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2024-04-28 20:25

1.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形势与税种税目制定当前国家有必要采用调整税种税目的方法作用

  于经济,其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二是中国社会发展之要求。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形势是客观好,微观不好;财政好,企业不好;中央好,地方不好;城市好,农村不好。这些“不好”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失业,生计危机,收入预期不稳;企业经营艰难,负担过重;一些地方的财政仍吃紧,甚至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农业经济过于失望。其于以上问题,税收可有所作为:一是加大费改税的力度,改变“一税轻,二费重,

  三费四费无底洞”的局面。开征社会保障税、环境保护税等,相应的收费取销。尤其开征社会保障税有着积极的意义。二是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在落实个人财产实名制之后,如果家庭财产去除债务后家庭成员人均财产达到一定数额后要征个人财产税,起征点可适宜高定一些,高起征点高税率。遗产税可比财产税起征点低些。三是调整部分税目税率。大大降低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促进民间投资农业开发,对经营规模农业的大投资,实行减免税政策,加速农业的发展。适时调整消费税,优化消费环境。

  二、地域性、阶段性税收差异对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和各地财政收入的差异,使得财政政策在实际执行中违规采用税收倾斜,使地域性差异加大。

  在税收的阶段性问题上,我国应适时调整政策,使用税收的职能,调整和维持社会必要的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发展经济的作用。

  三、税收的不公平性对经济的作用税收不公平性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我们讲税收就要努力做到公平。公平性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1.税收对整个社会的公平。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设立税制,确定税种税目开征、停征都有“公平”在起作用。

  2.个人所得税如果能够调节全社会的分配关系,除能解决社会公平关系,还能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过剩经济时期无疑能促进经济大发展。

  3.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强国政策决定了必然是“效率优先”,但没有足够的能力达到最大的“社会性公平”。“社会性公平”只能以逐步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来解决。

  四、税收执法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1.富裕地区不自觉的放松“征管力度”、丰富的税源,带来足够的地方财政收入,使得他们有能力“兼顾公平”,有能力“放税(水)养余(鱼)”,但是这是一种地方性的“保护”,没有实现国家税制的制定与执法上的“一致性”。

  2.各个领域的法规执行欠缺和纳税人的素质方面的问题。先说“会计法”不严格执行、违法违规的操作等等。再讲社会信用制度的缺损的问题。三角债,理还乱,纳税人利用三角债的存在现象隐埋收入逃避纳税。

  3.地方保护主义与周边地区的矛盾。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税源,对增加财政收入有很大贡献,因此各地方都做优先发展的文章。为吸引外围地区的投资,在税收“优惠”方面下功夫,以达到税收优惠之实。实行如此的招商引资,为发展本地区经济,直接损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破坏了经济秩序,也直接造成国家税款严重流失。

  4.征管手段及国民纳税意识和素质问题。由于征管手段及国民纳税意识和素质存在的问题,使法律意义上的税收公平被打破,税收对经济的作用也失灵,破坏了经济的竞争发展环境,损害经济的发展。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2. 投资 政府购买 税收 转移支付对经济的影响

这四者都是通过影响总支出来影响经济的。
       投资直接影响总支出,投资增加,总支出增加。
       政府购买本身就是总支出的组成部分,再加上政府购买的杠杆作用,所以它对总支出的影响很大。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量的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说收也会影响投资,进而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投资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制服的变化量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3. 税收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税收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4. 为什么税收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小于政府购买及企业投资对经济的带动效应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主要靠三架马车:一是出口,二是投资,三是内需(消费)


从现在金融危机状况看,出口受到巨大影响,急剧减少;

国内需求现在疲软,消费者物价指数,都在下降,表明现在需求不望;家电下乡等政策都是在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原因是城镇,大城市的消费积极性现在难以调动起来!

然而只有投资是可以控制的,国家通过财政投资,来引导地方和企业,外资的投资,来拉动增长,通过政府购买来拉动需求!

因此,楼主你说的税收拉动效应就显得很小了!


上面“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减免税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上缴的税少了,可利用的资金就多了。但减免税的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国家要保证必要税收收入。”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税收减少的力度毕竟是有限的!

5.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试求收入,消费,投资,税收的均衡值

解:Y=C +I + G =80 + 0.75(Y + 20 – 0.2Y) +50 + 0.1Y + 200 = 0.7Y + 345
所以Y = 1150从而I = 50 + 0.1Y = 50 + 115= 165
T = – 20 + 0.2Y = – 20 + 230 = 210
Yd = Y– T = 1150 – 210 = 940
C = 80 + 0.75Yd = 80 + 705 = 785
∵Y=C +I + G =80 + 0.75(Y + 20 – 0.2Y) +50 + 0.1Y + 200
∴Y=(80+15+50+200)/(1-0.75×0.8 – 0.1)= (80+15+50+200)/(1-0.7)①
I+△I=50+△I+0.1Y
Y+△Y=(80+15+50+△I +200)/(1-0.75×0.8 – 0.1)= (80+15+50+△I +200)/(1-0.7)②
由②-①得 △Y=△I/(1-0.7)∴投资乘数k = △Y/△I =1/(1 – 0.7)=3.3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试求收入,消费,投资,税收的均衡值

6. 如何更有利的选择投资地区进行税收筹划

  为了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的推进,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扶植贫困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不同地区税负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投资时选好注册地,对于企业节省税金支出,实现国家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可供选择的优惠地区有:

  1、利用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经济特区无论是举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还是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均适用15%的所得税率及法定的减免税政策。

  2、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从总体看,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税收政策基本一致,税收负担大致相同,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分布较广,选择余地较大,这是投资者举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较理想的投资区域。

