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是什么?

2024-05-20 01:34

1. 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是什么?


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是什么?

2. 分期出资是什么?

分期出资: 指企业的注册资金分几期到位. 具体的法规 一、公司注册资本是指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或全体发起人认购或实收的股本总额。公司的实收资本是指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实际交付的出资额或者股本总额。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本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3. 出资形式是什么意思?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一、货币设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以支付创建公司时的开支和启动公司运营。因此,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第二、实物实物出资一般是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作为出资。第三、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第四、土地使用权即股东以其持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后向公司出资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出资形式是什么意思?

4. 什么是出资?

股东是指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并凭借出资享受资产收益权、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的个人或单位,是公司的投资人公司的股权持有者。因此,股东的最基本义务即是出资义务。若股东出资的,则可能存在下列法律风险:1、在经公司催后股东缴纳出资后,股东在合理期限内仍未缴纳的,公司股东可以召开股东会就解除未出资股东的股东资格;2、其他已经按照约定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不出资股东的承担违约责任,同时要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3、通过股东会或公司章程对未出资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七条“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十八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 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是什么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一、货币设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以支付创建公司时的开支和启动公司运营。因此,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第二、实物实物出资一般是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作为出资。第三、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第四、土地使用权即股东以其持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后向公司出资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是什么

6. 分析股东为什么不能以信誉出资?

