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产业基金设立最多原因

2024-05-18 22:54

1. 2016年产业基金设立最多原因

你好,产业基金设立的原因有两种:1.实际操作中,成立产业基金自己可以做GP,或者co-GP,这样就可以基本不怎么出钱就可以收购相关项目,就算现在公司直接吞不下,但是可以先用产业基金养着,等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吞下啊。还可以用这个产业基金进行融资,然后LBO啊。2.成立产业基金的各方都是有着巨大资源的,要么就是单纯的有钱,要么就是有丰富产业和项目资源,这对于公司的后续发展以及并购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的。【摘要】
2016年产业基金设立最多原因【提问】
政府产业基金这几年中,2016年设立最多,原因有哪些?【提问】
你好,产业基金设立的原因有两种:1.实际操作中,成立产业基金自己可以做GP,或者co-GP,这样就可以基本不怎么出钱就可以收购相关项目,就算现在公司直接吞不下,但是可以先用产业基金养着,等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吞下啊。还可以用这个产业基金进行融资,然后LBO啊。2.成立产业基金的各方都是有着巨大资源的,要么就是单纯的有钱,要么就是有丰富产业和项目资源,这对于公司的后续发展以及并购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的。【回答】
亲,政府产业基金这几年中,2014年以后,数2016年设立最多,最大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在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回答】
亲,政府成立产业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本质上是一种融资媒介,政府通过成立基金,吸引社会资本以股权形式介入项目公司,参与基建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可以解决地方政府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新建项目融资问题,二.是解决存量项目债务问题,三.是解决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约束问题。应该与地方财政机关、行业的投资发展公司、银行等进行沟通。【回答】

2016年产业基金设立最多原因

2. 我国基金行业发展历程?可以从基金公司数量、基金只数、基金份额、基金净值、占总市值比重的角度来说么 ?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前的早期探索阶段
2、《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以后至2004年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前的试点发展阶段。
3、《证券投基金发》实施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
基金公司数量:截至2009年末,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共有60家,共有7家公司的基金管理资产超过了1000亿元。2009年末我国的基金数量达到了556只。其中,开放式基金的数量达到了525只(包括ETF、QDII基金),开放式基金数量占基金全部数量的比例达到了94.3%。
2009年末,我国基金资产净值为2.68万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的资产净值占到全部资产净值的95.4%。
简要回答,仅供参考。

3. 我国基金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2012,银行以理财产品吸收资金,找不到投资标的。开始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面是以加杠杆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资产管理行业飞速发展。公募基金产品和公司治理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继续引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标杆法律关系:信托,转移给受托人,管理人和监管人共同承担受托责任。资产估值方法:摊余成本法等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保障公平交易:大数据分析,不同交易组合购买资产之间的价差,应趋于0信息披露制度基金评价方法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做到t+1赎回私募基金纳入监管,实施自律监管,逐步形成推动长期资本形成的完整产业链各类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资产管理业的问题资产管理行业监管碎片化,缺少统一监管和公平竞争环境《基金法》未获得资产管理行业大法地位,大量本质上属于资产管理的业务使用合同委托关系而不是信托关系约束,通道盛行(优先劣后产品,有向公募基金蔓延的趋势,委外业务),产品嵌套层级繁多,扭曲行业发展。

我国基金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4. 近几年的基金走向怎么样?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到2011年才有机会迎来牛市.
现在除了债券型基金风险较小其他基金建议暂时回避.
基金以股票型基金为主,也就是说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要密切关注股市的动向,如果股市仍然无法扭转熊市的颓势继续震荡下行,那作为基金投资者也应该和股票投资者样,在大盘反弹结束前后,逢高赎回基金,但是基金和股票又有区别,股票比较自由想卖就卖,但是基金就比较复杂更在意长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心态是和股票一样,做趋势,如果市场在熊市中选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问题了,因为基金也是亏,所以介入的时机和撤退的时机成为基金投资者的必须要学习的东西.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1500都不是底

