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

2024-05-06 18:20

1. 德国教育

德国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份:
·基础教育层级Primarstufe:
教育体制开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独立的
Orientierungsstufe。
·第一级初阶Sekundarbereich I:
在结束小学阶段後进入此层级,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
·第二级进阶Sekundarbereich II:
衔接文理中学第二级初阶的学生以及职业教育再深化的教学内容。
·第三级高等教育 Tertiärbereich:
分为传统大学、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形态。
·衍生教育Quartärbereich:
含括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以外的教育范筹,以及非制式规定的、私人性的、职业
性的继续教育。

德国教育

2. 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如何?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

3. 德国留学 德国的高等教育有哪些特点

德国教育制度目前一直都在变化着,去德国留学也成为了很多学生所向往的留学地。在德国,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德国政府着眼于未来,近几年在对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不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吸引外国的优秀青年去德国留学,为外国留学生和青年学者攻读学位、进行学术研究提供逗留方便。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的比例逐步增长,计划达到学生总数的10%,约28万人。
  德国留学为了吸引众多留学生到德国,为此,德国许多高校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德国教育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些专业设立了用德语、英语或英、德双语授课的国际课程。此外,攻读学位也有了新的途径,现在既可以按传统方式直接攻读硕士"(Diplom, Magister),也可以按改革的办法在一些高校先读新设立的学士 (Bachelor) 学位,接着攻读硕士 (Master) 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还可以继续攻读博士(Doktor) 学位。
  德国留学政策发生新的变化,原来的德国传统学制只在德国范围内,跟欧盟接轨以后,在欧盟、美洲范围内都可以学制互认,这对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空间 。德国教育制度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大学完成了改革,从传统学制变成欧盟学制。改革以后对只想去读硕士或者只想去读本科的学生非常有利,在节约时间上、节约费用上都有帮助。

德国留学 德国的高等教育有哪些特点

4. 德国教育的介绍

德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而义务教育的传统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

5. 德国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其以人为本、终生学习。德国教育体制不属于英美所谓的精英教育,更像是全民通识教育。只要完成12年或者13年中学教育,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就可以选择进入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Hochschule,简称FH)或者大学(Universität,简称Uni)继续学习。
德国作为一个由16个州(邦)组成的联邦制的国家,每个联邦州都享有所谓的“文化主权”(Kulturhoheit),负责各自的教育政策。尽管存在差异,但所有的联邦州的教育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
Primarstufe基础教育
德国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为小学Grundschule,凡是满6岁的儿童就必须入学,这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德国多数地区实行四年制,柏林与勃兰登堡是六年制。
大部分州的德国小学生在四年级以后就要面临人生的第一个拐点,分流到不同中学,能上哪种中学很大程度要看老师的推荐信,而老师的推荐信则会依据学生的成绩。所以可以说,德国的竞争从小学就开始了。
SekundarbereichI中学初级
小学毕业后的教育阶段,主要分为四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这个方向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
实科中学(Realschule)此方向以高等的职业需求为主,可选择继续升学;
文理中学(Gymnasium)通过高中毕业Abitur,可以直接进入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类型,不论是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学院或是大学。
综合中学(Gesamtschule)在一些州也有综合中学,将以上三种形式归集在一起,毕业后通过获得不同的文凭进行升学。



SekundarbereichII中学进阶
这部分主要包括文理中学高年级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在文理中学高年级中,除了升入高等院校的要求的Abitur文凭,也因应社会工作需求,提供各种相关于职业的重点科目培养。
如:以科技教育为主轴的高中Technisches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还有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领取高中毕业文凭Hochschulreife。
Tertiar bereich高等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我们的中国家长就比较熟悉了,即便在国内,也有不少学生在高中就准备到德国留学。这些大学主要分三类:
综合性大学(Universitet)这类大学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此类院校可授予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学位。
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 schule)这类大学偏重于实践应用教育,学生通过4至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
艺术院校(Kunsthoch schule)这类大学专门针对艺术类学生,其中包括音乐学院、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等。
德国教育体系严谨且多样化,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机会均等也是德国教育的重要理念,德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严格的税收制度使得受教育的机会遍及德国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一名工厂员工,还是大型企业高管,子女都可以在德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另一方面的平等体现在德国教学的均质化,在各类高校排名中,德国高校虽说不在前列,但集中扎堆在前500名。将教育资源进行平均分配,在中小学也是如此,在同类型的学校间没有巨大的优劣差别。
高质量的学术水平、均质化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等特点让德国的教育体系为世界所承认,也是使德国成为目前全球的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重要原因。