  这貌似是我在文经学院布置的经济法作业吧?竟然在百度有匿名提问= =


  关于信用出资的消极方面
  大家知道,投资人的出资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和来源,是公司成立的前提,没有投资人的出资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就是一句空话。从法律上讲,出资就是投资人将自己所掌握的财产或其它经济资源投入到公司当中,构成公司的资本,形成公司的法人财产,供公司掌握和运营。同理,信用出资就是投资人将自己的商业信用转变成公司可以支配的资源,为公司的商业活动服务,投资人基于此获得公司股东的法律地位。“其利用的方法通常是允许使用股东的名称从事商业活动或直接将名称权转移给公司,或者股东对于公司所签发之汇票予以承兑或背书,或股东为公司债务提供担保等”。
  自我国有《公司法》以来,是否允许信用出资就一直是个被激烈争论的问题。十多年前,立法者基于当时国情及多方面的考虑做出了对信用出资的否定性规定,直到今天,否定信用作为一种合法出资形式的声音依然还很强大。站在否定者的立场上来看,信用出资自有许多消极的方面,笔者认为,这种消极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允许信用出资与我国《公司法》确定的基本的资本制度相违背。综观现行公司法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是在以资本信用为核心的基础上构建我们的公司法律体系的,以在登记机关登记公示的资本作为公司财产的基础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为此,在资本形成制度中采用了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确定最低资本额,出资形式和资本变化严格限制。这些制度的初衷旨在维护社会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减轻社会诚信状况恶化对经济的消极影响,遏止当时皮包公司的泛滥成风。信用出资与资本的确定原则是相违背的,它也很难作为公司承担财产责任的依托,同时1993年立法者所忧虑的问题现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放宽对信用出资限制的条件尚未成熟。
  (二)信用本身不符合公司资本的要求。很多学者认为一种经济资源要能作为资本进行出资需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二是所有权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移转。对于信用来说,其价值的评估和确定缺乏权威的指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主体的信用评价可能差别很大,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出资的要求之一是将其所有权转移于公司,同时当公司破产时能将其强制执行用于清偿公司债务,对于信用来说,这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因为信用从本质上说具有很强的人身性,既难以将其移转于公司也难以将其移转于债权人。
  (三)信用出资可能导致的其他的问题。由于信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如果允许信用作为一种合法的出资方式,将可能导致其他别的一些法律问题的产生。例如:1、信用维护的责任问题,公司还是出资的股东?因为良好信用的维护毫无疑问需要成本,股东把信用投入公司后就有可能导致股东和公司双方互相扯皮,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维持信用的有效性,存在对信用进行透支的危险;2、出资后股东对信用的利用问题,是否允许及如何利用?严格来说,出资之后,信用应该和其他出资一样转变为公司的财产,但信用本身对股东又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显非易事;3、股东的信用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出资还是作价后可以拆成几份,部分出资部分自己保留或投资于其他公司?也就是说股东作为信用这种财产的所有者他的处分权应否受到限制以及如何限制;4、其他一些问题,如信用作价显失公平的问题,特定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股东合谋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问题等等。
  总结起来看,笔者认为所有的这些消极方面都可以归结为对出资股东、其他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利益可能造成的损害。
  三、关于信用出资的积极意义
  在信用出资被现行法律否定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一直在为信用出资的正当性摇旗呐喊,在《公司法》修改的过程中,这种呼声变得更加强烈。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信用出资在具有消极方面的同时,也有它本身应该被肯定的理由:
  (一)对资本信用的反思。从本质上讲资本只是章程中规定的数字,这个数额注入公司之后已不再是资本,而是公司的资产。实际上,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是公司的资产,而不是公司的资本,资本只是“资产负债表右平衡下所有者权益中列示的一个人为创设的数字,它不是资产、资金或财产,它所记载的只能是历史性信息。”“在公司存续一段时期后,公司资本实际上已成为纯粹的计算上之数额”。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公司的资产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它可能远高于或低于注册资本,因此依靠公司资本作为债权人利益的担保,是极不可靠的,也无法真正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有人提出用资产信用取代资本信用似乎更为合理。在此,笔者不想对资产信用和资本信用的利弊做出判断,只想说明资本信用的神话是有缺陷的,因此,基于资本信用对出资形式的严格限制也不是不能否定的,允许信用作为一种出资方式应该也是可以考虑的。
  (二)信用在公司经营中的积极意义。有人说信用是社会的粘合剂,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因为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在商业交往中,信用的作用就更加举足轻重了,它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交易机会,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优势,意味着更多可能的成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丧失商业信誉的公司在社会中的存活是非常困难的,信用是一个公司生存的灵魂和核心。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以咨询或培训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来说,一个知名专家的加盟可能比资金的注入重要一万倍。因此,信用对公司来说是有很高的价值的,以信用作为一种出资形式是能够为公司和公司的其他股东所接受的。
  (三)现实当中存在着信用为公司所利用、信用作为投资的这样一种需求。事实上合伙企业中是允许信用出资的,在那里,可能是某一个人作为合伙人,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商誉,这个企业在市场中可能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个人来加入这个合伙,他不需要出钱,也不需要出物,他只要出个名,交易者或第三人只要知道这个企业有谁做他的合伙人,也许就愿意和他进行交易,这时对这个人的名誉就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的利用,无限公司和合伙企业对这种信用的利用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合伙人和无限公司的股东要承担无限责任,他即使不出资也会当然地对企业的信用产生一种支撑和影响。因为他是以合伙人的无限责任作为公司债务的担保的。谁作为合伙人、谁作为无限公司的股东会对公司本身的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对于其他的企业,包括公司企业,对股东信用的利用也是完全可能并经常存在的。例如,我国特有的挂靠企业的问题,事实上存在着很多被挂靠企业的信用被挂靠企业利用的情况,在处理这种纠纷的时候,如果不能认可信用出资的事实,很有可能导致显失公平的法律后果。因此,即使在法律没有认可信用出资的前提下,信用作为一种出资在事实上也是存在的。
  四、它山之石
  (一)美国、英国
  美国1994年颁布的《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第40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员的出资可为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其他对公司的利益,包括金钱、股票、已经提供的劳务或承诺缴纳的现金或财产或约定在将来提供的劳务。美国1987年颁布的《示范公司法》修订本6.21规定:董事会可以认可发行股票,为此而收受价金,该价金包括一切有形或无形财产,或是能使公司享受的利益,包括现金、付款证书、已提供的劳务、提供劳务的合同或公司的其他证券。
  从美国企业法的规定看,对出资形式的要求是相当宽松的,实质上允许一切能给公司带来价值的资产,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作为合法的出资,这其中自然包括信用。美国的做法沿袭了它一贯的鼓励投资的思路,也与它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英国的做法和美国相差不大,“股东可用金钱(货币)价值(money worth)、商誉(good will)和技术诀窍(know how)等出资。”
  (二)德国、法国、日本
  德国《股份公司法》第27条第2(2)项要求:实物出资和实物接受只能是可以确定经济价值的财物,劳务不能算作实物出资和实物接受。
  《法国民法典》1843-3规定:每个股东有义务向公司支付其已允诺提供的实物、现款及技艺的出资。实物出资通过转让相应的权利及交付财产的实际处分权完成,以所有权出资的出资人对公司如同卖方对其他买方一样负担保责任,以收益权出资的,出资人对公司如同出租方对承租方一样负担保责任。《法国商事公司法》23条第2款规定:有限责任股东不得以技艺出资。
