。明白真义,开始布施,我认为这个时候再入世,愿意为家人,朋友付出,心平气和的去做一些事情,为人,为己,为自己爱的人,是为动修。
  
 以下是我自己很个人的标准,未必全面正确。
  
 1、唯识所现。
  
 首先要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呈现,认知越高,你的肢体语言和思维方式会变得不一样。这就是经历的重要性,经历得越多,懂越多,做事的准确率就会变高,认知就会变深。但经验可以依靠,不能依赖。人的思考要回到第一性原理去思考问题,不能以类比的方式去看待事物。
  
      放下自己的认知,抱着自己的认知不放,是成长中最大的弊端。学得越多,会觉得自己越无知,这个世界,你的已知只是沧海一粟。看懂了去做和一无所知就去做是不一样的。
  
  
      你的已知化解不了你当下的遇见。
  
      这就是认知的问题,很简单,你的呈现就是无法化解。
  
     无知选和有知选,也不一样。
  
  
  
 2、要建立在自律之上。
  
  
 没有自我约束的自由,都是人生的空头支票。
  
  说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在这个世界会想到弘一法师,想到钱钟书,想到王阳明。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过一生的前提是,你是个成人,并且,你可以承担选择的责任,而不是,躲起来不长大,这没用,命运会推着你往前走。
  
      在动修中,你得敢玩真的。真想,真心,真干。你所静修之开悟,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它自然的发生,清晰的洞见。做中明理,再指导生活,知行合一,正向循环,生生不息。
  
      成长才能成事,成事才能成就,有成就才能成就人,能成就人才能成为人。
  
 3.向内求
  
 人有三求,一是不求,而是外求,三是内求。
  
 不求和外求表面看是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其实是在别人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工作,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映射到你的内心,然后通过肢体反射出你的行为和语言。内求的人,首先会问自己,我要怎么样,别人才会怎么样,不会想别人怎么样,我才怎么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境界。所以内求的人通常的表现是自己会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自己好。自己最好事情,事情才会变好,不会首先责备他人,首先是寻求自己的不足,已达自身圆满。内求的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会不断的去纠正自身,潜移默化的精进,也许一生无法圆满,但一生按自己的方式运行,变得豁达而从容。
  
  
     靠自己内在的力量、觉知和内求,才是真正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7.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什么是人人都羡慕的幸福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阖家欢乐是团聚的幸福,独居是自由的幸福,恋爱是甜蜜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慌不忙,怡然自得。
  
 
  
  
 
  
                                          
 流浪诗人北海,从小酷爱写诗,哪怕家里再苦,他也要挤时间自学诗歌。
  
 为了追寻自己的诗歌梦想,年过50的北海,决定骑着自行车游历中国。
  
 以此增加自己的阅历,为自己的诗歌增加更多的灵感。
  
 游历的路上,困难重重。
  
 在北京,他被出租车撞断左小腿,留下残疾。
  
 在安徽,他被一小伙骑自行车撞到,反被要钱,还被小伙暴打一顿。
  
 在颜真卿故里,他落入黑店,被闲汉追打,头破血流,落荒而逃。
  
 后来,流落广州,摆摊卖书,他又被中年醉汉捣毁书摊,挥拳暴打。
  
 命运似乎很爱捉弄北海,每到一处,总会被厄运缠身。
  
 但北海,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之旅。
  
 寒来暑往,风餐露宿,他终日与一辆自行车为伴。
                                          
 诗人北海,图源网络侵删
  
 随着阅历与见识的增长,北海的诗歌创作越发的顺利。
  
 他的诗歌开始被读者认可,不停加印售空,再加印售空。
  
 年过七旬的北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一边游历,一边摆摊卖自己的诗歌。
  
  生活,有许多的可能性。 
  
 没有一项标准,规定我们必须得过什么样的生活。
  
 有人享受赚钱的快乐,有人安于当下的日子。
  
  无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是我们当下的选择。 
  
  人生不过三万天,按各自欢喜的方式过完足矣。 
                                                                                  
 很喜欢博主@朱小迪的生活态度,研究生毕业,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
  
 即使全家人都从事教师行业,她也没有动摇过自己追求挑战的心。
  
 朱小迪曾分享过自己为什么不当老师的原因:
  
 “有人三分钟泡面,有人三小时煲汤,
  
 有人外卖已送达,有人刚切好了蒜蓉和肉,
  
 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
  
 有人喜欢安稳,就有人喜欢挑战。”
  
  生活,本身就有一万种可能,哪一种都可以。 
  
  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很认同心理学书籍《猫和狗的生活哲学》中的一段话:
  
 ”总想像别人一样成功,也许并不是“上进”,而是一种恐惧:恐惧被落下。
  
 你大可不必跟风奔跑。你的人生目的地,也许未必在山顶。
  
 ......
  
