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2024-05-04 01:07

1.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鲁迅是直接拒接诺贝尔奖提名的。
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只在国内出名,外国人不太熟悉鲁迅先生,肯定是不对的。
鲁迅不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真相是,鲁迅先生亲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1927年,斯文海定从诺贝尔故乡到我国考察时,他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于是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在学术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认为当时国人还达不到的诺贝尔奖的实力。也即是,鲁迅自己拒绝了提名,原因是不想粉饰自己。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2. 鲁迅当年为什么不要诺贝尔奖?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鲁迅写这封信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学经过风风火火的10年之后,其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当然包括鲁迅本人。但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尽管新文学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鲁迅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其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在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鲁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标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其三,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鲁迅看到世界优秀作家极多,而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僧多粥少,不必为此计较。  我想,鲁迅先生60多年前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鉴于过去我们对鲁迅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有些误解,我们想在此多说几句。  一个典型的观点曾经影响了一部分人,他们认为鲁迅获得了提名,但遭鲁迅拒绝,因为他不愿为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增添光彩。这种将事件政治化的解释,虽然具有激进色彩,拔高了鲁迅,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首先,了解诺贝尔文学奖操作程序就会知道,提名和获奖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从提名到获奖有许多路要走,有的由提名到获奖中间长达二十余年,有的作家每年都获得提名,但终其一生亦未能获得评委的垂青。很少有一次获得提名便获得通过的。  其次,我们来一个假设,如果1927年鲁迅先生没有拒绝提名的话,能否在这一年摘取桂冠呢?可以看看1927年的评奖经历。这一年,评奖竞争非常激烈,进入候选人名单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这其中还包括托马斯·曼和高尔基这样屡获提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同时,法国一批有影响的学者推荐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格森。这种推荐的号召力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把鲁迅和这些作家相比,他创作的数量或许还略嫌轻了些。

3.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首要条件:诺贝尔文学奖只授给活着的作家。 
其次:中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到西方国家的太少。中国文学系统和外国文学的系统有所不通,因为文化间的差异,很难让外国人接受,而诺贝尔的评
审们的观点大多是西方文化熏陶下的,鲁迅的文章写的好是一定的,但未必写得就如我们所接受的
教育中所说的那么好,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政治宣传的需要,所以才走上了神坛。就个人而言,在
当时,写东西比他好的,也不能说没有,当然这就各凭喜好了。而且他的文学作品没有造成世界的
影响,在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承认。其实鲁迅先生曾经接到过邀请,但他拒绝了。不过如果当时他接受也不一定就能获奖,那年的淘汰
率很高。也有创作很多优秀的作家被淘汰了。作品老舍、沈从文都曾进入过评委的眼帘,但因为过
世而没有获得。以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四点原则
诺贝尔文学奖第一原则:"作品的普遍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第二原则:"作者的洞察力(洋人形容为刻骨铭心)"。 
诺贝尔文学奖第三原则:"作者的语言技巧(洋人形容为丰富机智)"。 
诺贝尔文学奖第四原则:"为中文小说和戏曲开辟了新路"。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
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
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4. 鲁迅先生当年为什么不要诺贝尔奖?

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他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二,鲁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标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鲁迅看到世界优秀作家极多,而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僧多粥少,不必为此计较。

5.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鲁迅是直接拒接诺贝尔奖提名的。
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只在国内出名,外国人不太熟悉鲁迅先生,肯定是不对的。
鲁迅不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真相是,鲁迅先生亲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1927年,斯文海定从诺贝尔故乡到我国考察时,他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于是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鲁迅,在学术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认为当时国人还达不到的诺贝尔奖的实力。也即是,鲁迅自己拒绝了提名,原因是不想粉饰自己。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6. 鲁迅为何拒绝诺贝尔奖