现在是熊市还不适合长线,熊市长线是不断的创新底,所以,最多做个超跌反弹就行了,风险较小.
G7宣布“G7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且使用一切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信贷流动从而支持全球经济增长。(之后欧洲宣布通过2万亿的救市资金,请注意!!现在美国通过的那8500亿资金成了空头资票,难保不会这两万亿也是这样,美国国内拿不出钱准备已经考虑逼中国出钱救市,都这种情况了后面的救市资金数据再大也是口头利好无法兑现,请谨慎相信,全球股市暴涨一天后的连续下跌已经表明了现实的风险巨大)”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美国劳动部公布最新数据,9月份数据出现下滑,这说明实体经济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美国的房价预计还有40%的下跌空间,消费投资情况不好,这可能拖累银行业的次贷情况继续恶化把美国这次8500亿美圆的救市资金抵消了。而且巴菲特虽然有逐渐建仓动作但是也强调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全球性熊市的底部在哪里,一年还是两年.所以趋势投资者对安全要求高的人还是回避风险,持币观望
而银监会刘明康表示中国19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9%,风险累积明显,而房贷总规模不及去年的1/3,显示从紧的态度已经得到贯彻,而地方政府的救房市政策虽然中央一直没表态,但是根据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人认为不该救市,因为房价泡沫现在还是高位阶段,并不是真实需求的反应,是炒房团以前留下的杰作.所以,地产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中央政府表态不支持救房市,那地产股受当其冲,可能再次面临崩溃的情况,投资者注意潜在的风险.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0�2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0�2�0�2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印花税行情这几周交易日机构净减仓300近亿(还没算大小非的)! 散户资金被套牢超过1500亿!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0�2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看低1500只是时间问题. 大盘曾经在10月13日诱多,14日就破位了,现在破位后大盘已经连续在5日线下小幅度震荡走低了3个交易日了,请注意这种走法,在之前反复上演超过5次,已经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连续很多个交易日被5日线压制震荡走低,一旦无法选择突破向上突5日线\10日线,那投资者还会在信心崩溃的情况下迎来再次大跌,而不是很多股评所说的离底不远大胆建仓。大盘在有在短时间内放量突破并站稳5日10日线,才有看高2300压制区域的机会,如果机构继续维持减仓态势,我不认为有继续迎来中级行情,大行情是机构做出来的不是散户,关注后市的机构动作吧!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5. 1、基金这些年来发行市场两级分化愈发明显:对于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基金管理规模大,基金发行的规

首先,有利于投资者(基民)理性投资。在基金发行火爆的日子里,投资者将基金发行等同于新股发行,把“逢新必打”的“打新”方法运用到了基金申购中来,只要新基金发行,就必然申购,对于基金的投资方向与基金经理的理财能力根本就不关心。这是投资者缺少理性的一种表现。但基金发行两极分化,明显是投资者理性选择的一种结果,对于新基金的发行,投资者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些发行失败的基金,就是被投资者抛弃的结果。【摘要】
1、基金这些年来发行市场两级分化愈发明显:对于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基金管理规模大,基金发行的规模大;而对于中小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基金管理规模小,基金发行的规模小,同时连年亏损。阐述一下你对于这个现象的观点:为什么会这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处境艰难的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你有什么较好的建议。【提问】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回答】
近期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多只产品首募金额达到十亿甚至几十亿级别,但“爆款”基金依然多出自大型基金公司,基金募集市场分化趋势愈演愈烈。一边是基金发行失败,一边是提前结束募集,这是典型的东边日出西边出,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对于基金业的发展来说,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回答】
首先,有利于投资者(基民)理性投资。在基金发行火爆的日子里,投资者将基金发行等同于新股发行,把“逢新必打”的“打新”方法运用到了基金申购中来,只要新基金发行,就必然申购,对于基金的投资方向与基金经理的理财能力根本就不关心。这是投资者缺少理性的一种表现。但基金发行两极分化,明显是投资者理性选择的一种结果,对于新基金的发行,投资者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些发行失败的基金,就是被投资者抛弃的结果。【回答】
其次,基金发行的两极分化,可以促使基金公司更重视基金经理理财能力的提高。由于基金管理费的提取是与基金规模挂钩的,所以基金公司更重视基金规模的发展壮大。为此,基金公司总是不停地发新基金,以扩大基金公司的规模。至于基金经理的理财能力,通常都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基金发行的两极分化,促使基金公司必须重视基金经理理财能力的提高。毕竟在基金发行两极分化的背景下,发行失败的基金通常是基金经理理财能力受到市场质疑的。【回答】
亲 ~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回答】
那对这种现象有什么好的建议【提问】
如这次发行失败的民生加银招利基金,拟出任该基金基金经理的陆欣,从其目前管理的产品来看,业绩都比较一般。比如其管理时间比较长的民生加银鑫享债券A,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今年以来的收益竟为-1.55%,在同类排名中非常靠后,近两年的收益也仅有4.97%,同样排名靠后。对于这样的基金经理,投资者远离其基金产品无疑是正确的。