德国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6. 德国教育优势

德国留学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一、几乎免费的大学教育:这一点在发达国家独一无二。德国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免费向中国学生开放,无须考试,直接申请,自选专业。学分制设置,自己掌握学习时间,从容完成学业。这无疑为留学生们免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虽然各联邦州从2005年相继开始收学费,但每学期仅300~700欧元,而且对国际学生和德国学生收取的费用是一样的,这与英联邦国家动辄数十万元的学费相比,德国留学是经济的选择。
二、生活费用低:德国政府允许大学生免税打工,并规定了保护性的最低报酬标准(每小时不低于7.5欧元),所以留学德国除了自备自保金约7716欧元外,剩下的所有学年的生活费用可凭打工解决。
 三、大学缩短学制:德国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了非常适合国际学生选择的国际课程:三年取得学士学位,两年取得硕士学位;传统课程不设立学士学位,毕业后直接颁发硕士学位。近几年,德国一些著名的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等每年3、4月份都派教授来中国选拔学生,本科生赴德留学可省去国内考研这一大麻烦,直接实现了“本升硕”。
 四、学位和学历的含金量首屈一指:德国在战后废墟上用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成为了世界第一,靠的就是传统强大的科技和教育实力。德国人的科技教育质量之高素来为全世界所公认。
五、学成前景光明,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与德国之间良好而稳健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使德国企业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近年来,除了西门子、奔驰、大众等公司外,每年都有众多的德国企业涌入中国。他们最头痛的事就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缺乏相应的人才,于是德国中文报刊上指定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广告比比皆是。最近毕业的留学生任职德国公司驻华或东南亚代表已是就业定势,进入跨国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留学生也是屡见不鲜。至于回国的就业前景更不用说。

法国留学优势:
一、法国人非常热情,从来不会对外来留学生漠不关心。
二、法国政府对外国学生的政策和法国学生是一视同仁的。只要是学生,不管是法国还是哪个国家都是平等的,平等是表现在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学习方面、学业方面。在录取和考试发毕业证书这方面,是和法国学生一起上课的,不是弄一个中国班,发一个中国文凭,或者是弄一个什么北非班,全部是混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特殊的待遇。
三、法国学习和生活的费用还是比较低廉的(这个优势和德国差不多)。低廉不仅仅是由于有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故意的低廉,是说法国大多数的院校都是公立的,公立的就是表现在学费上非常低廉。公立学校大概是一年的学费、注册费人民币5000,私立的也不会高到哪儿去,一般比如工商管理学院也是5万、6万、7万人民币一年,这是学业上,由于是公立的,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所以法国人都是5000,中国学生也都是5000一年。生活上学生身份有很多优待,首先住房,住房有国家补贴,国家补贴最高可以补贴到你房租的50%,当然最高要峰顶,不能说租一个两万,补贴50%,交10000。封顶是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多房补,我用的全是人民币,租一个3000人民币的房子的话,只交1500人民币,另外1500人民币是国家补贴给你的。有一些学生宿舍,才1500人民币一个月。它是租金越少,补的越少,也可以拿到60欧元(600人民币)的补贴,实际支出就是900元人民币,费用就比较低了。除了国家的房租补贴之外,还有其它的,比如公共交通,学生基本上是半价,地铁、火车、公交。还有学生食堂,实际上也是半价的。学生食堂吃的东西另外一半钱是国家给的。看电影也有补贴,不是每天。 (补贴超级多额)
四、采用教育一体化。三年学士学位,五年硕士学位,八年可获得博士学位。学分是全欧洲通用。
五、法国高校特别注重职业化。职业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教学的内容经常是由企业界的人士参与制订的,很多学校,特别是专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程师学院这样职业性比较强的学院,他们的老师基本上90%都是由企业界的经理、总裁担任的。学习期间实习要求比较高,都是学制的一部分,起码是半年的实习。这个实习是真的,不是象征性的实习,真的要到企业里去实习。而且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拿的工资都是比较高了,很多学生把实习作为找工作的跳板,在实习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得好,自己也觉得满意,就跟那个老板已经讲好了,毕业以就可以在实习的地方参加工作,职业性非常强。 
六、能够了解到法国的一些文化特性和思想(也算一个优势吧)。通过几年留学的生活,通过和当地居民的接触,通过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应该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一些文化特性的,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一个大学实际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它的思想价值观的一个缩影,你通过在那儿念书、学习,实际上是了解到那边的文化、历史、世界观、价值观,还有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法国还是有它比较独特的特点的。法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

7. 德国教育的教育历史

在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德国曾作出重要贡献。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影响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规学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也大多起源于德国,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17~18世纪德国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世俗政权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义务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主要训练德意志各封建公国的管理,以及预备担任学术职业,如法官、医生的人升入大学,训练未来牧师的任务降到了次要地位。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文和希腊文。17世纪后半期的哈勒学园成为教育革新的旗帜,除教授古典语文之外,增加了德文、法文以及数学和科学课程。高等教育以哈勒大学的改革中心,导致了一场新的大学运动,推动了德国大学都按照哈勒大学以及哥廷根大学的模式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结果是: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精神影响到大学的所有教学领域;研究自由、教学自由成为政府认可的大学的基本法权;学术报告替代了传统的依据标准材料照本宣科的教授方法,各种形式的课题讨论替代了传统的辩论方式;除哲学和天主教大学的神学院仍用拉丁语之外,在大学中一般都用德语作报告等。改革后的德国大学充满了活力,在德国的学术研究和国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当时世界各国大学效法的典范。当时的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的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s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其自己的教育系统(参见:东德教育),整个共和国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是标准化的,这个系统在1990年代初期被废除,不过在德东各州仍有一些影响力。

德国教育的教育历史

8. 德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德国注重的是技术教育 对学历不是特别在意:
假的,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