  3、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专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区域,其税收优惠类同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内资、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基本一致,投资者在本区域内不必考虑企业的类型选择,凡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待遇均等。

  4、利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收优惠。对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及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的城市投资,总体上适用15%的共同税率,另有24%和12%两档差别税率,尽管其税率比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但仍比30%的税率低许多。况且,这些区域在原材料、能源、用工,以及市场培育等方面都有许多优势,因此,在本区域内投资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5、利用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确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6、利用国家对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在保税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资企业,除可享受土地、海关、外汇等项优惠待遇外,对房产税、固定资产折旧都有优惠规定。 因此,企业完全能够而且有必要在投资前,在充分考虑了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等外部因素后,选择整体税收负担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节税利益。一般做法是:在低税地区创办企业,即利用低税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其业务活动自然可以也可以扩大到非低税区;或在低税区设置关联机构,将更多的利润留在低税区,以降低总体税负。但是企业一旦选择了在“老、少、边、穷”地区投资,必须考虑这些地区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及需求状况,以免为了节税影响企业盈利,得不偿失,这是企业投资前应当慎重考虑的。

7. 税收与经济发展什么关系财政学论述题

您可参考《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该书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张伦俊著作的实体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部经济理论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导论、税收与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构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等,适合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质量、结构决定着税收总量、增长速度和税收结构。另一方面,税收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通过税率、税负、税收优惠等在投资、消费、分配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就越密切。过去长时期里,我国税收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税收政策取向以收入为首要目的,调节社会经济关系效应不明显,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级税务部门以加强税收分析为重点,从完善经常性税收收入分析方法入手,不断拓宽税收分析思路,实现了由税收进度、增减情况等简单对比分析,向宏观税负、增长弹性等征管质量情况分析的转变。尤其是利用税收与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等数量方法,来判断税收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业内学者也对税收分析给予热情关注,一些凸显数量特色的论著先后出版发表。税收数量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总体上看,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受到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税率、税负、税收收入等数量概念清晰,与相关经济变量联系密切,适宜运用计量模型等数理方法进行研究。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税收数量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50多篇相关论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有的研究成果被推荐供全国人大和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以及受到近百位专家学者的评价引用或文献参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依据税收经济数据,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从经济基础理论角度,简要介绍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税收分析的基本概念,税收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等。第二章是关于税收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着重讨论税收与GDP总量、税收与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通过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第三章是对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的变化特征、以及产业税负、地区税负等,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税负的借鉴比较,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我国宏观税负的最优区间估计。第四章是从结构关系角度,探讨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包括税收与产业结构、税收与区域结构、税收与所有制结构之相互影响等。第五章侧重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包括税收与政府关系,促进循环经济,以及税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税收乘数与我国税收乘数效应等。第六章是从计量角度,讨论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预测与估算问题,介绍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方法、以及博弈论原理在税收数量分析中的应用等,并给出各种方法的应用例证。 注重数量分析是本书所追求的写作特色,比如说: 1.在分析税收与GDP等指标关系时,本书不仅运用了常见回归模型等,还引用了岭回归分析法,解决了GDP、居民消费等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借助软件筛选岭回归系数,解决了税收模型中自变量系数与实际意义不相符的符号问题。 2.在讨论税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时,本书运用了典型相关分析法,选择了一组税收经济变量和一组居民消费变量,即所谓两个典型变量,进而通过典型变量的研究,揭示两组变量之间影响关系。无疑,这比只考虑单个变量关系,信息量之凝聚,结论之相对全面,均具明显优势。 3.在结构关系分析中,作者构造了“协调系数’’指标,用以反映产业税收贡献与经济贡献的协调程度。定义:产业税收协调系数。产业税收比重/产业GDP比重。协调系数明显大于1或小于l时,说明税收贡献与经济贡献不协调,否则基本协调。类似地,还有地区税收协调系数等,为客观评价产业、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否协调提供了参考。 4.聚类分析法应用。对地区税负作聚类分析,结果使一些较发达地区与较贫困地区聚成一类,由此反映地区税负的不平衡。实际上,一些多因素多指标的分类问题,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非常方便。聚类分析还可以对于其他方法确定的数据分类进行检验,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取得更好的分析效果。 5.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都可以简化数据结构,即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但主成分分析重点在于从观测变量到主分量的变换上,将主成分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因子分析的重点在于从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到观测变量的变换上,将原观测变量表示为新因子的线性组合。本书给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例子,共10项指标,用两个主成分就可以拥有原10项指标93.7%的信息量。而因子分析通过‘旋转”,载荷结构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合理解释。进而可计算出因子得分,排出地区位次。 6.关于博弈论原理的应用,本书给出两个例证:一是税务稽查与偷税逃税的博弈分析,结果:无论是静态模型,还是动态模型,遏制偷逃税,关键在处罚力度。二是中央与地方税收分成比例的博弈分析,这实际上是对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的一个数量诠释。从讨论得结果来看,似乎难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博弈解”,由此映射出现行财税体制的一个难题。 以上所提及的一些方法并非本书的创新,但就税收分析的应用而言,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也使我们有所启发。说明将数理方法应用于税收分析,推进税收分析的数量化科学化是可行的。 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错漏与不妥在所难免,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如您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税收与经济发展什么关系财政学论述题

8. 当经济过热需要抑制投资时政府应采取的税收措施是( )

为了遏制经济过热、投资过度,政府应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A提高税率和C减少税收优惠都是紧缩的财政政策,是正确答案。
E的提高折旧率,是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方向相反。所以本题答案是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