不仅如此,基金发行的两极分化也有利于基金业的优胜劣汰。一方面是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更加受到市场的推崇,更加受到基金公司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一些理财能力较差的基金经理因此被市场所淘汰。实际上,让一些缺少理财能力的基金经理来打理基金产品,这是对投资者不负责的一种做法。【回答】

1、基金这些年来发行市场两级分化愈发明显:对于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基金管理规模大,基金发行的规

6. 基金业的我国基金业的发展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孔子《论语》。莫道理财文化只是西风东渐,秉承古老东方理财文化,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理财方式没,以其制度的优越性,以其诚信的内涵,必将与各种理财方式一起,成为国民制服的有效途径。我国的投资基金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出现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规模较小、经验缺乏和先天不足的特点。为了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规范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对投资基金市场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借鉴国外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按国际惯例建设我国的投资基金发展模式,使其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和壮大。1、 萌芽与起步阶段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纷纷出台的前提下,中国基金业千呼万唤,终于走到了前台。1991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1000万人民币和8000万人民币。但投资基金这一概念从观念和实践引入我国则应追溯带1987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它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1989拈月,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鸿基中华基金成立,之后,一批海外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和发展。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二)2、迅猛发展阶段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同年6月,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国内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约有70家左右,面值达40亿元人民币。已经设立的基金纷纷进入二级市场开始流通。这一时期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这是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规模为2000万美元。10月建业、金龙和宝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设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基金进入了公开上市交易的阶段。90年代初期,我国投资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资基金的出现,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国的投资基金走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三)3、调整与规范阶段由于我国的基金从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其设立和运作的随意性较强,存在发展与管理脱节的状况,调整与规范我国基金业成为金融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通知下达后,各级人民银行认真执行,未再批设任何基金,把经历放在已经设立的基金的规范化和已批基金的发行工作上。同时,基金交易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4年3月7日,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联网试运行;3月14日,南方证交中心同时和沪、深证交所联网。1996年11月29日,建业、金龙和宝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国各地一些证交中心和深沪证交所的联网使一些原来局限在当地的基金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网络进入全国性市场。不难看出,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开始形成,伴随其市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和熟悉,开拓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道路。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四)在新基金出现以前,全国各地共设立基金75只,基金类凭证47个总募集规模73亿。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个,占两交易所上市品种的3%。基金市值达100亿元。25家基金中规模逾2亿元的7只,1-2亿的7只,1亿以下的11只此外,还有38个基金在全国各地证交中心挂牌,其中天津9个,南方10个,武汉12个,大连7个。1994年7月底,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发展我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A股市场,基金业基金与海外证券基金业联络、商洽,设计和申报了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国申请待批的各类基金已经达数百家,但由于法律的滞后,基金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止的状态。1998年3月23,开元、金泰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使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1998年我国共成立了第一批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五)4、稳步发展阶段到2001,我国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34只。2001年9月,经管理层批准,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2003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起源于1992年,规范的基金起源于1998年3月。尽管我国规范基金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在这9年中,基金也经历了多次的起伏跌宕,既经历了1999年5·19行情、2001年6月上证指数2245的高点,也经历了2005年7月上证指数998的低点,还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喜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2001年6月上证指数处于2245点附近入市的投资者,随着指数下跌到2002年1月25日的1451点,其持有的基金资产净值也下跌了19.18%。再考虑到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因素,有相当一批投资者的损失超过40%。2002年1月已成立的33只封闭式基金到2004年1月初才基本恢复到前一轮下跌前的净值,期间经历了2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些投资者的本金到2006年下半年才得以恢复,期间经历了至少54个月的时间。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说明了股票型投资基金是长期理财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六)自200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促使证券基金行业迅速发展。