  1927年9月17日, 鲁迅 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 鲁迅 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鲁迅当即回复了上述这封信,那信里的态度丝毫也不暖昧,表达得非常截然。,  先把鲁迅致台静农的原信抄录一下: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处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蒋介石的也行了一时)。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请勿采集,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霁野信中,不赘。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对于这封确之凿凿的信件,仍然有许多人表示质疑,尤其是以闻名中国的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为代表。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而持此观点的人还有蔡登山,这位一直为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写传记的台湾作家在大陆最近新出版了一本畅销书:《鲁迅爱过的人》。在这本书中的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与鲁迅》中,蔡登山详细披露了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现摘录如下:“ 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从以上所摘文字可以看出,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瑞典)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鲁迅拒绝诺贝尔奖 
   

7. 鲁迅当年为何拒绝诺贝尔奖

鲁迅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鲁迅当即回复了上述这封信,那信里的态度丝毫也不暖昧,表达得非常截然。   先把鲁迅致台静农的原信抄录一下: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处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蒋介石的也行了一时)。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霁野信中,不赘。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对于这封确之凿凿的信件,仍然有许多人表示质疑,尤其是以闻名中国的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为代表。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而持此观点的人还有蔡登山,这位一直为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写传记的台湾作家在大陆最近新出版了一本畅销书:《鲁迅爱过的人》。在这本书中的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与鲁迅》中,蔡登山详细披露了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现摘录如下:“ 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   ‘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从以上所摘文字可以看出,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瑞典)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埃斯普马克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之久,他有一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叫做《诺贝尔奖内幕》。但是,他所说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时间,却与鲁迅书信里提到的不同,大约是埃斯普马克的记忆出错。   但在回答夏榆提出的关于参评诺贝尔奖的作品必须译成瑞典语的问题时,他回答道:“我们读的作品不一定非要译成瑞典语。我们很多评委懂其他的语种:德语、法语,还有其他的北欧语言,也有意大利语、中文。如果有一种小语种是没有被翻译的,我们会去订购,请人去评估和翻译。但即使这样的话,我们也只订购18份,不会多做。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我们订购要读的一本书,有时候只印l8本。而且那些评估和翻译书的人,我们不让他们互相有关系,这个人在中国,那个人就在另外的地方,不让他们之间有关系。而且我们也会请一些专家作评估,但是不管什么样的专家评估,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自己作判断。必须所有的人自己看,自己作决定。所以我们不会忽视任何小语种的文学,如果没有那些语言,我们就会去找,我们不懂就会请人去译。”   而他的这段话,恰好推翻了马悦然的那段话,不一定非要翻译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二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同样被胡适一口拒绝了。   显然,这是一种鲁迅效应。 
   

鲁迅当年为何拒绝诺贝尔奖

8.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首要条件:诺贝尔文学奖只授给活着的作家。 
其次:中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到西方国家的太少。中国文学系统和外国文学的系统有所不 通,因为文化间的差异,很难让外国人接受,而诺贝尔的评
审们的观点大多是西方文化熏陶下的 ,鲁迅的文章写的好是一定的,但未必写得就如我们所接受的
教育中所说的那么好,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政治宣传的需要,所以才走上了神坛。就个人而言,在
当时,写东西比他好的,也不能说没有,当然这就各凭喜好了。而且他的文学作品没有造成世界的
影响,在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承认。其实鲁迅先生曾经接到过邀请,但他拒绝了。不过如果当时他接受也不一定就能获奖,那年的淘汰
率很高。也有创作很多优秀的作家被淘汰了。作品老舍、沈从文都曾进入过评委的眼帘,但因为过
世而没有获得。以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四点原则
诺贝尔文学奖第一原则:"作品的普遍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第二原则:"作者的洞察力(洋人形容为刻骨铭心)"。 
诺贝尔文学奖第三原则:"作者的语言技巧(洋人形容为丰富机智)"。 
诺贝尔文学奖第四原则:"为中文小说和戏曲开辟了新路"。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
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
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