 就像是爬山,有人想爬到山顶看日出,但不意味所有人都觉得山顶的日出是最美的。
  
 说不定在半山腰,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棵树。”
  
  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追随世俗。 
  
  好的生活,由你定义。 
                                                                                  
 明代才子郑瑄,生活朴素,一生皆粗茶淡饭,身着素衣。
  
 深山的环境荒芜,但郑瑄却认真打扫,仔细耕耘,自得其乐。
  
 虽身居陋室,但精神丰盈,好不快乐。
  
 他曾在诗中写道:
  
 四月有春笋,绿荫一片
  
 乍晴乍雨,不寒不喧
  
 老夫非雅非俗,半醉半醒
  
  快乐,无关富贵。 
  
  心中有光,到哪都能获得幸福。 
                                          
 《幸福有方法》的作者曾说:
  
 ”我们50%的幸福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
  
 10%的幸福由生活环境决定;
  
 剩下40%的幸福则由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决定,而幸福的秘密就在于这40%。”
  
  愿你能以自己欢喜的方式,过一生。 
  
  心中有梦,内心勇敢,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点亮 【在看】, 
  
 与你共勉。
  
 封面来源花瓣
  
 插图来源于网络
  
 侵删致歉
  
 这是我为你写的第154篇文章
  
  2022.02.21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你来到 
  
  小岩的世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8.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怎么看呢?

说起来也是一段很古早的记忆了:
差不多十年前,我应聘杂志编辑的工作,当时有较为严格的笔试环节,连我在内的五十多个人一起坐在大会议室里埋头做试题。
六月的阳光倾倒在会议室靠窗的桌子上,我深呼一口气,把试题翻到最后一页,起头一行粗黑的题目赫然入目:你的热爱能走多远?请以“热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文章。
看完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思考起自己的热爱是什么。
文学?好像有点虚妄,充其量是个人爱好,配不上“热爱”这两个字的厚重。绞尽脑汁地思索了一番,我决定走接地气路线,结合自身经历来切入主题。
现在想来,那篇文章应该是饱含着昂扬的激情,却也不乏涉世之初的青涩。

或许是得益于从小对文字较强的敏感度,我幸运地被编辑部录用,直到现在。
而之所以把以前的老黄历翻出来,是因为最近编辑部在招聘新人。
作为面试官,我拿到了应聘者们的答卷——是的,过去将近十年了,杂志招聘时仍会有笔试——当看到最后一题时,我发现题目已经变成了针对近期热点的新媒体写作。
我忽然意识到,这个时代仿佛已经把“热爱”这么赤纯的事物抛弃了,我们越来越注重当下的“一时兴起”,很难再对一件事情保有长久的热情。
热爱能走多远?过去了将近十年,我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热爱能走多远,取决于专注度的多少;必须具备专注的能力,这是让热爱不减不灭的最根本秘诀。

这么多年来,我遇见过太多在面试时信誓旦旦地昭告“我很热爱文学”,却还没熬过试用期就表示扛不住了的新人。
在他们心里,大概并没有真的深入了解过编辑这个职业,只是觉得天天与文字打交道,静美又文艺,给人的感觉很好。
他们其实只是喜欢这种被美化了的氛围,因而一旦发现实际工作起来离自己的想象太远,就果断厌弃了——这也能叫热爱?
热爱最怕空口白牙,我们只能通过日复一日专注地在一条路上摩擦、翻滚、磕碰,才可以够得到它高耸入云的顶端。
许多热爱正是因为缺乏专注而半路夭折。
当把热爱具象化,我们要面临的是一地鸡毛的现实问题。比如因为喜欢文学而选择去做编辑,那么就要一直沉浸在其中攻坚克难,其间的烦琐和杂乱,相应着要求一个人要耐心和细心。如果做不到,就很容易被自以为的所谓“热爱”反噬。

我的一个朋友W喜欢旅行,于是她找了一份旅行体验师的工作,可是在被要求去了两个不符合她意愿的国家之后,直呼自己被梦想挟持了,潇洒地辞了职;
她还喜欢拍vlog,想尝试独立做一个账号,只是筹备不到半个月,就发现过程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简单和自在……
我相信W是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的,但她的每一份喜欢都不够持久,丢掉一份之后再捡起另一份,长此以往,最终哪一个都无法成为自己真心所热爱的。

这种打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旗号,实则一遇到困难就见异思迁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你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人生的崩坏。
相信我,如果你心里有迫切热爱着的人和事,请一定要专注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看一看这份热爱今后有可能爆发出怎样惊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