仅以2005年为例,GDP增长率达到9。9%,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只有1。8%左右,保持了较低的水平。2005年整个中国宏观金融环境呈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市场资金非常宽裕,致使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降,债券市场异常火爆。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权证的发行、《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修改、对证券公司进行的大规模整治与救助等,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在2005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推行等,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2005年在创新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2005年中国基金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年末资产规模达到了4691。16亿元,同比增长44。5%;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到了218只,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57只,是历年来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心计金对基金规模扩张的贡献最大。2005年基金资产规模增量中的71%可以归因为新基金的贡献,27。3%可以归因于资金的净流入,其余2。7%则来自基金表现的贡献。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七)在开放式基金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份额继续趋于缩小,其数量占基金总数的比例从2004年的33。54%下降到了24。77%。资产规模占基金行业的比例从2004年的24。96%下降到了17。52%。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仍然是基金公司最为热衷的产品,其数量从2004年年底的60只增加到2005年年底的95只,成为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2005年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户数达到了441。94万户,比2004年增长10。3%,机构持有资产的比例从2004年年底的38。81%上升到了2005年年底的47。22%。2005年我国又成立了8家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使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达到了5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基金管理公司的比例上升到37。7%。2005年,受股市下跌的影响,从绝对回报来看,与股票市场表现关联度叫大的类型基金表现不佳,但从基准指数的比较来看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战场的基金整体上战胜了基准指数,而以债券市场为主战场的基金则未能战胜基准,市场再次上演了强市不强,弱市不弱的一幕。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整体表现则差强人意,交易量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八)2006年中国股市仍然牛劲冲天,基金业维持快速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日趋成熟。5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78只基金2006年四季度取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共实现净收益541.5亿元,同比增长119.79倍,环比增长2.41倍,创基金季度净收益之最。也正是主力机构的这种高收益,使得基金四季度的持股动向再度引起市场的关注,尤其是基金在四季度新增的67只股票,更能体现出基金新的投资价值观。自2006年6月至今,共有73只新股发行上市。新股的加盟,为证券市场补充了新鲜的血液,给牛市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基金新增的67只股票中,2006年上市的新股就有17只,2007年上市的有4只,基金新进的次新股合计占新进股总数的31.34%。工商银行、广深铁路、中国人寿、招商轮船也得到基金的青睐,分别被6家、11家、3家基金持仓,对于新股来说,中小板的新股更是基金们集中建仓的对象,共有15只中小板股被基金新增持。四季度的基金仍将垂爱的眼光投向了2007年业绩有望继续大涨的个股,尤其是一批2006年度业绩增长预期相对确定的个股。统计显示,67只新增股目前平均每股收益为0.3818元,远远高于所有A股的平均业绩水平。

7.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概况试点发展阶段?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1987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与汇丰集团、渣打集团在中国香港联合设立了中国置业基金。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于1990年12月、1991年7月开业,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形成。中国境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于1992年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正式设立。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概况试点发展阶段?

8. 基金市场的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

中国基金行业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伴随市场的数次牛熊起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近两年来,随着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的变化,基金行业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一方面资产管理规模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存在人员流动过大、基金经理变动频繁等现象,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但我们也应看到,基金业发展的根基并没有动摇,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工作,已纳入有关方面的工作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有望为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监管层开拓了监管思路,鼓励基金管理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从基金业的发展来看,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更多个性化的产品,为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业绩表现看,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60家基金公司2010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在上半年A股市场大幅下跌26.82%的背景下,基金整体跑赢了大势,体现出明显的抗跌优势,专家理财的优势凸显。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基金业将步入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本专题,我们将汇聚更多的业内专家、基金公司高管的真知灼见,为行业健康平稳发展献言建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