  德国、法国在出资问题上的规定,显然比英美更为严格,其出资标的主要是货币(cash)和实物(in kind),但实物(in kind)一词与我国《公司法》第二十四条中的“实物”(主要是直厂房设备等有形财产)的含义并不一致,它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正象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德国和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甚至把信誉作为一种出资方式,但劳务不能算作实物出资”。⑤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规定来看,不管是大陆法系传统还是英美法系传统的,基本都认可信用作为一种适格的出资方式,这种灵活的规定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信用资源的作用和优势,有利于调动人们的投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投资的增长。但是这种做法也是以其国内完善的信用体系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为依托的。
  五、立法对策
  照搬国外的做法固然并非上策,但是无视外国的成功经验也不是理智的做法。正确的对策应该是在科学分析信用出资本身优劣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实践,参考国外的成功做法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科学抉择。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允许信用出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笔者认为对于这种具有两面性的事物,采取一味禁止的办法也许并非上策,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疏导,发挥它们的优势抑制它们的劣势可能是种更为有利的选择。因为法律只不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记录经济基础的要求而已,只要社会实践中存在这种需求,法律的限制最终只能是软弱无力的,并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化了的问题,同时有可能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历史和法律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观点。基于这一认识对信用出资似乎不应采取一味禁止的办法。
  其次,从公司法的价值和功能上来看,公司固然是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法律安排和制度设计,但公司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不能不顾及公司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公司法也只有在兼顾多方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也就是说公司法的制度设计只要对股东、公司和债权人的利益进行必要的平衡,就能基本上实现公司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从这一点上说,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允许信用出资的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就能满足公司法价值和功能的要求,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再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实践中存在着要求以信用出资的强烈需求,但我们还存在另外一个现实: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公司欺诈愈演愈烈,市场的道德风险加大;没有完善的信用评估和监测体系,市场信用存在重大缺陷等等。
  通过以上的对信用出资的利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新修改的公司法中可以允许信用作为一种合格出资方式,同时应该对其进行一些限制性的安排:
  (一)可以以信用出资的仅限于法人股东。因为法人的信誉是在市场上的长期竞争中形成的,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其可靠度很高。而单个自然人包括合伙,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信用的取得和维持成本很高,而且其抗拒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承担最终责任的能力总体上来说偏弱。
  (二)信用出资局限于有限责任公司而不能放宽到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由两类公司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公司的人合色彩比较浓,股东之间的信任和了解较深,允许在有限责任公司中采取信用出资的方式,出现股东之间欺诈的可能性较少,股东也比较容易达成协议;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资合性质的公司,股东之间基于股份的结合才走到一起,股东的相互信任和了解不多,如果允许股东以信用出资,可能导致欺诈的出现,主要是发起人欺诈其他股东,特别是社会公众股东。
  (三)是否允许股东以信用的方式出资及出资的作价需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因为是否允许某些股东以信用出资及其出资比例,影响到公司的股权结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影响到全体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这些都事关公司的生存发展,事关全体股东的根本利益,因此不能适用资本的多数决原则,应由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四)公司不能滥用股东的信用以加重股东的责任,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信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避免涸泽而渔,避免公司或其他股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不负责任的透支公司信用,平衡公司和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公司对股东信用的利用需要征得股东的同意;
  (五)当公司破产时以信用出资的股东应在其出资范围内以相应的现实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其他股东对此负连带责任,以保护债权人利益。这种安排主要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一,权利和义务一致,股东在享受投资收益的同时应该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这种风险就包括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但是由于信用本身的价值难以估量同时难以移转,以股东出资的信用承担责任难以实现,如果不要求股东以现实财产承担责任就等于免除其责任,这对其他股东和债权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二,在实践中,股东出资的信用在影响债权人和公司的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债权人的信赖利益值得保护;三,要求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有助于使他们在是否允许信用出资的问题上严格把关,有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充分保护,同时也是要求其对自己的同意行为负责。
  以以上这些特有的规定为主,加上现行公司法的无形财产出资比例的规定和出资差额补足的规定等关于公司资本的规定,应该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公司法时可以对现行的五种法定出资形式予以拓展,把信用纳入其中,同时为了使公司法不过于冗长琐碎,可以规定:对于信用出资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决定。在国务院对于信用出资的规定中应包含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一)股东可以以其自身的信用作为出资投入公司,其合法的股东权益受法律保护。
  (二)股东以信用出资的应遵守以下规定:
  1、以信用出资的股东仅限于法人股东,不包括自然人及合伙;
  2、可以接受信用出资的公司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不包括股份有限公司;
  3、接受信用出资及其出资的作价及比例以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为前提;
  4、公司对股东信用的利用应遵守诚信原则,公司应对其滥用股东信用给股东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5、在公司破产时,股东应在但责范围内以其他现实财产承担责任,其他股东对此负连带责任。
  以上的这些设计是笔者能想到的一些主要方面,当然不会是全部。笔者相信通过这些安排可以有效的打消对信用出资消极影响的忧虑,因此,笔者的观点是对于信用出资可以允许,但得辅之以必要的限制,笔者认为这是对我国经济和法制发展最有利的安排。
  参考书目
  1、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于莹:信用问题的法律分析及调整,《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
  3、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前沿”论坛讲稿,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4、齐奇主编:《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徐晓松:《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6、徐晓松:《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方向》。

7. 企业信用报告中企业担保人关联-兼个人出资是指什么意思?

直接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
是企业的出资人。同时又给企业担保。

企业信用报告中企业担保人关联-兼个人出资是指什么意思?

8. 公司股东能不能以个人信用出资

按照《公司法》对于股东出资方式的规定,股东可以以实物、货币、知识产权出资,用信用出资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