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历史有多长了

2024-05-17 01:45

1. 沙尘暴的历史有多长了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在北美中西部就产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15/年)影响区,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沙尘暴的历史有多长了

2. 我国受沙尘暴影响大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沙尘暴增加与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恶化、沙漠化土地大面积扩散有直接关系。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年均扩展速度,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为1560平方公里,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增加到约2100平方公里,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则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目前,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了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与此相对应,近50年来强沙尘暴年均发生的次数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未来,我国的强沙尘暴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是难以突破的:土地资源超载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草原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气候暖干化,地面蒸发增大,土壤干旱加剧

3. 我国受沙尘暴影响大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我国受沙尘暴影响大的原因

4. 世界上最大的沙尘暴

2020年6月27日,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巨大沙尘暴已经越过大西洋,进入加勒比海域,正在直逼美国,这也是50年来最猛烈的一次沙尘暴。报道称,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巨大沙尘暴已经越过大西洋进入加勒比海域,一直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和西部并直逼美国。途径的多个国家已被严重的沙尘笼罩,使天空变暗,雨水被污染,能见度大大降低,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虽然非洲的沙尘每年都会吹过大西洋,但这次却异常的巨大且密集,被认为是50年来最猛烈的一次。

5. 沙尘暴的历史有多长了?

2002年4月24日媒体报导:我国首次发现西汉时期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汉简。我国史书也有沙尘暴气候的记载:《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霾"句,《后汉书·郎岂页传》有"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霾",《辞海》解释为:"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即夹着沙尘飞扬的沙尘暴。古籍中把沙尘暴写成"黄雾"、"飞沙走石"、"黑气"、"黑雾"等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氵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日或一时,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晋书》记载:从公元249年,即三国魏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到公元402年即东晋安帝元兴元年,153年中记录了15次严重灾害性沙尘暴,其中有一年两次的。录之如下:
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壬辰,西北大风,发屋拆树木,昏尘蔽天。
孙休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十二月丁卯夜有大风发木扬沙。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十二月,黑气四塞。
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5年)正月己已朔黑雾,着人如墨,连夜五日乃止。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八月,雾埃氛蔽日。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正月癸已,黄雾四塞。二月又黄雾四塞。
东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376年)三月,朔,暴风迅起,飞沙扬砾。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八月乙未,暴风扬沙石。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癸未,黄雾四塞。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十月酉申,朔黄雾混浊不雨。
就以上不完全资料统计:3世纪3次;4世纪9次,其中311-315年2次,321-323年3次,351-383年4次;5世纪1次;总计13个年度15次。非常清楚表明:4世纪属于"沙尘暴百年多发期",一个世纪中有两个多发高峰,第一峰期出现在20-30年代,第二峰期出现在50-80年代。这与文字记载的"诸民远离国境","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完全吻合。
虽然古代中国对于沙尘暴的直接记载并不多见,但我们仍可从古诗文的描绘中发现它的蛛丝马迹: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许可视为一次真实的沙尘暴记录,原文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再如陈子昂的"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这些形容黄沙飞扬、疾风肆虐的场景正是沙尘暴的典型特征。

沙尘暴的历史有多长了?

6. 近十年发生的最强沙尘暴,影响了我国的哪些地区?

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都是被影响到的地区。
当在宇宙中迅速领跑的太阳被漫天的黄沙遮蔽时,往日的晴天白云犹如一瞬间进入到暮年般残败不堪,入眼可见的不再是繁花绿枝而是漫天的沙土,浸入鼻息的也不再是花草香而是令人避而不及的浮尘。仿若地毯般肆虐而来的沙尘暴不仅会让我们的出行与危险并行,还会毫不留情的掀翻沿途的房屋,带走农田里的优质土壤以扩大自己的沙尘大军,最令人担忧却也无力阻挡的是大量的细菌会乘着沙尘的东风散播四处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虽说沙尘暴可恶又可怕,可究其原因还是要归责到人类自己的不当行为。

一、植被的破坏如果树根可以随心所欲的伸展向土壤深处,草根可以手拉着手形成无坚不摧的地表防护网,那么就算是再强硬的风都带不走土壤对自己故乡的眷恋,然而当人们为了单纯的追逐短暂的经济利益将电锯带进森林,让成群的牛羊啃食草原却吝惜给与其修养的时间后,一切的绿色都只能存在于传说和历史中。失去固守的土壤变得漂泊无依,被掠去水分和养分的黑土地失去了孕育生命的能力,光秃秃的地面只能任由狂风侵袭。

二、温度梯度差的缩小当南方孩子在家门口目睹了雪国冰城的美景,小草跑到万年冰冻的珠峰顶端安营扎寨,北极熊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一身厚厚的皮毛是累赘的时候,全球变暖这位幕后黑手已经堂而皇之的操控了这些令人们差异的自然景象,温度梯度差的缩小已然位列其中,它不仅会混淆寒流的前进方向使其将风雪带入到低纬度地区,还会招徕邻国的沙尘暴不请自来甚至席卷多处。

逐本溯源,既然沙尘暴多半因沙化而起,那么重塑土壤的坚固性,重视和加强植被的建设与覆盖是如今最好的也是最长远的选择。虽然之前人们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改善,比如说缩减耕地面积以确保树林的覆盖,在畜牧地区实行有计划地轮放制度以确保草场的持续发展,在已经沙化的地区种植适宜生存的树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治理的过程必然是艰难且漫长的,但是为了修复与弥补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确保家园的持续与久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7.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那些大的沙尘暴

1993年:
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
1994年:
从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
1995年:
11月7日,山东省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0亿多元。
1996年:
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
1998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
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力达每秒32 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
1999年:
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发生时,遮天蔽日,能见度极低,空气中充满了微细的沙粒。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力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
2000年:
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
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 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
2001年: 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2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出现了5到6级偏北或偏西风,部分地区风力达7到8级。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部和西部、宁夏、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出现了扬沙天气,内蒙古中部和河西走廊出现了沙尘暴,北京地区也出现了浮尘天气。 3月2日至6日,南疆盆地、青海东北部、宁夏、甘肃中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北部、河南中北部、京津地区出现扬沙天气,并伴有5到7级大风。 4月17日至19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北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山西、河北南部、山东北部出现扬沙。其中,内蒙古中部的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并伴有5到7级大风。 5月1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大部、甘肃中西部出现扬沙,内蒙古中部出现沙尘暴,并伴有5到7级大风。5月2日至3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大部、河北北部出现扬沙,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北部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并伴有5到7级大风,内蒙古东部8到12级。
沙尘暴知识问答 沙尘暴是自然现象。近年来越刮越烈,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游牧文化被无情替代,是沙尘暴危害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有大量的外迁户。
参考资料
cctv官网:http://www.cctv.com/special/475/3/20584.html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那些大的沙尘暴

8. 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身在哪里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